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太少合病温壮的发病机理、辨治要点及药证分析

来源:国医论坛 作者:刘薇薇,刘宇琦,屈永,
发布于:2020-12-11 共3612字

  摘    要: 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太少合病的经典方剂,具有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和解少阳、通达表里之功。本文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探究太少合病致温壮的发病机理、辨治要点,并对药证进行分析。小儿太少合病而致温壮的病机特点为太阳表邪不解,速传少阳;肝胆壮火,扰乱清空;木郁土虚,肝脾不和;热不定时,稽留不退。谨守病机,确定治法为和解表里,清利肝胆,宣上导下,调和阴阳。笔者临床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小儿太少合病之温壮,收到了满意疗效,为小儿太少合病温壮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 太少合病; 温壮; 经方应用;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方由柴胡、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白芍、大枣、生姜组成,为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合成,是治疗太阳表证又少阳失和太少合病的方剂,具有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和解少阳、通达表里之功,可以治疗多种临床发热证。

  温壮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言“小儿温壮者,由脏腑不调”,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有“温壮者,但温而不热也”的论述。由此可见,温壮并非大热,而为温温发热,与现代医学功能性低热相似。小儿功能性低热是指小儿体温在37.4℃~38.0℃之间,并持续2周以上。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即经反复体检,经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除体温升高外未见其他异常;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经抗感染、抗结核、抗风湿等治疗无效[1]。

  1 、太少合病温壮的发病机理

  基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外感邪气袭表,太阳受邪,极易传于半表半里,故小儿感受外邪后,病位多在少阳,病机演变为邪气蛰伏半表半里,日久化热,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而致温温发热,伴见恶寒,呕吐,痞满,不思饮食等,但患儿自觉症状并不明显,需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太少合病温壮的发病机理、辨治要点及药证分析
 

  1.1 、太阳不解,速传少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表现为太阳表证,日久不解。《伤寒论》述及少阳证病机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说明外邪从太阳转入少阳,腠理疏松是内因。加之小儿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循经迅速传入少阳,此时表证未解,邪入少阳,形成太少合病之半表半里证。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所说:“小儿肤薄身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疾如掣电。”

  1.2、 肝胆壮火,扰乱清空

  太少合病从经络循行上看,少阳属胆与三焦,胆与肝合,故其病变与肝胆有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发育不全,特别是肝胆发育与功能不足,“肝常有余”“阳常有余”,枢机不利,使小儿具有性格不定,情绪易变,喜怒无常等特点,年长儿可诉口苦、咽干、目眩等症。

  1.3、 木郁土虚,肝脾不和

  外邪袭表,肺卫不解,化热而入肝经,致肝经郁火,加之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木郁土虚,肝脾不和,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日久正气不足,脾胃愈弱,气弱血少,稚阳之气无力驱邪,虚实夹杂,郁热难解,故可伴见腹痛、呕吐、泄泻、嗳腐吞酸、纳差等症。但以少阳证更为明显,即“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言:“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1.4 、热不定时,稽留不退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娇嫩,易感外邪。刘渡舟教授认为:“体虚之人,卫外不固,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少阳为六经传变之枢纽,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之少阳,正气未大衰,邪气处于稽留阶段,现少阳之证,表证未罢,故出现太少合病而发热难以退去。

  2 、太少合病温壮的辨治要点及药证分析

  2.1、 和解表里

  太阳表证不解,速传少阳,表现为持续低热不退,往来寒热,退而复热等症。治宜解表和里,疏邪解表、和解少阳,表解邪自有出路而热自退。柴胡桂枝汤中柴胡与桂枝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阳化气之功,配黄芩缓解燥热。

  2.2、 清利肝胆

  太少合病,肝胆壮火扰乱清空,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苦胁痛、大便溏泄等。方中柴胡、黄芩疏利肝胆、清少阳之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与黄芩同用,具有疏肝利胆和护肝的作用[2,3]。由于小儿胃强脾弱,肝常有余,故易肝木乘脾土,出现肝脾同病,表现为发热、急躁易怒、腹胀纳少、大便或溏或秘。治应清利肝胆,启脾助运,可酌情加入栀子、牡丹皮、薄荷等药,使气血运行通畅,气机调和而热自退。

