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
【第一章】高中有效安全教育问题探究绪论
【第二章】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现状
【第三章】影响高中安全教育效果的原因
【第四章】增强高中生安全教育工作成效的途径探讨
【结语/参考文献】高中安全教育强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个体的平安与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社会在进步,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于安全的追求不断加强,对于安全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校园安全教育的问题现状。
高中安全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家庭幸福以及社会和谐、稳定。这项工作必须"全力去抓、全力抓好",抑或讲,就是要"提高高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不够重视和不到位,再加上实践层面的原因,具体表现在"经费不到位"、"意识教育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社会参与不积极"等因素,导致高中校园安全问题不断凸显。据资料显示,广义安全教育的层面理解涉及到高中生校园生活、学习、交往方面的安全隐患有 20 多种,涉及到"食物中毒"、"水灾火险"、"网络安全"、"交通事故"、"毒品"、"性侵"等等。正如 2013 年教育部网站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就有多达 40 多余人"非正常消失".
高中校园安全教育有其特殊性,与初中生、小学生相比较,高中校园安全教育,既需要有高中生层面的生理思维考虑,特别是高中生的独立性、情绪性、变化性,也需要有相关校园高中安全教育措施的考虑,综上所述,这些对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开始出现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时给安全教育工作带来而来更大的挑战。
1.1.2 高中校园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首先,国家社会日益重视校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意识逐渐提高,高中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推动高中安全教育工作,各个部委纷纷提出了相关措施,旨在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先后通过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并且设置了"安全教育日"等。
其次,学校、家庭高度关心校园安全教育。目前,我国高中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大多是由学校来承担。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丰富了高中教育的内容,一定意义上促进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但在无形当中也加重了学校的安全教育责任,实际上给高中学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家庭方面,基于"独生子女家庭"特殊现状,很多家长高度担心高中生安全事宜,这一方面是受到了"育儿养老"观念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对"失独"的恐惧。
虽然社会、家庭、中学等方面已经将"安全"放置在极为关键的位置,但是,"重视"是一回事,"效果"是另外一回事。当下,研究发现,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视"硬件安全",忽视"软件安全","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管理",缺乏安全教育特色。当然也存在着"不重视安全教育的情况",只是习惯于走"过场","另外,安全教育缺乏差异性".尽管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开始重视开展安全教育,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还处于初期阶段,并未形成稳定的安全教育体系。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开展程度,以及在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监管力度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加强高中生安全教育有效性研究,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安全教育有效性"等相关概念的梳理与总结,有助于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教育意识、理论,有利于分析探究"安全教育有效性"等层面出现的相关问题,切实丰富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理论指导,有利于为高中生校园安全生活提供了相关理论指导,有利于构建高中生安全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参照。
1.2.2 实践意义。
加强高中生安全教育有效性研究,有助于减少高中生校园安全事故,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安全教育的协调发展,最终促使高中安全教育不断体系化,有助于提高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实践力量。具体领域可能涉及到有助于增加高中安全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助于改善校园安全环境。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关于国外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文献综述。
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问题,几乎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难题。资料显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了积极的防范措施、处理、公关以及后续相关工作,研究著作方面均有系列涉及,其中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校园安全教育都已经形成较好的体系,很多学者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理论探索,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一些好的做法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归纳如下:
(1)国外关于高中校园安全方面开展的软硬件条件研究逐步系统化在国内学者综述国外整体研究方面来看,正如孙胜博士研究认为,"国外政府积极投入,社会和家庭多方配合,安全教育设施条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较为完善。".
