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诗歌审美对高职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的意义

来源:文学教育 作者:廖伦建
发布于:2015-08-19 共4028字
摘要

  诗歌的教育作用源远流长。

  孔子开创和奠定了诗歌的"兴、观、群、怨"之社会和审美作用。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诗歌的教育功能,强调"文以明道"(荀子)、"文以载道"(曹丕)。古代诗歌教育读本很重视思想教育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诗经》、《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古代诗歌教育读本,均很重视艺术审美与思想教育的统一。今天,古诗的审美教育作用不但丝毫不减,而且特定的教育环境使诗歌的教育作用发出熠熠光辉。本文主要浅析古代诗歌审美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上的价值。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古诗看"躬行"精神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最显著的区别,是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学技学能,在实践中成人成才。这个道理古人懂得早,也懂得很透彻。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陆游告诫他的小儿子(子聿),古人一生不遗余力地学习,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亲身去实践。

  陆游这首教子诗,不仅强调做学问要早下功夫、坚持不懈,而且明示了学习的重点与诀窍:"纸上得来"的书本知识是浅薄的,是他人的经验。"绝知此事"(把握实质、为我所用)必须要"躬行".躬行就是要亲自去实践,不能纸上谈兵。这里的"躬行"一是指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所谓"读万卷书"属此,二是获取知识后仍须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将知识化为己有,转为己用,所谓"行万里路"属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少壮早努力,老大不伤悲".

  陆游在理论上是一位循循善诱者,在实践上更是一位默默躬行人。历代诗人中,陆游不仅有众多的名篇传颂,以创作量而言绝对能进三甲。他在《小饮梅花下作》中自豪地说:"脱巾莫叹发成丝,六十年间万首诗。"从陆游此诗的自注可知,他十七八岁学作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9300多首。实际上,陆游一生所作诗歌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陆游的《剑南诗稿》里,收其42岁前的诗才94首。按陆游所说,42岁前写的诗,他先通过删除仅剩下1/20;再从1/20中删去9/10,如此推算起来,陆游42岁前写诗可达18800首。从42岁到60岁期间,即使删除甚少,他创作的诗歌又达到万首以上。

  陆游的经验形象地告诉我们:从书本中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十分必要,通过此途径人们掌握、积累了丰富的间接经验;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行,因为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才能广泛运用和发展,发挥理论对实践之指导作用,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明代诗人林鸿(一说周立)说"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这话说得很重、或许过于绝对,但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还是朱熹说的比较科学:"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谓真知灼见。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古诗看"精技"精神

  重技术、精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日常功课,怎样认识这一重要意义,古诗写作也能给我们很多启迪。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复出还政的春风得意,还是写"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情结,或是二者兼面有之,这里且不讨论。一般读者所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诗人曾作"到"、"过"、"入"、"满"……易十来字,终定为"绿",真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代诗人写作中留下许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话,这种乐于推敲、苦于推敲、善于推敲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职业人倡导的敬业精技精神。

  刘禹锡在《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赠》中高度评价白居易的诗:"郢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其中"郢人斤斲无痕迹"讲的是楚国有个叫石的匠人能风快地舞起斧头,削掉他人鼻尖上的那一丁点白土而不伤鼻子。职业技能达到这种境界,没有深厚的技能修养,没有高端的观察与表现力,没有锲而不舍的努力,是不可企求的。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首诗:"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诗中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袁术要攻打刘备,派人送了二十万斛粟给吕布,让他不要帮助刘备,吕布因需粮草遂答应。袁术便派纪灵率兵数万来攻刘备,刘备兵少粮寡,便向吕布求救。吕布细想,袁术灭了刘备,下一步将谋图自己的徐州,但得了人家的粮食口软,便想出了个暗帮刘备的办法。他邀请刘备与纪灵相会,1五十步外,说: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双方罢兵;若未中,任两家厮杀。刘备无异议,纪灵想射中的可能性太小,又惧吕布之威,也答应了。吕布弓张矢出,正中画戟小枝,罢了一场战事。吕布处于袁术与刘备的两难之中,如没有高超的技艺,即使想出了这个妙计,又何能如此轻易解围,一箭使"雄兵十万脱征衣".

