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为一种文化,长久以来与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往往与政治、经济、科学、宗教等艺术相互融合,以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而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向人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生存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更新观念,重视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当工程师设计机器或家电时,不仅考虑它的实用功能、经济效益,而且也考虑到机器或家电与人的各种关系,使其结构科学合理,造型优美,色彩协调,使用舒适方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及服饰装饰的设计与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今,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数字技术、新媒体、因特网、交互式传输的视觉文化时代已来临,社会越是飞速发展,越突显美术的社会作用与价值。各类人才及广大建设者应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能力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创造能力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创造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本能。人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类智慧的要素,这些要素的能力要通过教育来培养、促进。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学校教育大多属于记忆性地接受文化遗产的课程,而培养学生把储存的信息及经验等加以组合,激发出新的创意的大脑活动能力的课,当属美术课。如美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和训练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都是构成人的智力的主要因素。美术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积极地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思考、设计、制作等,这些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时又促进学生眼、脑、手协调并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类心灵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视觉除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外,大部分知识、经验与信息都来源于视觉,并储存在人的记忆中,为创作活动提供基础。由此看来,观察能力极为重要。观察是有意识地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观察能力有所不同。幼儿、儿童阶段,观察能力很概括,不够具体,但充满想象,按不同年龄分别形成幼儿、儿童绘画的“涂鸦期”“象征期”“意象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如同人类童年时期即史前的美术创作,此时,幼儿、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其他相关活动也基本如此。到了少年时期,观察能力大大提高,观察事物越来越细致、丰富,因此,有欲望表现现实的形象,绘画进入写实时期。到了青年以后,观察能力逐渐完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绘画进入艺术表现的佳境。一个人的绘画历程,好似人类的一部美术史,而人类的美术史恰恰载录了人类的发展史。人们常说某个人很聪明,意味着这个人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能力决定一个人接收信息、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人类的观察能力决定人类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决定着人类文明的步伐与方式,同时也把握着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观察能力不论是对个体还是人类整体都十分重要。培养人的观察能力,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基础教学中,如何建立科学的观察方法是首要问题。形态各异的物象具有千差万别的视觉形式,点、线、面、体、形、色、质、量、明暗、动态、对比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造型因素,能够使人直接产生审美情趣,这些感性认识必须经过判断、分析、提炼、概括,才能上升到理性的整体把握,才能处理画面的主次关系、明暗关系、结构关系和虚实关系,从而使画面生动,具有整体美感。整体感在美术创作中至关重要。这种反复的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事物的思想意识及整体认识方法。由此可见,对视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美术活动是最佳途径;而视觉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有了观察能力才能有进一步的感悟能力。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影响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以大拇指为例,其运动区对大脑皮层的刺激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刺激的十倍。在美术活动中,从准备工具材料到整个作画或制作过程,始终都离不开手的活动,能够充分训练和发挥手的灵活性;手的动作越多、越复杂,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运动区的生理活动,思维活动的水平就越高。
另外,美术活动能促使左、右脑协调发展。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又有同样高级的智力功能,它们既各司其职又协同合作,同时不停地交叉传动工作。在美术活动中,既依赖于右脑形象思维对形象信息的加工、改造和想象,也依赖于左脑进行分析、排列和逻辑思维。左脑在进行科学的抽象思维时,必须有右脑的形象思维作基础来协调促进。美术活动还区别于其他学科,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模式,使每一幅作品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由此,可以增强人勇敢、自信的个性心理等,诸如此类都是创造能力的基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离不开观察、感悟和实践,而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形象的可视性、动手操作性、物质的造型性和表达思想情感性开发人的智力的过程,正是观察、感悟和实践的过程。美术教育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二、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众所周知,科学与艺术是人类两大创造性发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推动社会完美发展的双翼。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认识到前辈技艺经验的传授在生存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最早的造型技能的传授和制作过程,是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并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的,可见美术活动与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密不可分。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较之以往产生深刻的变化,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历史上古今中外复合型人才可谓层出不穷。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同时也是政治家、书画家。清朝康熙大帝不仅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在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经、史、子、集等文学方面,声律、书法、诗画等艺术方面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德国著名诗人、作家歌德,不仅对欧洲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是自然科学家、博学家、画家。