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运用中药热奄包医治盆腔炎性包块患者效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25 共2392字

论文摘要
  盆腔炎性包块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劳累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1],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危害妇女身心健康。西医对其治疗仍以抗菌消炎与手术为主[2],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易发生菌群失调及其复发性是临床治疗上的棘手问题,本院运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该病,疗效显着,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 2011 年 6 月-2012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 160 例,所有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80 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体温情况、包块大小、病程长短见表 1.

  1. 2 诊断标准

  论文摘要

  主诉下腹疼痛,腰部酸痛,白带增多,色黄,妇科检查: 子宫、附件有压痛,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增厚有包块,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1. 3 符合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属湿热瘀阻证,症见腰骶及下腹疼痛或痛经,月经紊乱,盆腔可扪及包块,带下量多色黄,伴腥秽,舌黯淡,苔黄腻,脉细滑或弦滑。

  1. 4 排除标准

  ( 1) 合并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 2) 过敏体质或对本组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 3) 局部红热明显或高热者; ( 4) 排除盆腔癌性包块和异位妊娠; ( 5) 治疗 1 个月未使用任何抗生素或阴道冲洗上药治疗。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一般使用第三代头孢加甲硝唑静脉滴注) ,连续用药 14 d.

  2. 2 治疗组

  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一般使用第三代头孢加甲硝唑静脉滴注) ,连续用药 14 d,配合中药热奄包熨烫腹部及下腹部,每次用妇科外敷药( 桂枝 60 g,丹参100 g,香附 60 g,三棱 60 g,莪术 60 g,薄荷 30 g,姜黄60 g 等) 2 袋( 由我院中药房提供) ,加跌打追风酒( 我院院内制剂) 100 mL,米醋半斤浸泡 20 min 后置入铁锅内不断翻炒至 60 ~ 70℃,装入妇科特制的布袋内,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布袋热敷于患者下腹部及腹部,期间需来回熨烫至冷却,于每次月经干净后 2 ~3d 开始治疗,每日 2 次,共 2 个疗程。

  2. 3 观察指标

  2. 3. 1 临床观察指标 指数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子宫活动受限、压痛为 5 分,子宫一侧有包块或输卵管是条索状增厚、压痛者各 5分,小腹疼痛,腰部酸痛坠胀者各 3 分,乳房胀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经期腹痛、低热疲乏者各 1 分。病程每增加 1 年加 0. 5 分。以上累计分在 15 分以上者为重度,10 ~15 分为中度,积分在 5 ~9 分为轻度。

  2. 3. 2 实验室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_反应蛋白及 B 超检查的变化。

  2. 3. 3 统计方法 统计采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珋x ± s 表示,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3 治疗结果

    3. 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效果判断[4].痊愈: 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妇检和 B超检查包块消失; 显效: 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血象恢复正常,妇检和 B 超检查包块缩小 2/3 以上; 有效: 症状体征减轻,白带检查、血象基本恢复正常,妇检和 B 超检查包块缩小 1/3 以上; 无效: 症状体征未减轻,妇检和 B 超检查包块无明显缩小。

  3. 2 结果

  见表 2 ~4.

  论文摘要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分别是 93. 75%,90. 00%,P <0. 01 有显着差异。

  两组治疗前后病情分度变化见表 3,P < 0. 01 有显着差异。

  两组包块最大直径平均值治疗前后比较见表 4,P < 0. 01 有显着差异。

  论文摘要

  4 讨 论

  盆腔炎性包块属祖国医学症瘕、腹痛、带下等范畴,本组病例中医辨证均符合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阻型的辨证标准,本病发生常由经期产后卫生不良、调理不当,手术创伤与感染,子宫出血后感染等诸多原因致湿邪乘虚侵袭胞脉,湿热壅结,经脉不通,脏腑、气血、经络失调,血气瘀结相互交为病,治疗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消症为原则。妇科外敷药方中桂枝温经通阳,理气血,促进增生组织软和吸收; 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离经之血吸收; 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症化积; 香附温经行滞,散结止痛; 外敷药加醋浸泡能增强药力,通血脉,行药势;加酒翻炒通过酒力增加药引作用,纵观全方诸药合用共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消症化积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血肿、包块吸收,防止组织粘连,能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通过改善循环增加病变组织的供血供氧,抑制厌氧菌生长,有利于抗菌,最终达到抗炎、消水肿、解瘀镇痛之功[5].

  中药热奄包外敷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结止痛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盆腔炎性包块为长期炎症反复刺激,致盆腔周围组织粘连,局部循环障碍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炎性包块,抗生素不易进入,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局部病灶产生耐药性,易导致菌群失调。热奄包综合了热效应与中药药效的双重作用,通过药与热的协同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加快药物的局部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局部软组织营养供给,抑制合成,加速水肿和炎性物质吸收和转化,从而达到从外治内,内外兼治,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疗效,相比之下,中药具有明显优越性。因此,我们采用抗生素静点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本病,既使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又丰富了中医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着,患者易于接受,减轻了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9.
  [2] 李庆洁。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45 例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0,25( 2) : 260.
  [3] 乐杰。 妇产科学[M].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74 -275.
  [4] 郑莜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研出版社,2002. 250 -255.
  [5] 陈可冀。 活血化瘀药化学药理与临床[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