  杜甫在《哀江头》一诗中写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其中精彩地描写御车前那些矫捷的女官个个佩戴弓箭,有位女官翻过身来仰面朝天射出一箭,居然射落了二只飞鸟。如果说吕布作为枭雄式的人物,具有百步穿杨的功夫不足为奇;那么唐代后宫女子具有如此非凡的射技,不能不令今人叹服。这些常人难以达到的能力是何以成就的呢?刘禹锡《浪淘沙》中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意是沙里淘金需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只有不辞辛苦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借用此意,我们可以说精良的技艺需要用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把握其规律,才能赢得世人的刮目相看。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看"团队"精神

  宋·朱熹在《春日》一诗中写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中写在强劲东风的吹拂下,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披上新装。万紫千红一派春天美景。本诗的最后一句最为人乐道,只有万紫千红才春意盎然,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百花齐放才有"无边光景一时新".自然界如是,人类社会亦不例外。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集体的能量才能发挥到极致,只有团结集体的智慧才能赛过诸葛亮。

  刘禹锡《杨柳枝》中有"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只有桃红李白的互相辉映,加上绿杨的无私烘托,才是美好的春景。诗中所写的美景,有数株桃树之功、在数株李树之功、有数株杨柳之功,更是数株桃树、李树、杨柳的集体之功。

  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宋玉在其《风赋》中有言:"风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意思是说,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先在浮萍草头上轻轻流动,接下来吹遍河流山谷,越吹越大;最后聚集在山口,成为盛怒的飙风了。以生动比喻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小到大,从微到显,在团结的基础上,经过坚持,必成大气候。元代吴昌龄诗中讲"青萍一点微微发,万树千枝和根拔",与《风赋》的旨意正好相近。《风赋》中的风,如是三月春风,即"春风又绿江南岸","天涯何处无芳草";如是改革之风,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新生事物发展强劲,为时代潮流势不可挡。如是病毒之风,入肌肤则如黑死病、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轻则造成病痛,重则夺人性命;入思想轻则争名夺利、以权谋私、重则屈辱变节、卖国求荣。《风赋》启示我们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查慎行)清泉归于江湖之行动,出自本然,出于自觉,可爱而可敬。让我们都做清泉,融入和睦友爱的家庭、融入志同道合的团队、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标新领异二月花---古诗看"创新"精神

  李白《古风》三十五中云:"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诗歌借用庄子·秋水》中的寓言:古代燕国寿陵某少年认为赵国邯郸人走路姿态优美,就学邯郸人走路,结果没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把原来走路的方式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燕国。这个故事说明,不知锐意创新,而去简单地模仿别人,不仅难学好别人的长处,反倒失了自己的特色。从而告诫我们不可步他人后尘,应注重独立创新。

  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云:"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孟浩然是盛唐大诗人,李白对其诗品人品充满钦敬之情,赞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王士源为《孟浩然集》作序,大赞其诗歌不因袭古人,独自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对待古人文章,唐·韩愈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唐·李翱提出"创意创言,皆不相师",主张文意与辞句都要创新,不要沿袭前人,无不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其四)中云:"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以上这些论诗、论文、论书法的精典诗句,也可以作为人生格言来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办事干事业道理相通,不能机械地模仿古人与他人,墨守成规、亦步亦趋,贵就贵在创新、贵在匠心独运,创新才有高科技,才有新技术。

  我们楚人引以骄傲的爱国诗人屈原,以他博大的想象力,在《天问》中对宇宙之奥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现代地球科学与天文学的高度发展,旧的宇宙之谜,一个个被揭开;新的宇宙之谜又一个个不断出现。这里要说的是,写诗与科技创新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诗人与科学家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两种职业,诗人需要科学家的想象力,科学家也需要诗人的文字审美能力。国际上的"刘易斯·托马斯奖"授予这类科学家---"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能向人们揭示科学的美学和哲学维度,不仅提供新的信息,而且还能象诗歌和绘画一样引起人们的沉思、甚至启示".获得此奖的科学家被誉为"诗人科学家",美国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3),是把科学作品写得与文学作品同样优美的典范,因而获得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这个奖。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让我们高举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大旗,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共圆中华民族的强国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参考文献:
  [1]刘征、任明等撰稿。唐诗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傅经顺著。唐宋文学欣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3]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