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安全教育论文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不足与优化对策

来源: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作者:刘玮;王肖惠霞
发布于:2018-12-15 共4635字

  摘    要: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湖南省长沙市中小学学生对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 中小学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存在校园食品安全教育主体责任不清晰、教育知识不全面、学生自身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 结合现状提出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优化路径, 以期减少并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中小学生; 食品安全教育; “知识-态度-行为”模型;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不足与优化对策

  Abstract: Campus food safety is related to student health, safety, and the normal teaching order in school.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nvestigates the student cognition of school food safety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od safety education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responsibility of campus food safety education, incomplete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weak awareness of food safety of students.Therefore, it proposes an optimal path of food safety education b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to reduce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Keyword: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ood safety education;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model;

  近年来, 食品安全问题渐渐进入人们视野,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7年2月, 国务院颁布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提出了“制修订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配套规章制度”, ***主席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四个最严”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以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本文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研究了湖南省长沙市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现状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 为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优化路径。

  一、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概况及特点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 经媒体报道, 仅2017年全年, 就发生了20余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典型案例 (表1) 。

  表1 2017年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表1 2017年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1.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于春季

  根据表1, 2017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从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及涉及范围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虽然全社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 但是当前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表现为特定的时间性。从发生时间上看, 2017年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并非服从均匀分布, 而是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从整体上看, 每年寒假和暑假时, 几乎不会发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这是由于学生在这个时期通常处于放假离校状态, 一般不会在学校或者周边就餐, 而在就学期间事件发生率就会突然增加。从2017年的事件发生情况来看, 春季学期的事件发生频率整体要高于秋季学期, 如2017年春季的3和5月就发生了11起事件, 主要是因为在春季, 随着气温升高, 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加快, 更易引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所以春季成了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季节。[1]

  2.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易发于幼儿园和中小学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的一种,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2017年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各类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场所, 这也说明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按照事件发生的场所来分析2017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特征, 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空间分布情况主要以幼儿园 (41.6%) 、中小学 (50%) 为主, 这是因为一方面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偏小, 特别是幼儿园孩子的食物选择权基本上在于学校, 所以, 幼儿园孩子的就餐地点集中在学校食堂;另一方面, 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 难以拒绝学校周边小摊贩经营的食品, 然而这些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管, 大部分属于“三无产品”, 极有可能造成身体不适、食物中毒等不良后果。

  3.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呈现出群体性

  由表1可以看出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比如造成学生组织器官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损害;另一方面因为学校人数较多, 又是聚集地, 一旦发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受到影响的范围较广, 事件不分大小都会危害到较多学生的健康甚至生命, 而且会引起社会不安。例如, 2017年5月份, 由于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不适及就医学生数就达到了500余人;到了秋季学期, 9月份和12月份, 这两个月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导致近300人受到了伤害 (表1) 。由此可见,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会只影响到个体, 还会危害到群体的健康, 也正是因为这种群体性特点会导致其影响扩散, 变得越来越严重, 所以学校更应重视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

  综上所述, 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易发于春季和中小学校园, 一旦发生会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并会引发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因此, 学校应当在基础教育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树立培养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意识。

  二、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不足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应该针对学生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解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基本认知情况和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开展现状, 本文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湖南省长沙市的1所高中、2所初中和2所小学中的高一、高二、初一、初二、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 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 共24个班。集体发放问卷1 200份, 回收1 190份, 进行整理, 剔除漏填、缺填和多填等无效问卷, 计有有效问卷1 089份, 有效率为90.8%。

  调研基本情况如下:男生528人, 占调查比例的48.5%;女生561人, 占比51.5%。在所有调查者中, 高中生196人, 占比18.0%;初中生569, 占比52.2%;小学生324, 占比29.8%, 调查对象分布总体合理。

  问卷设计的依据是美国教育学家McGuire WJ提出的“知识—态度—行为”模型, [2]旨在以一种更为科学的方式调查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及现状, 从而获得对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建设的针对性启示。依据该模型, 学生对食品选择的行为来源于个体所获得的食品知识及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 教育给予了学生食品安全的知识, 学生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其态度发生了改变, 进而改变之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行为 (见图1) 。因此,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进行评价。

  图1 食品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式
图1 食品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式

