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通过对我院历届毕业生及实习生的调查,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有 70%以上从事与报关相关的行业。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更有数十倍的增长,同时也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支撑课程《通关理论与实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准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符合当前报关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关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关理论与实务》之前作为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主要以考证为基点,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显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其中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报关考证通过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达到 30%以上。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持证的毕业生真正到了报关单位,发现考试的内容和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甚至不能胜任报关员岗位。对于不想参加考证主要从事货运代理工作为主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是索然无味,这样的就业格局和教学状况很难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基于这样现状,不得不思考如何协调通关课程“应试”和“应操”的之间矛盾,力争能达到学生既能考取行业所需证书,又能真正掌握通关技能双赢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通关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学范式强调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中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为行动而学,通过行动来学,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行动导向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针对不同教学领域及不同教学群体的一组方法的统称。具体的行动导向法包括有:头脑风暴法、卡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文引导法、思维图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引导(驱动)法等。
笔者基于《通关理论与实务》课程特色,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法中的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1.模拟教学法
根据用人单位对报关员的实际需求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报关工作的流程重构通关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报关操作的流程主要由以下四大环节构成:进出口申报(审单、录单、申报、交单)——查验货物——缴纳税费(包含编码查询、计算关税、缴税)——放行。但是海关对于不同的进出口货物实行不同的监管制度,因此就会形成不同的工作情景。在内容实施过程中,按不同的海关监管货物模拟出不同情景的工作18过程、科学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并结合课程难易程度,先以海运一般进口货物为进行情景模拟设计。将从企业搜集到的全套外贸业务单证 (为避免与企业实际脱节,主要采用实习生、毕业生及企业提供的经过改编的真实企业案例)。将学生以4-5人一组分成不同小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进口申报——查验货物——缴纳税费——货物放行四项工作任务。
在学生基本上理解报关的实际操作流程后工作,设置障碍逐步推进其它模拟情景,如:海运出口的一般出口货物的报关、海运进出口的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减免税货物报关等,并进行评估。这样学生通过完成不同模拟情景下的工作任务,掌握和理解通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教学法
情景模拟主要是对操作流程的熟悉和掌握,通关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多特殊的情况,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很难情景模拟,在完成每一个情景模拟后,对于报关业务操作中特殊情况就用案例来诠释。如在学生学到保税加工货物报关程序时候在情景模拟电子化手册下保税加工货物报关程序后,用案例引入电子账册保税加工货物、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加工货物等报关程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拓展。
在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知识的诠释时,特别是针对通关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主要利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与建议,让学生成为主角,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并形成准确、科学有效的处理程序。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不但能够多元化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增强了学生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3.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学生掌握通关相应的知识及基本操作要求后,为达到课程衔接(在本课程开设之前学生以完成了进出口税费及商品编码的学习)和知识的检验,《通关理论与实务》最后两周通常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完成。主要将学生分为单证组(主要是接单预审)、编码组(商品编码及对应监管条件)、报关组(报关预录入、向海关提交单证)、海关 1 组(接单、审单、退单工作)、海关 2 组(征税、放行)5组,同时结合通关实务相关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通关过程,并进行岗位轮换。从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生动和形象地掌握海关监管货物的通关流程,了解海关在通关环节的地位和作用,更深入地理解各类相关人员在通关工作中的业务职责,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岗位的拓宽。
三、《通关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院一直比较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现有的通关相关教师都持有报关员资格证书,但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很强实践经验,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具有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是一个有问必答的咨询师。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一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政策,但为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多地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在学校的牵头下让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到相关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工作,这样有利于教师拓宽知识结构,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对行业的人才需求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2.改变原有的考核机制
改变过去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加入任务实施评价、课堂表现及角色扮演评价,使考核机制更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参与态度等方面。在考核设置上充分体现职业需求,教学结合起来,改变原有以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惟一原则单一的考核模式,更多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使该课程的考核更加客观和全面。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报关技能大赛,以赛促技,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动力。
3.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
合适的教学环境是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推动行为导向教学法,就需要创设模拟情景教学条件,学生除了在教学场所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外还要有灵活的移动与拼接课桌和小组讨论的场所,并且要有符合通关需求教学软件。同时在校外要加强与报关及货运代理行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打好基础。
《通关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摸索与总结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的能力培养,改变教师的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且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刘秋民.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海关商品归类》课程改革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