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1 共2890字
摘要

  《工程制图》是高职工科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基于内容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侧重对制图方法以及计算机绘图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虽然此种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制图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印象,但是其却不能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构建与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尤其是要侧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使学生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 一)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实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最完善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此种观念,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开展理论教学。工程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制图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根据市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

  ( 二) 创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课程体系也是高职教育模式的具体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课程体系方面入手,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高职工程制图课程的课时安排越来越少,但是其内容却没有相应减少,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所以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当前的发展趋势,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设置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课程独立存在的现状,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系统。

  1. 教学内容。工程制图课程既有传统经典的原理和规则,又有新的技术、软件; 既有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又有实操性强的识图绘图。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就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就是将社会中不再需要的理论知识剔除出去,并且将社会中最新出现的理论知识等引入到教学中来。同时也要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课时,增加实践制图的经验,从而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具体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调整,以此实现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当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侧重重点,基于课时短缺的问题,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重差异化,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制图教师对甲班的学生可以讲解深奥的内容,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乙班则可以讲解相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具有创新,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性。

  2. 教学过程。要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对于华而不实的知识要剔除出去,对于具有实践性的知识要重点讲解。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强调要求要准确把握制图过程中的制图描绘过程,结果忽视了对轴测图尺寸度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没有实用性的,因为在实践中,很多制图工具都实现了自动化,也就是利用三维造型等技术实现; 结合教学实践,目前尺寸标注是制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实践的经验,他们对标注的概念还不全,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创新教学,采取循环渐进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 三) 构建“融入式”教学模式。构建融入式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通过融合式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融入式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学内容、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以软件的二、三维功能的操作性演示---穿插对比式和过程亲验式,部分地代替课件的播放性演示和教师的手工黑板图。将计算机绘图贯穿教学始终,并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三维绘图软件为辅助工具,课堂讲授与实践、讨论、报告相结合,增强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认识和表达。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如组合体、剖视图、断面图的理解,将空间的想象具体化,可以加快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消化,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实现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发展趋势,具体就是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引进来,制作出符合立体式、多维度的三维立体图,这样学生在学习制图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生动地了解相应的知识,并且还可以借助三维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立体图的放大与拆除等,最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强化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工程制图实践教学项目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技能与应用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增强具体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安排给学生,结合生产实际把教材做成一个立体教材,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录像、动画等导入实训内容,归纳教学难点、重点。将真实的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

  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在教学中,把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注重全体与兼顾全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与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结合起来,着眼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与提升,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性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要求、方法,作业练习、技能训练、考核内容等作不同的细化要求,做到区分不同的内容、区别对待学生的学习、区别对待学生的学习结果。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自觉性。

  四、推动工程制图教学的网络化。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制图教学提供了日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工程制图的网络化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全新的交互式、自主学习的平台,扩充完善电子教材素材库,通过建设工程制图试题库及自动生成考卷系统,规范考试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可谓是手段先进,资源广泛,效果显着。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组织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举办制图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通过大赛带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日常教学与大赛有效结合,形成长效机制。而此类技能竞赛往往与就业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挂钩、与更高一级的赛事相衔接等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赛不仅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到心理素质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今后的择业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也使得指导教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能开阔眼界,了解业界前沿技能,提升了能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总之,广泛开展以赛促改,以赛促练,能够实现课程改革与职业氛围直接对接。

  六、结语。

  积极推进高职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提升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本专业的热爱,为参加制图大赛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标签:教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