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各个环节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一、导入新颖,紧扣主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长期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犹如戏曲中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悬念导入、幽默导入、实验观察导入等多种方法。
比如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二) 这节课为例,孟德尔所做的实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作为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再重现这个实验的,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所以上课时以故事开头,教师讲述大文豪萧伯纳的故事后并提出问题: “萧伯纳和女演员说的有科学依据吗? 那么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验证一下他们的说法。”这样的故事开头既幽默,而且适当的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来自于学生的自身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在运用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并有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例如: 学习动植物分类知识时,多与常见的动植物相联系,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动植物能进行正确的分类,说出其生活习性、主要特征,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将激发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来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或他人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予以恰当的解释,如: 冠心病、心脏病、肺病、阑尾炎、肠炎、关节炎、肾炎、瘫痪、结石、注射疫苗等,得到家人和他人的认可和称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这门学科的信心。
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使学生告诉家长如何科学地调整膳食结构,来满足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合理分配作息时间、调换劳动方式进行休息和保证足够的睡眠进行最充分的休息,以保证更有效的学习等等。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既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的兴趣。
三、合作参与,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可以说,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不仅是教师所追求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堂”、唱“独角戏”等等垄断课堂的做法会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从而使课堂教学陷入沉闷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屈尊”和“倾听”,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互动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关键。
如在“探究环境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做出假设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启发: ( 1) 冬天和夏天的食物,哪个季节的食物易变质、发霉? ( 2) 雨天和干燥的天气,哪种气候条件下的食物会先发霉? ( 3) 我们到超市买东西时,会发现很多食物是密封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在温暖、潮湿、暴露于空气的食物易发霉,并由此做出这样的假设: 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空气充足的环境中。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得出上述结论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你们知道我们应如何保存好食品吗? 这时,学生很快总结出保存食品的方法: 低温、干燥、密封。
四、应用创新,拓展参与
对于当代教育,教师不仅是教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创新学习,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的时代。要学生创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得先创新课堂教学。
实践是学生创新思维深化的途径和时机。如在生物学科研究类能力课上,让学生自我开展“糯米酿酒的研究”课题活动。
让学生进行有益的尝试。他们设置了以下课题: 一是温度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二是不同原料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三是酒曲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四是酒曲的成活对糯米甜酒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解决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化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把生物理论知识让学生去生活化,去实践,去调查、探讨,达到教育的目的,培育创新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决非朝夕之功,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廉琨. 对生物教学改革的建议[J]. 生物学通报,1985( 7)
[4]张建平. 论新教师的教学成长[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