在实践层面,早在 1938 年,美国纽约大学就成立了"安全教育中心",开展安全教育培训;Shearn.Peter 研究发现,1994 年,美国提出了"改善学校安全的特别计划";英国 1988 年通过《教育改革法令》,呼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安全技巧。这里,主要还是在一种狭义层面的安全常识、技巧教育理解;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西方一些相关校园安全教育的网络化组织纷纷成立,比如"欧洲促进健康学校网络(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这里主要涉及到"构建一个能够鼓励师生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安全校园环境".校园安全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对于强调校园高中生的安全意识,丰富校园安全教育的内容,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英格兰开设"公民健康教育"课程;日本在《学校安全法》中,规则各方责任,安排"安全职员",提出安全规划,设计安全标准,管理体制。同时,针对自身具体情况,日本还成立了"日本劳动防灾协会"、"安全协会"、"安全和健康培训中心"等等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培训中心,在日本校园安全教育和培训管理中的意义重大。再加上,日本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辅助,比如:《劳动安全健康法》、《劳动安全健康法则》、《劳动安全健康法施行令》、《劳动基准法》等。
(2)国外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注重"学以致用,知识转化"等实践层面的活动把握Jane M.Farish1993 年研究认为,"总体来看,安全教育涉及范围较广,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救、防灾能力为工作目标".
很多研究者发现,国外学校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验教育",体验教育是目前国外广受推崇的防灾安全教育模式。比如,在美国、日本和英国都有诸多成功的经验:"美国中小学定期(一个月)进行火灾演习,通过演习,锻炼学生熟悉逃生通道、冷静处理、开展自救、互救".在纽约,一些学校校方经常联系家长、协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安全主题会议",既增进了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普及了安全知识,协调了围绕校园安全的各方职责,在"9?11"巨大突发灾难中,1.8 万人能够在两小时内成功地从两栋 110 层的高楼中疏散,逃生率达到 90%".
"日本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实施安全教育,具体规定了各个阶段的安全教育内容。具体体现到中学层面,主要包含空间层面的"生活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学习安全、体育安全、科技安全"以及"火灾"、"地震"等灾害当中的安全教育;Hearn(2006)通过对英国学校以及周围社区数十年的调查研究,对学校安全教育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缜密的研究,主要从三个目标方面展开了论述,研究认为"安全知识理解;生活技巧;行为改善".
还有一些国外学者站在跨越国界的视角,基于青少年特点去解析校园安全教育,代表性人物有 Tones & Tilford 等等,学者们尝试从各个角度界定了校园安全教育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年轻人相对缺乏的社会经验"、"潜在的坏健康习惯"等等,都值得警惕研究。Smith et al.认为,需要将校园安全教育放置到一种不断"变化"、"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去理解。
1.3.2 国内安全教育的研究现状。
综合国内相关文献,目前无论是一些高中学校,还是家庭、社区、社会,对于"校园安全教育"逐步呈现出一种"日益重视"的势头,高中生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安全能力不断提升,安全习惯渐渐养成,与此同时,相关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不断进展,对于"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问题性以及具体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涉及。但是,笔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国内安全教育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中的具体问题。目前,学校安全教育多存在着"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虽然也从制度建设、设施配备、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建议,但是对于探讨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各自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安全教育应涵盖的内容以及可行的形式,以及与国外安全教育经验对比的文献较少。具体情况如下:
(1)文献研究发现,国内"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积极的一面,一些相关的法律法如雨后春笋般逐步颁布,诸如,1979 年实施的《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1986 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法》;2006 年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等。此外,围绕"校园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相辅助。诸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等。学者陈慧萍认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消极的一面,笔者研究发现,虽然围绕"校园安全教育"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渐渐健全,甚至还有一些学校还制定了不少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那就是校园安全事故仍是层出不穷,而且在国内每发生一起校园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会进行一些应急性的'运动式'检查,但过不了多久,又会恢复常态。这种现象充分暴露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的日常制度并不完善。
(2)文献研究发现,国内高中生安全教育往往将很大的功夫花在了"形式",忽视了"实效".也就是讲,在具体安全教育过程中,突出重视知识和对策的传授,而实践层面的操作性不够强,部分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偶尔也会组织一两场紧急疏散等象征性的拉练工作,但实际效果有限。学者刘文韬认为:"有部分教师对安全管理重视不足,感觉安全事故离他们很远,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或由于受到学校升学率的影响而整日忙于教育教学工作,因而不能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文献研究发现,国内校园安全教育的体系研究已经提升日程。正如青少年专家孙云晓指出,如何真正地发挥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是一种因素就能决定,这要形成一种"社会、家庭,学校"的安全教育合力。当下,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的学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比如,安全教育一步步纳入到课程体系,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逐步实现了联合教育,校方与家长逐步增加了安全教育的互动;安全教育也正在形成一种包含着"计划、执行、督导、评价、反思体系"等在内的具体方面。