  1.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主体责任不清晰

  对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显示, 51.70%的中小学生认为食品安全课程的任课老师是其他课程老师兼任, 24.15%的学生认为食品安全课程的任课老师是其他人员兼任, 18.92%的学生认为食品安全课程的任课老师是专门上食品安全课程的老师, 5.23%的学生认为食品安全课程的任课老师是学校后勤人员。这表明, 虽然学校试图通过多个教学主体给中小学生提供食品安全的知识, 但不同主体教授课程时会从自己的出发点来设置教学内容, 这是因为教学主体的性质差异较大, 所擅长领域各不相同, 针对食品安全教育会有不同的偏向, 甚至对食品安全领域缺乏了解, 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体系, 即缺少专门的教学人员开展系统教育。[3]并且学校选择不同教学主体讲授食品安全教育课程, 使得教学责任不能划分到个人, 即主体间责任划分不明确 (见表2) 。

  表2 食品安全课程主体
表2 食品安全课程主体

  2.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知识不全面

  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 84.02%的学生知晓食品安全的标志, 83.29%的学生知晓“牛奶变酸不是酸奶”, 74.28%的学生知晓“有些野生蘑菇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这表明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常用知识和基础概念了解程度较高, 然而, 只有18.55%的学生知晓“对于使用有机磷农药的果蔬去除农药残留方法”, 21.40%的学生知晓“没有完全炒熟的新鲜四季豆不能吃”, 32.79%的学生知晓“我们应该多摄入谷物类的食品”, 23.60%的学生知晓“哪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表3) , 七道食品安全常识题, 只有三道题的知晓率超过半数, 另外四题的知晓率均未超过40%。由此看出, 中小学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倾向于一般常识, 而对于食品安全相关的应用性和专业性稍强的知识不甚了解, 这表明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授范围不够全面, 内容不够深入。[4]而当前, 我国食品安全教育尚未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学校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教育学习、讲座等, [5]仅仅是和其他的学科融合时, 讲些食品安全知识。

  表3 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
表3 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

  3. 学生自身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专业教授, 还需要学生加强自身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调查显示, 32.14%的中小学生对于“在学校学习食品安全知识非常必要”表示“不清楚”, 28.37%表示“不同意”, 因而总共有60.51%学生没有认识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必要性。只有40.12%的学生同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要改变, 37.56%的学生会非常同意或同意参加学校开设的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表4) 。这表明, 中小学生对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意愿较低,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及认知程度较低是导致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常态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论证了知识—态度—行为模型, 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食品安全意识的建立必然要借助教育的力量。

  表4 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表4 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三、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实施的优化路径

  1. 明确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主体

  明确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主体, 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中央级别的食品安全教育责任主体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统筹工作, 具体指导地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6]校园是食品安全教育的根本之地, 学校掌握着众多学生的“嘴上安全”。作为校方, 一方面应该切实担负起教育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严把审核关口的同时, 做到自律自省;另一方面, 针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不足的问题, 应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力度, 配合专职老师, 设置一系列食品安全教育内容, 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 丰富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

  食品安全事件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负面事件此起彼伏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太低, 食品安全意识差, 因此学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探索出更符合其特点的食品安全教育内容。一方面, 使教育内容更有特色, 采用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方法, 递进式地传授一些实用且适用于学生接受的知识。另一方面, 使教育内容更贴合实际, 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了解政府解决措施以及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 并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使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融入意识形态。

  3. 拓宽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途径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推动教育主体共同参与, 从而实现食品安全事件防范工作的端口前移。食品安全的教育途径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 学校开设食品安全相关的课程应由具资质的教师担任, 教授食品相关的一般知识和法律知识, 让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有基础的认识;另一方面,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图书、网络等途径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与讲解, 综合运用社会力量, 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 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与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参考文献:

  [1]谢耘耕.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 (2017)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2]魏帼, 顾玉英, 陈斐斐, 梁浩.单纯性肥胖人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5) :151-152.
  [3]张玲玲, 王昵, 王海英.杭州市余杭区高中生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 2017 (2) :263-265.
  [4]曾铁.对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现象的思考和建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2 (3) :15-19.
  [5]朱宇.食品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路径[J].食品与机械, 2016 (7) :230-233.
  [6]李真, 陈和芳.法的实效维度下中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J].食品与机械, 2014 (6) :258-260.

原文出处:刘玮,王肖惠霞.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7(05):57-6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