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心理学解决妇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妇女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此外, 医务人员还应将注意力放在对妇女心理问题的定期观察,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妇女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也能间接地帮助妇女更好地与家庭成员进行相处。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中医妇科; 应用分析;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心理学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水平近几年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临床实践中来看, 妇女心理学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 如何进行有效的疏导对于保证妇女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中医心理学在中医妇科的理论基础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对于女性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论述均有记载, 根据这些古书上所论述的内容, 现代中医学家对中医生殖理论进行了不断深入、系统地研究。女性生殖调节机制的核心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罗元恺教授提出的“肾-天癸-子宫轴”理论, 罗云凯教授对中医妇科的学科理论进行了整理和阐述, 对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构建。其后, 中西医结合学家李超荆教授提出了“肾主生殖”的观点;夏桂成教授对于女性生殖节律的总结是根据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图进行演绎、分析的, 并以此提出了以心 (脑) -肾-子宫为轴的女性生殖节律和月经周期演变的理论。认为阴阳之间的消长转化为节律运动是通过心肾水火阴阳交济来推动调节的;刘敏如教授则对天癸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提出“调补天癸”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方。在这些前辈的研究基础上, 许多学者对中医妇科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对天癸和冲任二脉实质的探讨, 得出了天癸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命物质的结论。天癸本身就蕴含着阴阳, 并且自身消长能够保持一定的平衡, 在调控女性月经周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天癸有着“至与竭”的时限性, 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 对妇科疾病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例如, 青春期延迟、性早熟、早发绝经、晚发绝经等。
2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2.1 明察病情, 闭经得通。
在诊治过程中, 医务人员的态度要尽可能的热情, 以赢得患者的信任, 诊断和治疗的环境也必须要安静清洁, 医护人员要特别注重患者的隐私, 引导并鼓励患者吐露真情, 进而帮助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心理因素和特征, 才能保证心理疏导的效果。比如, 该研究所选取的某例患者, 由于性格过于内向, 自尊心比较强, 加之夫妻感情不和, 内心的痛苦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进而导致月经周期发生变化, 出现月经不调和闭经的情况, 接受各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研究中经过中医心理学分析, 我们认为该例患者属于精神刺激、情致抑郁不解, 《女科撮要》中提示:“心脾平和, 则经候如常, 苟或七情内伤, 则月经不调。”因此, 在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家属询问, 了解患者家庭纠纷的症结, 从家庭因素着手, 让家属意识到家庭和睦对于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进而使患者在治疗后期心情舒畅, 放开思想包袱, 情绪基本恢复正常, 月经周期逐渐恢复正常, 闭经也得到了治愈。
2.2 木郁达之、疏肝理气。
临床上由于所欲不随, 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所导致的肝气郁结的疾病, 可以通过疏泄的方法进行治疗, 如果仅依靠药物治疗, 效果普遍较差。《医学阶梯》中提到:“夫气病故当因病用药, 尤当以平怒为先。”针对这类患者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 使其心境平和, 才是治疗的关键。因此, 医务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让患者将心中所想毫无保留地说出, 使其情感能够得到正常的宣泄, 医生在经过疏导和安慰,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 以达到心理平衡。该次研究中, 所选取的一例患者, 婚后3年未孕, 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不和, 经常发生吵闹, 因而精神抑郁, 夜不能寐, 进而发病。经耐心劝导, 告知其造成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且负面情绪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受孕的几率, 并告知家属, 不孕的原因并不单单在女方身上, 而且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不孕症现已不属于不治之症, 家庭及夫妻之间和睦相处, 能够有效增加受孕几率, 由此患者的情绪逐渐好转, 经妇科检查, 结果提示患者并未有器质性病变, 加入中药疏肝解郁、养血理脾治疗, 后经随访, 病人精神改善且成功受孕。
2.3 共情与疏神开心法。
绝大部分的心身疾病患者在生活经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 然而因为国人普遍的低调内敛的少阴型性格, 很多人在经历负性事件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收集病史时需要通过提纲式作业了解患者的经历, 尤其是负性经历, 嘱患者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写下生活中伤心痛苦的、害怕的事, 难以启齿的性方面经历, 以及快乐的事和依赖的人与事物。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后, 需要在低阻抗的状态下对患者的负性经历共情, 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宣泄, 进一步降低阻抗, 促进医患沟通等。中医自古在诊疗方面, 尤其是进行中医心理治疗中十分重视共情。然而在中医心理治疗传统技术中, 并没有共情这一西方心理学传入的概念, 与之类似的成为疏神开心法, 即对患者以诚相待, 对患者的不畅情志进行疏泄, 并且在疏泄的同时注重给予同情与关怀。
2.4 行为疗法与志意以绳法。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案例中, 很多是通过指导患者行为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 类似于现代心理学的行为疗法。传统中医理论中并无行为疗法这一名称, 而志意以绳法可以认为是中医对行为疗法的称呼, 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行为, 改变现有的意志, 使之从意志到行为恢复常态。发展治疗对意志力的训练十分重视, 在低阻抗的状态下, 导入意志力训练信息, 并且嘱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精力, 增加活动, 改善社会功能, 正是志意以绳法的体现。
3 结论
中医心理发展治疗诞生于中医的土壤中, 在理论与技术上都受到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影响, 体现着中医特色。传统中医不论是理论思想还是心理治疗技术, 都蕴含着前人宝贵的经验与方法, 值得我们发掘与借鉴, 在现代的中医心理临床治疗中有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毅.试述中医心理学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J].大理医学院学报, 2013, 3 (12) :142-144.
[2]柯新桥.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之研讨[J].湖北中医杂志, 2015, 37 (3)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