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临床越来越重视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相关研究,以实现控制疾病的目的,减少对患者生活及健康的影响[1].通常情况下,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在实际检查诊断过程中易出现误诊,不仅影响患者疾病的正常治疗,且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因此,确保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是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首要条件[2].本研究选取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约为44岁。经临床检查与诊断显示,发病时间1~10年,平均发病时间约为4年。通过肝脏穿刺检查患者病理,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显示:肝郁脾虚型患者24例,湿热内蕴型患者27例,瘀血阻络型患者29例。各型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分型,主要按患者主证进行中医疾病分型,并按相关标准,结合患者病情,将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三个不同类型;同时,对患者肝组织病例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析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
临床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以大柴胡汤为主,每日1剂,分2次服用。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适当增减服用量。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证型患者肝炎分度关系比较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肝组织炎症分度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同肝炎分度上,三种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明显,其中瘀血阻络型患者重度例数均多于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患者肝炎分度情况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型呈依次加重分布。见表1.
2.2不同证型患者肝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关系比较
中医证型及肝炎分度、纤维化分级关系结果显示,在肝炎分度及纤维化分级上,不同证型患者差异明显。其中,肝郁脾虚型患者肝炎分度及纤维化分级结果最低,湿热内蕴型患者其次,瘀血阻络型患者肝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结果最高,患者肝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型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G1至G4表示肝炎分度,S0至S3为纤维化分级。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往往难以治愈。目前,尚无治愈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因此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方式及效果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4].从中医辨证角度,结合临床检查、病理诊断的方式,诊断确认患者的疾病,总结分析其相互关系,可避免临床对疾病误诊的发生,并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本文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瘀血阻络、湿热内蕴、肝郁脾虚三种证型,并分析诊断患者的肝炎分度及纤维化分级,结果表明,患者的肝炎分度与纤维化分级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与瘀血阻络证型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肝郁脾虚型以轻型肝炎为主,瘀血血阻络型以重度肝炎为主,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演变发生肝硬化[5],为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了相应的支撑,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意义。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气机发生紊乱,本身正气虚弱而湿热外邪入侵,导致疾病的发生[6].通常情况下,在疾病发生初期,病灶部位主要集中于肝胆脾胃部位,且以实证居多,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胁肋胀痛、身目黄染、身热不扬、纳差、尿黄、恶心厌油、舌红苔黄等症状;同时,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灶逐渐转向气机阻滞导致的血运不畅、瘀血阻络,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赤缕红丝或肝脾肿大、舌苔有瘀斑等,疾病持续时间越长,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也就越大,最终演变为神疲肢倦、腹胀如臌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肖鸿,陈丹丹,周萍,等.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病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14(1):7-8.
[2] 吴银亚,谭善忠,沈建军,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9(5):17-19.
[3] 张玲,蒋桦,潘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21-22.
[4] 谢和平,杨宏志,吴伟康,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HBV DNA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960-962.
[5] 付雯琴,杨婉凤,商斌仪,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201-203.
[6] 王晓忠,郭峰,曾斌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分析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6):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