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2 共3733字
摘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自古至今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医药在美容方面也应用广泛,中医药美容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古籍中均有关于中医药美容的记载,《黄帝内经》就记载了一些美容方法,《本草纲目》中收载的美容中药近 300 种[1].

  特别是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注重美容养颜,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应用更广泛。中医药美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注重整体观,注重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注重内外并治、标本兼顾,从根本上保证了容颜不衰。现将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中药美容的功效

  1.1 美容养颜功效

  1.1.1 清洁、滋润皮肤

  古时用皂角洗面洗发,可以清洗头发或面部的油腻或积垢,对于面部肌肤起到清洁作用,使油性皮肤消除油脂积垢。用牛羊乳洗面不仅可以清洁皮肤,而且可以起到营养肌肤、滋润皮肤、增白等作用。蜂蜜是一种神奇的天然美容剂,因蜂蜜中含有多种酶类、维生素、锌镁、微量元素等,有刺激生长和促进新陈代谢作用,皮肤涂蜜后有滋润营养和保护皮肤作用,可使皮肤滋润、洁白、细腻。牛羊乳洗面也可以起到营养、滋润皮肤的作用。蔬菜瓜果类如黄瓜、西红柿等多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脂类、多糖类、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等,应用于美容,食用或外敷,能起到保湿,营养皮肤、毛发的作用。

  1.1.2 抗皱、增加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

  皮肤皱纹的形成主要是皮肤老化的结果,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可加速皮肤皱纹的形成;皮肤真皮层的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其分泌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成分共同构成了真皮的主体,因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是皱纹形成的根本原因。许多研究表明,中药黄精、枸杞子、丹参、厚朴、人参、青果[2,3]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皮肤成纤细胞的生长,起到抗皱、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1.1.3 营养肌肤、悦泽面容

  枸杞子,是常用的滋补类中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历代医家对它的祛病保健、美容养颜等作用均有述及。《药性论》指出:枸杞子能补益肾精不足,美白肌肤。现代研究发现,枸杞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B1、B2、C 及烟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它们对机体都具有滋补强壮、养颜护肤的作用。其他补益类中药或花类中药,如人参、党参、当归、红枣、桃花等也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营养身体和肌肤,使身体阴阳平衡、气血旺盛,肌肤健康润泽。充足的饮食营养也可以保证皮肤所需营养的供给,使人的气血津液充足,精力充沛,身体健壮,皮肤红润光泽,富有弹性。

  1.2 治疗(防治)皮肤疾患的功效

  1.2.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治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疾患也是中药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皮肤疾患有痤疮、疣、疥癣等。痤疮的发病,目前认为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而皮脂中亚油酸含量明显减少,导致腺上皮过度角化,皮脂不易排出,病菌(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糠秕孢子菌)感染而引起。

  中医认为痤疮多与肺热、血热有关,将痤疮分为四型[4]:肺经风热型、肠胃湿热型、脾虚痰湿型、肝郁血瘀型,采用祛湿清热、解毒、化瘀合理配伍治疗痤疮。临床经验有[5]依据中药清热活血的治疗原则,选用黄芩、连翘、丹参、黄连、川芎、虎杖、山豆根等中药制成痤疮冲剂,临床内服治疗寻常性痤疮获较好的疗效;还有医者[6]用中药蒲公英、黄柏、金银花等清热消炎组方,水煎洗面治疗痤疮。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皮肤疣体,与机体免疫有关。中医将其称为“扁瘊”,认为其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或由肝火炽盛所致。中医药治疗扁平疣临床上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散结等药物治疗,如:板蓝根、大青叶、薏苡仁、马齿苋、丹参、赤芍、紫草等,或组方或单用。现代药理也证实了该类药物有抗病毒、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作用,通过内服或外用,自制中药面膜或溶液等外用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较好。

  疥癣为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现代研究证明黄柏、丁香、乌梅、牡丹皮、土槿皮、野菊花、艾叶、茵陈、黄精、白头翁、苍术等多种中药都有抗真菌作用[7].中药复方通过清热凉血、燥湿解毒内服或解毒、杀虫、祛湿、活血、生肌等,外用治疗癣症效果较好[8].

  1.2.2 抗过敏作用

  过敏性疾病,中医认为多由风、寒、湿、热等引起,常见的有风疹、湿疹、荨麻疹等,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单味中药紫苏子、臭牡丹、辛夷等具有抗过敏作用,复方中药麻黄汤、葛根汤、息敏胶囊、地参祛风合剂等均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9].

