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论述《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的美容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29 共3060字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首部辨证论治专着,涉及内容广泛,其中包含很多有关皮肤、肢体、毛发与牙齿等美容方面的经验,并且张仲景的预防疾病思想对中医美容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深入挖掘探讨。鉴于此,笔者拟对《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的美容理论加以阐释,以期为现代中医美容学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伤寒杂病论》有关美容理论阐释
  
  1. 阴阳调和,营卫流通,皮毛润泽 张仲景认为,人体肤色红润有光泽,肌肉坚实有弹性及毛发润泽与否等外在表现与营卫气血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如在《伤寒论·平脉法》云:“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早在《灵枢·本藏》就有记载卫气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之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而营阴具有养骨髓、实肌肉之功。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理论,认为卫和气舒,则人的颜色光润、毛发生长润泽;荣盛血满,则人体肌肉紧硬而坚实。因此,阴阳调和,荣卫流通,刚柔相得,人体强壮,外在呈现健康容貌体态。反之,阴阳不和,营卫气血不足,则人体面色、肌肤状态及形体亦随之发生改变,如《平脉法》有“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及“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等的记载,均提示人体营卫气血虚衰对皮肤美容及形体健美的重要影响,为调和营卫气血之美容养颜方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 脾胃健旺,气血充盈,面色红润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张仲景论治疾病,尤重视养护脾胃。张仲景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健旺,邪不可干,反之,脾气虚弱,气血虚衰,内则脏腑气机紊乱,外则营卫失和,于是百病由生。而胃为多气多血之经,足阳明之脉上行头面,阳明胃的盛衰状态直接决定着人体头面部荣润与否,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的记载。脾胃功能异常,气血虚衰,而致疾病发生的同时,机体失于滋润、荣养,亦会产生一系列诸如面色异常、浮肿及斑疹等损容性改变。由此可见,人体形体、面容的外在表现与脾胃功能盛衰密切相关,因此,顾护脾胃是美容养颜的重要环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设立虚劳专篇,创制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薯蓣丸等名方,示后人“虚损从中调治”的大法,中气建立,得以四运,水谷精微达于周身,机体阴阳协调,从而改善肤色。

  另外,张仲景论中煎汤服药过程中亦不忘养护胃气,尤其是其用粥之法,如桂枝汤煎服法“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又如大建中汤煎服法“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等,均体现了张仲景护理方面重视扶助脾胃、养护中气的特色,值得我们养生防病治病时借鉴,而当今盛行的各类美容养颜粥,实源于仲景。

  3. 食养防病,趋利避害,美容养颜 《伤寒杂病论》虽着重探讨疾病的辨证施治规律,但也不乏养生防病的内容,其中食疗养生对中医美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饮食养生,张仲景认为当“趋利避害”,“趋利”即饮食得宜,“避害”即饮食勿犯禁忌,如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载:“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强调了合理饮食对疾病预防、既病调护的重要性,对人体形体健美、容颜润泽也有重要意义。对于美容养颜来说,可以通过合理控制膳食,即老百姓所说的“忌口”来达到使人体形体健美,容颜悦泽的健康外在容貌。张仲景提出要注意避免摄入不宜之物,以免损伤正气,不仅招致疾病的发生,亦可能伤荣损貌,如“久食小豆,令人枯燥”“荍(荞)麦面多食,令人发落”“盐多食,伤人肺”“梅多食坏人齿”“食冷物,冰人齿”等,对人体皮肤、毛发、牙齿等的养护均有指导意义。

  《伤寒杂病论》有关损容性改变的治法所谓损容性疾病,是指有损人体美的疾病[1].

  《伤寒杂病论》虽着重探讨疾病的辨证论治,其中也不乏对损容性改变的治疗方法,如发汗解表法、养血散寒法及活血化瘀法等。

  1. 发汗解表 临床上损容性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形态不一,但其病变部位多集中在人体皮部,尤其多见于颜面、颈项、四肢等暴露于外的部位。张仲景遵《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不乏通过汗法解决在表皮肤问题的先例。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条原文出现的皮肤改变即面赤与身痒,为邪郁肌表日久,不得宣泄,气血周行不利,阳气拂郁不伸,故面色发红;邪郁肌表,汗不得出,故身痒。此时,当因势利导,发汗以和营卫之法,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肌发表之桂枝汤与发汗宣肺之麻黄汤合用,为辛温发汗之轻剂。临床上如遇痤疮、荨麻疹、风疹、湿疹等损容改变,若脉浮、肤色红赤、身痒,或出现丘疹、风团等表现,可诊断为邪郁肌表,营卫不和者,可效仿张仲景用发汗之法,解除在表之郁邪,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汗法在损容性改变中的应用。

  2. 养血散寒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张仲景本条论血虚寒凝致四肢厥冷的辨治。原文中虽未直接提及皮肤损害,但由于营血不足而外受寒邪,气血为寒所遏,运行不畅,可致四肢失于温养而手足厥冷,同时,由于血虚寒凝,血脉不荣,往往容易见到肤色紫黯、有青紫斑块的皮肤改变,临床尤其出现在冻疮及雷诺病患者身上。冻疮是常见的影响肢体美容的疾病之一,常在手足背、耳廓、面颊等部位出现皮肤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黯、溃烂等症,多伴有手足不温之表现[2].雷诺病是肢端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肢端缺血改变为特征的血管疾病,又称肢端血管痉挛症,常呈阵发性,遇冷及情绪紧张是其诱因,发作时,肢端皮肤由苍白变为青紫,而后转为潮红。冻疮与雷诺病的共同特征为均好发于肢端,均有手足皮肤发凉的特点,故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其病机符合营血内虚,血虚寒凝,可用当归四逆汤内服以养血通脉,温经散寒,还可结合用本方煎汤薰蒸浸泡患部的方法,内外兼治,使血充寒散而取效。

  3. 活血化瘀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张仲景本条论述虚劳有干血的证治,或因七情、或因饮食、或因房劳,皆令正气内伤,血脉瘀积,致有干血积于内,而虚羸见于外。瘀血停留于体内,即张仲景所谓的“干血”,妨碍新血的生成,则不能濡润肌肤,不能以营于目,所以外在可见肌肤粗糙如鳞甲状、两目黯黑而无光泽等损容性改变。治疗用大黄蛰虫丸下干血,祛瘀积,使邪除正旺,肌肤得以濡润。张仲景本条原文提示了活血化瘀法可改善肌肤状态,使皮肤恢复健康,也充分说明在汉代,就已积累了皮肤美容的方法。

  《伤寒杂病论》中直接论治皮肤改变的方法如上,当然,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盈亏变化都会间接地影响人体面部气血,从而引发各种损容性改变。因此美容治疗学亦当遵循整体观念,从调节内在脏腑功能,调和阴阳气血的角度,达到治内以养外的美容效果。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中美容相关理论与方药散在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文之中,而并未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美容理论。笔者初步总结了张仲景有关美容的思想观念,对张仲景美容理论与治疗初步阐释,未来还需进一步挖掘、整理《伤寒杂病论》记载的损容性改变的发病规律以及美容食药的用法,为现代中医美容学提供更多的文献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黄霏莉,余靖。中医美容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7
  [2] 张敬东。美容皮肤治疗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