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24 共1650字


论文摘要
  多样化是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研究型人才,也要培养在各种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改进教学思路,为社会培养能胜任各种基层会计岗位的会计工作者。

  一、目前中职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会计教学以理论为主导

  会计专业是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有着多年的办学经验。但也正因为多年的教学思维定式和缺少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观念落后,不管是在课程安排上、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上,都将教学重点放在讲授会计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实践课程对于会计这一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专业的意义。这样培养出来的中职会计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后很难上手,实践工作能力差,往往还要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二次学习,降低了中职会计学生的社会职业认同度。

  2.实践教学与相关会计理论无法衔接

  会计是一个要求从业者动手能力的专业,因此学校在培养中职会计人才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专业会计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和补充,两者都必不可少。但是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把会计实践教学放在理论教学结束以后,进行集中的实习、实训,毕业前再到校外的实习点进行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割开,使得实践教学与相关会计理论无法衔接。

  3.实践教学条件薄弱且方法和手段缺乏吸引力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和方法缺少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仍具有普遍性。多年来,教师仍然偏重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4.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新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普遍水平偏低,学习发展上都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对于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

  5.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缺少专业实践能力,且缺乏工作热情。

  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并未从事过会计工作,对会计的实践操作是缺少了解的,而且很多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强,这就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很多教师的班级里有非常多的“问题学生”,使有些教师情绪上失望,并因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展开而感到迷茫,进而勉强完成工作、不求上进,只有比较少的教师能用乐观心态处理这类情况。

  二、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

  1.建立健全教学保障体系

  (1)会计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会计专业教师应注重丰富实践性知识。学校在提倡并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环境,制定校内教师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培训,也可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使校内教师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状况,掌握最新实践知识。

  (2)切实加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中职学校应成立相应小组,使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相契合,加强特色专业--会计专业建设,逐步将其打造成学校的名牌特色专业。

  (3)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首先重视技能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新建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最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2.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1)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合作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学校内发展企业,并一切按企业化运作模式经营,构建健康长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2)积极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联合办学、就业搭桥、专业对口的思路,与邹城市内外大中型企业联合,积极扩大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加大邹城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基地建设,争创国家及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3.建立健全招生就业市场保障体系

  积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与企业、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和“冠名班”协议,为企业量身培养人才。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教务处、招生就业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段安排学生学习和实习时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