  2.3、 宣上导下

  小儿脾常不足,对于素体易感患儿,卫外不固,正气不足,邪气经腠理而入,正邪交争于少阳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易出现腹痛、纳差、便秘等症。对于素体阳热者易致少阳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初期夹滞、夹积,甚则生风生痰,故可加入白蔻仁理气宽中,藿香理气和胃,党参甘温补中,茯苓健脾和胃,陈皮理气,枳壳宣中焦之气。还可酌情加入钩藤、白芍、茯苓、半夏等,收气血调和、燮理阴阳之功。

  2.4 、调和阴阳

  小儿太少合病,邪气稽留少阳,表证未罢,故出现太少合病而发热难以退去。应调和阴阳,阴阳平衡,邪去正安,气机调畅而热自退。同时要把握病机特点,权衡温阳药的应用时机。虽小儿为纯阳之体,但纯阳并非盛阳,而是小儿阴阳皆未充盛,均需慎防耗阴。万全云:“小儿纯阳之体,阴阳不可偏伤。”吴瑭亦提及:“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故在治疗小儿太少合病之时,尤慎防热病唯用寒药,以防阳气虚衰。

  2、典型案例

  马某,女,15岁,2020年4月10日初诊。主诉:低热半月余。现病史:体温37.3℃~37.6℃半月,热时伴巅顶微痛,微恶寒,无汗。此次月经延迟已10d,舌胖大、苔薄白,余无其他不适。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可,咽部充血,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查血常规示:WBC 9.44×109/L,N 70.2%,L 21%,Hb141g/L,PLT 318×109/L。查血沉、ASO、MP-IgM抗体、心肌酶、结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EB-DNA均为阴性或正常范围内。西医诊断:功能性低热。中医诊断:温壮。证属太阳少阳合病。治宜调和营卫、和解枢机,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2g,芍药12g,吴茱萸6g,青蒿10g,徐长卿15g,川芎10g,丹皮12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掰)。3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3次服用。中午和晚上预计在发热前40min服下,服后覆衣,并啜热粳米粥一小碗,取微汗出为佳。服药2剂后,热退,月经至。后嘱继服3 剂,半月后随访,未再发热。

  按:本案患者表邪未解,日久入里,结于少阳半表半里,肝胆枢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故而低热日久不退,月事不下,此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太阳少阳合病。治宜疏邪透表、调畅气机。予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取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取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之效。方中柴胡味辛苦而性微寒,具有疏泄、升散之性,可起到疏肝理气、解郁退热的作用,是少阳经主药;黄芩苦寒,可清里热,配以柴胡,共清表里之热;桂枝解肌退热,发散表邪而性速,配以性缓酸甘益阴之芍药,祛邪与护津并行,调和营卫,通利血脉;党参补中益气、安正御邪;丹皮开太阳经结气,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二者寒温并用,辛开合用,使下焦之郁结散去;佐以吴茱萸,防止寒凉过度,徐长卿行散温通,同时配伍半夏、生姜、炙甘草、大枣调中补虚。内外兼治,故热自退。现代研究表明,桂枝、柴胡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促发汗、解热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芩具有体外较广的抗菌谱,与柴胡合用具有显着的退热作用[4,5,6,7,8,9,10];原方中人参既可全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又可增强机体应激能力[5]。故临床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太少合病温壮之半表半里证疗效显着[11]。

  参考文献

  [1]张素芬,王佳.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功能性低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652-653.
  [2]孙付军,陈慧慧,王春芳,等.柴胡、黄芩药对利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1,33(8):1418-1420.
  [3]李小菲,李静,王义雯,等.柴胡、柴胡和黄芩配伍对肝细胞损伤体外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6,36(2):176-180.
  [4]徐锋,王德健,王凤,等.桂枝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3(11):4653-4657.
  [5]卫巍.人参生物学特性及药效分析[J].吉林农业,2012(8):35-46.
  [6]赵香妍,刘长利.中药柴胡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963-965.
  [7]施高翔,邵菁,汪天明,等.黄芩及其有效成分抗菌作用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39(19):3714-3718.
  [8]陈慧慧,张敏,虞慧娟,等.柴胡和黄芩配伍解热抗炎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1,33(9):1596-1598.
  [9]胡煜明,李顺祥,严建业,等.柴胡、黄芩药对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7):199-201.
  [10]杨先.柴胡桂枝汤治疗发热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66.
  [11]刘杰,沈洁,盛昭园.柴胡桂枝汤现代应用研究[J].中医文献杂志,2019,37(1):62-65.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原文出处:刘薇薇,刘宇琦,屈永,赵潇湘.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小儿太少合病温壮之辨治体会[J].国医论坛,2020,35(06):4-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