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管理是根据人员职务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条件将人员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进行标准化管理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应用分层次管理可对精细识别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某院在2013年起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院在职护理人员10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97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1.5±2.5)岁,工龄2~20年,平均工龄(11.7±2.5)年;学历情况:20例为本科及以上,49例为大专,31例为中专;职称情况:副主任护师1例,主管护师21例,护师35例,护士43例。
1.2方法:实施分层次管理前,临床护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每位护理人员分管好3例患者,负责患者所有的护理、治疗以及宣教等工作。
2013年1月起实施分层次管理具体模式,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2名有经验的责任护师担任副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作为组员组成管理小组,组长对其组员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进行评估,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能力以及业务素养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这四个层次,护士长主要负责对各下级人员工作的管理、监督和协调,处理日常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责任组长主要负责护理小组内下级护士任务的分配以及必要的临床指导等日常工作的管理,责任护士主要负责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接触,实施全程护理和基础护理,助理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简单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1].
1.3观察指标:对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操作评分和理论知识评分进行调查和统计。操作技术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均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统计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以投诉事件数/护理总例数=投诉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操作评分及理论知识评分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分层次管理前,100例护理人员操作评分62~84分,理论知识评分61~87分;实施分层次管理后100例护理人员操作评分平均为83~94分,理论知识评分平均为84~92分,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操作评分及理论评分均较实施分层次管理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可见下表1:
2.2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统计分析医院发生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实施分层次管理前,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为6.59%(24/364);实施分层次管理后,统计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仅为2.29%(8/349),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护理工作在医务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质量、高效率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护理管理根据现代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形势,对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这是现代医院管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分层次管理是在现代管理理念下由海南大学傅国华教授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主要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职务及业务能力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分层,不同级别、层次的护理人员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潜能和自身价值,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2~3].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 看,实施分层 次管理后,护理 人 员 操 作 技 术 评 分和理论知识评分均较实施分层次管理前有了显着提高,这说明通过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得到了改善,并且更加注重自身潜力和才能的发挥,通过配合使科室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管理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较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差异具有显着性,这说明通过资源和合理利用,改善了护理人 员的 精神风貌 的工作情绪,促使她们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到位的 服务。总的来说,分层次管理应用于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 员的工作 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推动医院工作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明兰.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70-71
[2]华静,倪静玉,黄亚娟等.分层次管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6):711-713
[3]岑爱萍,蒋高霞,张颖等.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