  1.2.3 增白祛斑作用

  面部色斑是色素沉着性的皮肤病,常见的有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等。中医理论认为:面部色斑多为肝郁气滞、气血两亏,或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或湿热内生、毒瘀互结,或脾肾阳虚、血运不畅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改善皮肤微循环、抑制黑色素形成、抗氧化作用可以协同改善皮肤肤色。体内酪氨酸酶活性增加、SOD 活性降低可引起黄褐斑产生。皮肤黑体素内的黑色素的形成是以酪氨酸为基质,通过含铜的氧化酪氨酸酶的作用而形成的,一些中药可以阻止酪氨酸酶的形成,可有效地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证明[10]多种中药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这些中药有当归、白芷、白附子、茯苓、蒺藜、银杏叶、芦荟、熟地黄、玉竹、白茅根、天花粉、北五味子、桔梗、虎杖、薏苡仁、黄精、淫羊藿、胖大海、辛夷、苍术、桃仁、灵芝、川芎、白芍等,其中白附子、芦荟、熟地黄、当归等中药抑制作用较强。多种花类中药[11],如红花、番红花、槐花、丁香、金银花、旋复花、玉米须、辛夷、莲花等也具有抑制酪氨酸活性的作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较多,还有很多中药均具有抑制酪氨酸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阻断或减弱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有些酸味药物如乌梅、柠檬等,含有有机酸,对皮肤角质层有轻微剥脱作用,故也有美白作用。

  1.2.4 乌发生发作用

  历代本草书中均有乌须黑发方的记载,既有内服方,又有外用方。何首乌具有补益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功效。以何首乌为主药制成的经典方“七宝美髯丹”是以制何首乌为主药,配以补血养血、补肝益肾的当归、枸杞子、补骨脂、牛膝、茯苓、菟丝子等,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能够乌须黑发,强壮筋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何首乌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它们能促进毛发生长,加速皮肤细胞代谢,对于美容美发作用显着。其他补益类药物,如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等通过养血滋阴补肾、调理机体,达到治疗须发早白的功效。

  2 中药美容的用法

  中药美容分为为内服法和外敷法两种。

  2.1 内服

  内服法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对全身的调理,补益气血、疏风清热、活血化瘀,达到补益身体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善人体肌肤的健康状况,以全身心的健康来保证局部皮肤的美。

  2.2 外用

  外敷法是将各种中草药的配方敷在脸上,或活血化瘀,或清热消肿散结,或营养肌肤,或增白抗皱,滋润肌肤,等等,达到健康、美容的效果。

  2.3 传统应用

  《本草纲目》中用于美容的剂型有 20 余种,既有丸、散、膏、酒、粥等内服剂型,又有涂剂、粉剂、漱剂、液浸剂、露剂、染剂等外用剂型,《本草纲目》记载的外治涉及洗面、面脂、浴身、澡豆、贴、敷、涂、擦、摩、扑粉、涤、漱、渍、熨、熏等多种方法。

  2.4 现代应用

  现代对中药用于美容的剂型的研究较多,外用多有以下剂型:①汤剂,洗浴用;②散(粉)剂,可以直接扑于皮肤或做面膜用;③糊剂,做面膜用;④软膏剂或霜剂,涂抹皮肤;⑤锭剂,临用时用水或乳汁或醋或酒磨汁,涂敷于皮肤表面;⑥丸剂,便于储存,使用时临时调开;⑦油剂,涂于皮肤表面;⑧原汁,直接涂于皮肤表面;⑨涂膜剂,涂于皮肤表面,可做面膜用。

  3 总 结

  中药是天然的美容剂,具有安全、毒性小、疗效好等特点。具备美容作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祛风散寒类、消肿散结类、芳香化湿类等。中医美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芳香化湿等类中药内服外用,发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标本兼治、内外兼治,使中医美容达到理想的疗效。现代对中药用于美容的剂型研究也较多,发展较快,特别是中药化妆品的开发研究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樊玺。中医美容方药发展史[J].吉林中医药,2008,28(1):73-74

  [2]陈巧云,王业秋,张宁。紫外线诱导皱纹形成机理及中药抗皱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115-116

  [3]廖婉,游宇,张臻,等。中药青果在现代美容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2,3(2):60-62

  [4]夏庆梅,王泓午,徐丽敏。痤疮中西医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1,28(1):84-86

  [5]唐永红。美容中药的研究进展[J].医学文选,2006,25(2):348-349

  [6]谭笑。中药熏洗美容[C].北京:首届中国中医药美容学术交流大会,90-91

  [7]方建茹,龙凯,谢小梅。中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3):60-62

  [8]胡伟,曹春苗。中药内服外涂治疗癣症 26 例[J].2004,16(2):146

  [9]华晓东,尹春晖。抗过敏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9,21(6):66-72

  [10]王建华,雷帆,崔景荣。20 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32-234

  [11]吕振鹏,何泉泉,董文雪,等。常用花类中药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4,(2):62-6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