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在儿科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主要由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较差,饮食不洁等所致,临床以小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等为主要特点。该疾病与小儿日常生活习惯不良关系密切,应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保持日常生活环境清洁。如果小儿腹泻严重,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会直接危及小儿生命。笔者为探讨小儿腹泻有效中医治疗方法,选择我院小儿腹泻患者 126 例,其中 68 例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0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 126 例,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68 例中男孩 42 例,女孩 26 例;年龄在 1~10 岁之间,平均年龄(5.2±0.4)岁;发病就诊时间均在 4h 之内。对照组 58 例中男孩 35 例,女孩 23 例;年龄在 1~11 岁之间,平均年龄(5.6±0.5)岁;发病就诊时间均在 3.5h 之内。两组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所有患儿腹泻时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蛋花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发热、呕吐等症,腹泻严重者还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症。大便镜检提示无白细胞、红细胞,部分消化物,大便培养结果阴性。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 58 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 68 例采用传统中医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物基本组成如下:黄芪、茯苓、苍术、党参、槟榔、白术、炒麦芽、桂枝、大枣、白芍、木香、葛根、饴糖、炙甘草,其中大便有脓球加黄芩、蒲公英、黄连;表邪较重者加荆芥、苏叶;腹痛剧烈者加枳壳、延胡索;久泻不止者加莲子、乌梅;呕吐严重者,加旋覆花、法半夏、炙枇杷叶。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运用 SPSS 13.0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 126 例小儿腹泻患儿中西医治疗结果可知,治疗组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68 例痊愈 46 例,有效 16 例,总有效率 91.1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9.31%,两组小儿腹泻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详细结果见表 1。【表1】
3 讨 论
小儿腹泻在儿科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主要由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较差,饮食不洁等所致,临床以小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等为主要特点,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出现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严重威胁着小儿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小儿腹泻并没有快速、有效的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本文中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具有补中益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 126 例小儿腹泻患儿治疗可知,治疗组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91.1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 79.31%。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物基本组成如下:黄芪、茯苓、苍术、党参、槟榔、白术、炒麦芽、桂枝、大枣、白芍、木香、葛根、饴糖、炙甘草,本方源于《金匮要略》,主以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为法,其中黄芪、大枣、茯苓、炙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葛根、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白术、炒麦芽健脾和胃。本方主治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者,其中大便有脓球加黄芩、蒲公英、黄连;表邪较重者加荆芥、苏叶;腹痛剧烈者加枳壳、延胡索;久泻不止者加莲子、乌梅;呕吐严重者,加旋覆花、法半夏、炙枇杷叶。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小儿腹泻次数,改善腹痛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关艳红.观察运用中医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10):4758-4759.
[2]朱艳屏.中医治疗小儿腹泻 113 例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2-13.
[3]贾晋平.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3):19.
[4]田福坤.补中益气汤加减对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7(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