(4)文献研究发现,国内有学者在一些特殊领域做出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比如,有学者提出,需要将"安全教育"与"预警机制"进行关联研究,这些想法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得出了明确的解释。也有学者强调通过"预防控制事故",也有学者强调"教育和技术"结合。《纲要》则认为"转被动为主动"的工作方针;还有学者认为安全教育应该抓住几个关键词,诸如"早、快"等,同时,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安全教育应该形成机制,当然,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建立一系列的安全数据库,增加安全教育人财物的投入,此外,还有学者提出,要着力通过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去解析校园安全教育,比如围绕"安全教育投入及经费"等层面展开相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吴志宏教授谈到了"争取社会支持".这里的支持,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资金、技术、校舍、工资等物质层面的支持"、"教育培训等方面支持"、还有"信息方面的支持"等等。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数量与研究质量均处于一种逐步丰富的趋势。主要可以概述为"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实践行动"方面,宏观地讲,主要体现在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层面上,研究方法越来越丰富,交叉越来越多,研究思路也是逐步升级,实践行动种类繁多,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具体到细节方面,关于"高中安全教育问题、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学校、家庭与社区社会安全教育的预防措施、处理流程探析、以及相关校园安全教育启示"等等领域,研究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不断繁荣、不断发展的新趋势。
具体到国内国外层面而言,国外对于校园安全教育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历史延续的时间较长,关于校园安全教育的相关领域的工作开展较早,经验较为丰富,比如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辅助。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要受制于美国宪法,联邦政府不得直接干预州政府管理公立学校的权利,美国最高法院一般不会直接对校园暴力的案件进行听证。英国的安全政策文件等等。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在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关注安全教育的范围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国内方面,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问题及机制、对策的逻辑体系内研究,当然也有少数案例研究和体系研究。针对有效性方面的探究成果还是不足,并且国内研究主要站在理论的角度上说明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重视不够。目前未有学者对于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发挥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论文开展研究得益于导师的方向指点,同时,感受于自己的生活了解,继而,选择"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文章起步于电子以及纸质的文献研究和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问卷访谈调研,有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1.4.2 研究方法。
具体体现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等。
(1)文献法。围绕"高中安全教育有效性",尝试进行相关的文献搜集,文献分析,并得出一定的相关数据和国内外高中安全教育的整体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并得出本文的整体逻辑框架。
(2)问卷调查法。在湖南省 A 市 A 区采取随机抽样,选取了 5 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每所中学投放 24 份问卷,考虑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可能存在差异,发放男生、女生各 10 份问卷,了解目前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
(3)访谈法。为了更详细、深入地探讨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通过与上级教育部门负责人、学校领导、老师、家长等的访谈,考察安全教育的合力问题,以及各教育主体分别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获得其对本研究有益的见解,以便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安全教育。
"安全"(Security),即"无危险","保全".安全教育,也就是关于"什么是平安"、"如何实现平安"、"什么是无危险"、"如何实现无危险"、"什么是保护、保全"、"怎样保护、保全"等层面的教育、训练以及相应的各种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安全教育有着特定的教育实践目标,比如应对突发灾难、事故,处置侵害实践等等。安全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完成学生健康成长目标的保障性教育,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5.2 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安全教育的有效性(validity)则是指安全教育工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对于学校而言,安全教育的目标范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最低目标,即学生无安全事故发生,人身、财产、权益等得到基本保障,这也是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的最低检验标准。能实现学生安全"零事故"的教育即有效的安全教育;二是最高目标,即学生充分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并掌握自我防护的能力,能正确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最高目标是否实现需要教育实践来检验。有效的安全教育应保障最低目标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尽量接近最高目标,离最高目标越近即有效性越大。
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让教育更有效,学校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创新和努力。
对于学校安全教育有效性的评估,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和权利设立相关的检查和规定,而同时全社会和各家庭也负有监督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