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行业现状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这是***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上的致辞,用于当今旅游行业的发展非常适合。2014年是“智慧旅游年”同时也是旅游行业的转型跨越的一年,这一年“跨界”、“融资”等成为了旅游新闻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旅游法”等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升级变革。在这股“中国风、智慧潮”的影响下,“旅游”已经不仅仅是名词或动词,更成为了一个形容词。“说走就走”也从一种愿望变成了一种态度。提倡了多年的智慧旅游,也已经从纸面上落地开花,开始逐步地帮助着旅游企业大踏步发展。旅游行业正在进行划时代的变革,旅游相关企业、旅游业管理机构为适应社会发展也在发生重大转变。
什么是智慧旅游?Smart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比起Clever意义更丰富。不仅是个时尚的词汇,包含的是对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做优质的产品、树立有号召力的品牌。智慧旅游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从抽象概念到与传统旅游有效对接的华丽蜕变。
智慧旅游适应时代发展,变被动访问为主动推送,提高技术支持。现在的旅游行业已经蓄势待发,在新时代旅游企业发展道路上,一批新兴力量的崛起。定制游、小众游、预约景点门票等概念引领着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概况
正在掀起的智慧旅游正在促使传统的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落实到高职旅游教育,面对新时期的智慧旅游需要我们做的是,首先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要求接受过高职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更好的综合素养和对客服务能力,了解不同游客的心理和需求,并能根据游客的需要,提供各种可能的业务组合与游客选择。
其次,能够对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要求接受过高职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深刻认识智慧旅游的意义、作用,能够熟悉与智慧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除了掌握传统旅游企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掌握网络营销、在线服务,适应智慧旅游下的“指尖上的旅行社”、“指尖上的导游”、“指尖上的景区”等需要,使游客体会高效的智能化服务。
最后,能够适应企业数字化的旅游管理。智慧旅游的应用对旅游企业技能型人才也产生了影响,一方面智慧旅游的应用要求旅游企业应用型人才融入智慧旅游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对旅游企业应用型人才进行了补充。
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为主线,形成随课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做、教、学”一体化良性循环;充分认识到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生源中的意义,通过“课证融通、以证代考”等方式激发学生潜力,参照职业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提升教学质量,让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在经过短期的基层锻炼之后走上管理岗位。
三、加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专业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体验旅游行业的各项实际业务工作,学习到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行业打造和培养高端旅游人才。在加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摸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贴合产业发展,保持适度超前。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为产业服务的,高职高专学生就是产业后备力量,因此专业一定会受到产业的限制或支持,离开产业自行其事自成一体是行不通的。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就是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校的客户是学生,要创造好的课程服务学生,为成功就业做准备,为快速晋升打基础。但是贴合产业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教育对产业有着能动作用,要引导和规范产业的发展。高职高专的教育周期一般为三年,这就要求专业建设具有适度超前性,能相对准确地预测产业的发展趋势,预见新技术、新模式在产业中的应用,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与产业发展同步的知识能力结构。
(二)定向培养,校企共赢。
社会和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分工协作不断深入的过程,现在的旅游产业市场细分如火如荼,细分市场基本成型,这正是旅游教育的重大机遇,定向培养已势在必行。
引入新的培养方向就是以“定向培养、校企共赢”为基础的一种尝试。例如国际邮轮将作为旅游产业中的细分市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届时邮轮乘务人员有着大量的需求,因此可以进行提前布局。学院与船务有限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从招生环节开始介入,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安排、顶岗就业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着重对海洋知识、邮轮实务、服务技能、英语对话等专项能力进行培养。实现从认知到实训、从实训到顶岗,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构建“双身份、双主体、双资源、双认证”的教学理念。
双身份——高职高专的学生同时也具有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双主体——教育的主体从学校单一主体变成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双资源——教育资源从社会一般资源变成社会一般资源与企业特殊资源并重;双认证——学习的结果即要通过学校考试也要通过企业评测。
旅游管理专业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具有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学习要为以后的工作服务,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企业准员工的培训,教育的主体从传统的学校单一主体变成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教学资源就不仅仅是教科书、教辅材料、网络共享信息等社会的一般资源,而更要看重诸如企业规范、操作手册、岗位职责等企业内部培训所使用的与企业运作息息相关的特殊资源,学生的学习结果既要接受学校的考试,也要接受企业的考核。
简单的一句话,校企深度合作体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该不仅仅是从企业请一两名培训讲师、经理、总监来给学生上几节课,而是使用企业正式培训教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教材,采用“线上学习、课堂辅导”的方式,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自主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然后由校内专任教师或企业培训讲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最后由企业出具考核标准,学校组织考试,以学分形式落实学生的成绩,企业认可学校的学分,视同企业培训考核。整个教学环节中企业全程参与,学校对学生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企业对学生成绩认定为准员工培训考核,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做好前期准备。这样的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以职业化培训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大学毕业生上岗过渡期较长和企业培训费用负担较高等问题。
(四)培养宽基础、准定位的“楔”型人才。
小小的楔子,上粗下锐,能够快速的填充进器物的内部使结合部位更牢固。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能像楔子一样,找准目标缝隙,快速切入企业具体岗位。
我们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产业一线工作岗位的中高端操作人员,不是简单的服务员,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充分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学习态度、具备快速学习和融通贯通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看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打好基础,由内而外、从头到脚的使学生具备成为一个旅游职业人的素质。
同时,旅游市场细分之后,旅游人才的需求更加具体化,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旅游人才。以旅行社管理方向为例,不同的旅游者对导游的要求不同,目前散客旅游市场中以自驾游的份额增长最为快速,自驾游游客需要的导游应该是一个引路人、摄影助手甚至是汽车维修员,这些技能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旅游地理、摄影等课程来培养,而对汽车的保养和简单维修这样的知识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一直是被忽略的,但是既然市场有需要应该予以补充,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长,最终目的是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快速切入具体岗位。
加强专业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现在的旅游教育日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元化、综合化、持续化的过程。创新与特色更多的是专业定位、资源整合和手段创新,如何更适应市场与企业的要求,让毕业生受到企业青睐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鲁建平.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6-10]
[2]石望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01]
[3]2014旅游行业高峰论坛即将启幕[N].中国旅游新闻网,[2014-11-01]
[4]智慧旅游的“智慧”在哪里[N].中国旅游新闻网,[2013-08-20]
[5]杜权。智慧旅游专题研究[N].百度文库,[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