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中医与现代医学促排卵治疗的异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30 共4126字
摘要

  不孕症是指育龄期女性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同居1年而未能妊娠的一种低生育力状态[1].2009年调查显示[2],我国不孕不育发生率为15%,其中因女方因素致不孕症占40%-55%,因男方因素致不孕症占20%-35%,因男女双方因素致不孕症占20%,免疫和不明原因致不孕症占10%-20%.

  在过去50年的生殖内分泌医学发展中,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menopausal gonadotropins,HMG)的应用,虽可使75%以上女性恢复排卵性月经,但依然难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顽固性排卵障碍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eclining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的受孕问题[3].

  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对生殖内分泌疑难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文章首次从理论方面深入探讨中医与现代医学促排卵治疗的异同,并详细论述了"调经促孕法"的临床应用。中医学"肾-天癸-心(脑)-冲任-胞宫轴"排卵机制之理论阐述。
  
  1. 天癸

  1.1 肾与天癸 《黄帝内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者,生殖之本,主封藏,为生殖之源,育有元阴元阳,为阴阳之宅。天癸者,原属于肾,在肾气充盛时产生。

  1.2 天癸与卵泡发育 《女科精要·月经门诸论》云:"天谓天真之气,癸为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故谓阴精为天癸".由此可见,天癸之"天",指天真之气,即肾气,说明天癸需由肾产生;天癸之"癸",北方壬癸,即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癸"之无形之水,促进月经来潮,促进子宫发育;"癸"之无形之水,又是生殖能力成熟的始动和维持因素,类似现代医学雌激素样物质。

  2. 心(脑)与肾 一则,心者,火也,为君主之官;肾者,水也,为生殖之本。心肾相交实为水火相济,此亦为后天八卦之意,坎离既济推动阴阳之运动;二则,肾藏精,心藏神。精能养神,神能驭精(卵子为生殖之精)。肾藏精,主骨生髓,髓上达于脑。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心脑神明调控排卵。临床中确见抑郁、焦虑者因心神受扰出现排卵异常,或为这一理论之佐证。

  3. 氤氲与冲任 《证治准绳·女科》中引袁了凡语:"天地生物必有氤氲时……必有一月氤氲之侯……此的候也……顺而施之则成胎".其中,"氤氲""的候"于现代女性生理,可理解为排卵之时。

  氤氲之期是一种特殊的气血活动。如将育龄期女性之月经来潮现象喻为"祛陈",则氤氲之期之排卵现象则可喻为"出新"."祛陈"与"出新",均不能气血之活动--卵泡从卵巢排出需要气血之运动,卵泡在输卵管之运送亦需气血之推动。然气血如何而来?《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表明任通而冲盛,排卵则可于氤氲之期,在冲任之气血协调条件下完成。

  故根据上述中医学理论,"肾-天癸-心(脑)-冲任-胞宫轴"的排卵机制可概述为:在肾之癸水作用下,生殖之精发育成熟,机体处于"重阴必阳"之转化期;"重阴"已极,其性似"阳",已带有上升之冲击之力;"癸水"上达于心(脑),心(脑)调控即将之排卵过程;胞宫进入氤氲之态,冲任气血调达;卵巢排卵。

  4. 中医、西医排卵理论的对应环节 中医、西医有类似的排卵机制和相互对应之环节,见图1.中医学理论之"肾之癸水"使机体达到"重阴必阳"的阴阳变化效应,与西医学雌激素正反馈"扳机"效应如出一辙[4].中医药促排卵方案--"调经促孕法"之临床应用中医学认为,"种子必先调经".调经之必要性在治疗单纯性排卵障碍性疾病时则意义更为突出。经量正常、经期规律,是体内阴阳正常转化的外在表现,亦是卵泡发育正常、卵子排出的内在基础,故"调经"是排卵障碍性疾病治疗的基本方向和原则[5].

  中医药促排卵治疗方案,包括了"调经"和"促孕"两个方面。"调经",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调节月经周期和(或)月经量而治疗原发病,常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治疗周期;"促孕",则指在经后期调经治疗中,以"养"一个发育卵泡为重点。若B超等辅助检查提示有优势卵泡发育,则在此周期的经间排卵期灵活运用补肾活血等中药,"促"卵排出以助妊娠。可见,中医药促排卵旨在"养卵育优",与西医运用促排卵药物产生多个卵子促进妊娠,有着区别与差异。

  1. "调经促孕"中"养"与"促"之含义与关系

  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调经"是"促孕"的前提与基础,而治疗的黄金时期是月经后期(卵泡期)和经间排卵期(排卵期)。月经后期(卵泡期)注重"养",经间排卵期(排卵期)则注重"促"."调经促孕"之"养"具有三重含义:养卵泡,如养花之育种;养内膜,如养花之培土;养气血,如养花之施肥。"调经促孕"之"促"具有二重含义:调理气血之运动以促进排卵;调畅气机以促进排卵。

  1.1 "养"需以"调经"为基础,是"促"之长期准备阶段 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充养,为卵泡、子宫内膜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精微物质。PCOS、POF、DOR等排卵障碍性不孕因肾虚、肝肾阴虚、气血虚弱等证,临床多表现为稀发排卵或无排卵[6],并不具备受孕之必要条件。

  针对此类疾病,临床可施以补肾填精,滋养天癸等治疗大法以达"调经"之目的。但肾气之恢复、精微物质之转化非一蹴而就。"调经"之"养"是"促"之准备阶段,常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则实际体现了"养"之相对持续的治疗特点。"调经"后当B超检查提示出现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厚度适当且子宫内膜具有血流信号时,便具备了受孕条件,"调经"之"养"之阶段或将结束,可进入"促"之治疗环节。