他在科学研究方面涉猎广泛,对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色彩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都有所研究,他还是很有造诣的风景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达·芬奇是绘画奇才,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达·芬奇还研究科学与哲学,他的兴趣爱好极为广泛,不断地进行天文、地理、物理、解剖、自然历史、工程学等方面的科学探索,而且成果显著,被视为近代科学的先驱,是“万能的天才”。总之,各历史时期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乏其例,他们都是各个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成功也都得益于来自各方面包括美术的培养与教育。如达·芬奇的老师委罗基奥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辛勤的艺术与科学的探索者,他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科学的方法探索艺术的实践活动,不仅影响了达·芬奇绘画的写实风格,还培养了他对科学探讨的兴趣,这是使他成为绘画天才和科学研究家的关键。
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唤起人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可以指导探索方法。它是人才智慧的源泉。美术素质是现代社会人才人文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可缺失的,如数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考古、军事、医学等都需要美术能力,需要识图和以形象示意的表达能力。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视力和敏捷的手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周围世界。现代社会文化竞争与市场经济竞争中,美术成为各种竞争领域取胜的因素。如在2008年申奥过程中,除语言叙述之外的所有形象,都是经过美术家精心设计的,如申奥会徽、网页、纪念章、各种宣传画、体育馆效果图、莫斯科会场的北京展台等,美术设计以直观形象征服了人们,这不仅需要设计团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能力,也需要领导者及评审者具备很高的审美修养。蔡元培在以《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为题目的演讲中指出缺乏美术教育,会抑制人的情感的发展,导致人的迂腐、僵化和缺少创造性,更缺乏感情活动。许多世界大家都很重视艺术,如达尔文、爱因斯坦、伽利略、杨振宁、钱学森等,他们自身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社会与家庭过于重视孩子文化科学方面的积累和培养,忽视美术方面的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在高考前因孩子文化课成绩差改学美术;学习美术只为多一条出路,这种教育违背了美术教育的宗旨。以往对美术素质的忽视所造成的弊端已突显出来。如在某次大型土建过程中,挖地基时发现了古迹,如果停工会给工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建筑工程师由于缺乏美术修养,不重视文物的文献价值,没有予以保护,而是继续开工,结果造成古文物的巨大损失,其经济价值是停工损失的无数倍。
如果这位工程师具备美术修养,他首先会重视古文物的价值,在文物能够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减少经济损失。诸如此类的事时有发生。现在有关方面已引起重视,如某些院校已注重培养艺术型工程师的复合型人才。美术教育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人养成不断学习、继续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人类倾其身心也只能掌握点滴知识,只有具备继续学习的理念,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人终生有所收获。
自古文没有第一,武没有第二,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是无止境的,同时还要融合边缘学科提高综合能力,这些必然使人不断地学习。同时,美术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人敢于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每一次创作,不论是初级阶段还是更高层次,都是一次寻求新的表现方法的开始。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使人产生不断学习、探索、创新的欲望与精神,这种精神使人具有潜在的紧迫感,继而形成继续学习的观念意识。
三、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
美术是研究美、创造美的造型艺术,多以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内容为题材。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审美和表现,从而提高人对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感受、鉴赏、评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如在观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通过画面的艺术语言,我们看到她年轻、俊秀的脸庞,感受到眼前是一位温柔、端庄的柔美女性;继续观赏后,从她安详的神情、温文尔雅的微笑中,发现画家描绘的是典雅、智慧的女性形象;此时,会加强对画中形象的尊重与赞赏,观赏者自己也会自尊自重起来。当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时能感受到,《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一面旗帜,从而令观赏者产生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社会生活中,人们除了要满足精神需求外,还要在物质审美上获得满足,如衣、食、住、行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是经过美术家精心设计而投入生产使用的。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往往能够达到“精神与物质”“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从而提高个人的物质生活品质和精神审美需求。另外,美术活动可以慰藉人心,避免由于精神空虚而造成的颓废和堕落。闲余时间,赏析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共鸣、认同和感化会缓解精神的紧张与压力,使人心情放松。作画过程,会自觉进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人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整等境界。一切美术活动都是真正的精神美感的体验。
近些年美术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具备美术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人们并没有予以真正的理解和认识。目前学校教育在小学阶段还能够正常上美术课,到了初中、高中阶段,美术课几乎被文化课占用,而这一阶段,正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缓解学习的紧张与压力的大好时机。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美术教育,是社会面临的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美术教育。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在1899年著的《艺术与工业教育》一书中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在工业各部门中具有熟练的技艺,应当归功于图画课业的实施。”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认识到,国家经济的腾飞,社会文明程度的进展,需要同时具有科学与艺术双翼的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使社会向着和谐完美的方向发展。因此,美术教育对未来社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
2.常锐伦.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7.
3.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