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高职高专院校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文学具有审美、愉悦、教化的功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不仅能增长知识,也能丰富情感.在文学的熏陶下,学生可以加深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提升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力.但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非易事,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文学鉴赏或者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但培养效果甚微.经笔者多方分析和考察发现,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主体性缺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学生的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自主性缺失、创造性缺失和情感性缺失三大方面.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文学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 推进文学鉴赏课程内容改革,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目前,传统文学鉴赏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意识动态完全脱节,学生的文学观念淡漠,现代传媒语境下的高职学生本身也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以及人文素养与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的意义,教师推崇的学生不认可,学生追捧的教师嗤之以鼻.只有改进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也才能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1.1 教学内容应与职业培养接轨,让学生愿意学文学
在众多文学鉴赏课堂中,教师没有考虑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只负责把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习得的体验讲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无益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加强改革文学鉴赏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肯定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文学鉴赏课才可以依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及哲学、政治、道德观念感染人,进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美好真情,更能启发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价值理念,形成美好的职业理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众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是"工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实行的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一入学就与企业联系紧密.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灵魂是思想,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文化,企业文化中渗透着文学精髓.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引领,以爱国、奉献、创新、忠诚为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许多企业倾力打造的品牌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缩影.将传统的文学作品迁移到这些内容上来,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思想对接,让学生读懂文学
学生沉迷于网络读物,对传统经典作品不屑一顾,教师只一味宣讲经典,这样无助于课程教学.能让学生表达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能引导学生以批判审视的态度看待各类文学作品,才能增进文字鉴赏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该将优秀的网络读物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些作品的可取之处,并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审视和批判,同时也应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读物中的不可取之处.如笔者曾经将玄幻小说的某个段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品读,让学生认识到某些网络作品语言形式单一,词语匮乏,描述不够生动等特点,进而进一步全面了解优秀文学作品的要素.
2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弥补情感性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堂经常出现这样尴尬的一幕: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学生在座位上找"度娘",搜到的内容一目了然,表述简洁清晰且图文并茂,这样学生又何必从教师的复杂语流中寻找精华再做摘抄笔记呢?只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文学鉴赏教学的主体.
2.1 改变"一言堂"传统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语文教学名家李镇西曾表示:"对语文教育而言,民主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更是教育的目的.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气氛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而语文教育本身(包括教材) 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主养料将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在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堂,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文学鉴赏课营造一种民主参与的氛围.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理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他们完全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表达他们对新的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判断,教师也需要学生紧跟自己的思路思考、讨论和分析,甚至从中获得学生智慧的成果,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在高职院校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对话应该是多维存在的,这种对话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可以借助种种对话,在别人的言语世界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之间遨游、反思、体验,通过不断地同化或顺应,从而建构生成起新的情感认知和倾向,同时文学鉴赏教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主思想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
2.2 分组式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分组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遵循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和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展与创新等等,重在教学中的和谐统一.分组教学法结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中国学校的实际,更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
在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堂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每周完成对一部作品的品读,并依次上台来演绎本组的品读结果,再对学生的品读结果进行评价,包括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等.
分组教学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敦促.分组式教学也可以把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组式教学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才能获得充分表现和发展.在分组式教学中,学生会感觉更加安全和自由,他们的创造力就发挥出来了.最后分组式教学还可以弥补学生主体的情感性缺失,分组教学能增进组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组员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消除高职学生之间情感上不能沟通、难以融合、不易接触的病理现象.
2.3 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体验、传达和调节情感的能力
所谓"披文入情"就是指在文学鉴赏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如身临其境,领会文章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的心灵.情感发展不仅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而文学鉴赏活动本身就是充满情感的活动,情感贯穿了从创作到阅读的整个过程.情感能激发读者与作家的"共鸣",情感能推动想象的展开.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情感应该贯穿文学鉴赏的始终.然而,长期以来,现实的文学鉴赏类课堂教学大都忽略了情感培养这一重要内容,情感因素至多作为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认知发展的催化剂和手段,与目前已有的完整而且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尢为显得落后和缺乏科学性.在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美读激情"、"探秘激情"和"质疑激情"等环节,引导学生首先通过语言、声色、节奏,使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再循"境"入"情",进入到作者的主观世界,探索艺术的生命,美的意义,从而激发感情的涟漪.最后质疑思考,揣摩把握作品抒写个体生命对生活与人生、自然与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如此这般,学生才能走进作品中去认识作家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洞见作者的人品、性格和爱好等等,并从中领悟自身可感知却难以言传的情感,从中找到自己.这样,鉴赏者就既能感受作家的愉快,也能发现自我的喜悦,获得的是性情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以及美的享受,在情感体验中认识世界.
3 建构过程性考核机制,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当前,文学鉴赏考核方式依然很单一,大多以卷面考试或者鉴赏论文为主,在这种前提下,学生认为只要不缺课,背几个题目,在网上抄一篇论文即可.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无法检测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 学习兴趣不大, 学习自觉性差的现状,以及他们缺乏主体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体观念等特点,在分组式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以下的考核及课程评价机制.
文学鉴赏课程采用如此考核及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学鉴赏过程性考核机制给积极学习的学生以新的挑战,他们认识到,要在这门课程中获得好成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对于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来说,这又是一种压力,他们只能被动学习.同时过程性考核理念渗透到出勤、课堂表现、互动参与、测试等环节,达到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兴趣的教学目的.其次,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质量等因素记录课堂成绩.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习的效果在学期成绩评价上能够得到体现,这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课内外相关活动的参与.最后融洽了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过程性考核机制中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机会,课堂气氛活跃,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都有所增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有效地弥补了学生的情感性缺失.
4 结语
当然,小班授课的开课形式、建立师生课外交流平台等也是增强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只有社会、学校、学生对文学教育真正重视起来,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健康人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重心是文学教育[J].南方周末,2007(5).
[2] 高芳.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及途径[J].文学教育,2010(5).
[3] 刘媛媛.高职高专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现状及教学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4] 何红梅.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9).
[5] 赵仕才,黄朝华.文学鉴赏过程中应重视文学的情感性[J].考试周刊,2008(16).
[6] 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屠景红,徐梅.论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