  1.2 "促"是"调经促孕"之短暂而关键阶段 在"调经"之"养"基础上形成之优势卵泡,从形成到排出时间短暂。这一过程气血阴阳变化剧烈,需注意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及时以药物促进卵子顺利排出,并避免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的发生。由于"促"的临床可操作时间短暂并对妊娠起决定性作用,把握"促"之条件和时机尤为重要。第一,准备充分。POF、DOR患者卵巢功能低下,常无发育卵泡,需及时并充分评估"调经"之"养"的临床治疗效果;第二,不失时机。POCS、POF、DOR患者排卵功能障碍,卵泡发育时间难以推算,需结合B超[7]

  和尿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观察卵泡发育情况,适时以药物促排;第三,用药灵活。用药强度个性化,可根据患者病史不同而选用不同强度促排卵药物,必要时辅助外治法;用药时间个性化,促排卵用药时间不局限于月经周期的时间限制,而以卵泡的发育阶段、辨证要点作为用药依据。

  1.3 "养"与"促"的对立与统一 就正常机体而言,经后期为阴长阳消期,"阴"主"静".古人云:"静能生水","癸水"可促进卵泡之生长、发育。经间排卵期为重阴转阳期,"转"字体现了"动"的涵义--氤氲之期冲任气血的剧烈运动及变化;优势卵泡急剧增大进入成熟卵泡阶段,成熟卵泡突出于卵巢表面形成柱头,卵泡从卵巢表面排出[8];随着卵泡的排出,体内阴阳出现变化。

  调经促孕法实际是以正常人体阴阳变化为辨证、用药基础。"养"与"促"的关系如同"阴"与"阳",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养"以静为主,对应着"阴"的特点;"促"以动为主,体现了"转"的变化,即"阳"的特点。"养"为"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促"则是"养"的必然结果。

  PCOS、POF、DOR等病常因阴长不足,难以达"重阴"之状态而无力"转阳",阴阳失衡,致卵泡发育不良、月经停滞[9].因此,对此类不孕症的治疗,尤其要注意"养"的必要和重要性。

  2. "促"的临床评价意义

  PCOS患者卵泡募集数量多,但卵泡选择及优势化受阻,卵泡发育停滞,导致无排卵或稀发排卵;POF、DOR患者则表现为卵泡数量缺失[初始卵泡数目不足和(或)卵泡闭锁加速]或卵泡功能消失两种异常的卵泡发育状态,导致无排卵或稀发排卵。由此,PCOS、POF、DOR不孕症患者长期处于无优势卵泡、成熟卵泡发育的状态,故无进入"促"之条件和必要。如果"促"之机会在治疗期间连续或规律性出现,是提示卵巢功能逐渐恢复的良性评价指标。

  中医药促排卵之分层论治

  中医药调经促孕法成功与否,除"养"与"促"之灵活运用外,还需辨证准确无误。中医药促排卵论治分可三层: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和辨病论治。

  1. 辨证论治 辨证重点为审脏腑、冲任、胞宫之病位,辨气血、寒热、虚实之变化,并辨病理产物之痰湿、瘀血或湿热之不同。妇科常见肝肾阴虚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和脾肾阳虚证,分别治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补肾疏肝理气调经、补肾益气活血调经、益气养血调经和补肾健脾温阳调经。

  2. 分期论治 将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四期,采取中药调周序贯疗法。

  2.1 经后期(卵泡期) 生理特点:经水既行,胞宫空虚,为阴长阳消。主要治则:养血调经,肝肾同治。常用药物: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紫河车、黄精、党参、黄芪、白术、当归。

  2.2 经间期(排卵期) 生理特点:阳气内动。主要治则:滋补肝肾,适时增以温阳活血之品。常用药物:肉桂、丹参、羌活、淫羊藿、牛膝、当归、荆芥、黄芪、枳壳。

  2.3 经前期(黄体期) 生理特点:阳长阴消。主要治则:温补脾肾。常用药物:巴戟天、川续断、淫羊藿、菟丝子、党参、白术、山药、杜仲。

  2.4 行经期(月经期) 生理特点:胞宫泻而不藏。主要治则:经行之日予养血活血之剂,经水即行。常用药物:桃红四物汤加党参、丹参、益母草、川牛膝。

  3. 辨病论治

  3.1 PCOS 中医学中无此病名。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载:"若是肥盛妇人……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痰积久聚……甚至结成窼囊,牢不可破,其患者不一矣",其中,"窼囊"即类似现代医学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或PCOS.

  本病病因在于肾阴虚,天癸不足,稍久则阴虚及阳,阳虚则痰湿壅阻;阴虚心肝气郁,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痰瘀互阻,胶结成症,致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PCOS患者常处于月经后期阶段,此阶段治疗尤为重要。一般可分为经后初、中、末3个时期:①经后初期:因"静能生水",可不用或少用化痰湿之品;②经后中期:阴静而动,此期是治疗本病最为重要的时期,需结合化痰湿药物;③经后末期:阴长运动已达到较高水平,此时治疗应注意阴阳并补,一则以维持阴长之需要,二则以控制阴损及阳所致痰湿滋长。

  3.2 POF、DOR 属于中医学"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范畴。本病病因病理复杂。虚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损伤而致;实者多因邪气阻滞,气血不通所致。常虚实夹杂。治疗原则为虚补实通。本病的治疗核心为补肾填精,提高癸水水平。重视中药调周治疗,补阴思路贯穿始终。另外需注重肾与肝、心的关系:肝肾(乙癸)同源,两经同居下焦,精血互用,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大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应重视"调经促孕法"中"养"与"促"之应用原则,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