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扬州市农药使用概况、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7 共4559字
摘要

  为有效解决农药使用不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15 年农业部提出了农药使用零增长计划,旨在通过"控、替、精、统"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减少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农药流失,提高防治效果"三减一提"的目标要求,并明确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 40%以上,比 2013 年提高 5 百分点,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与此同时,江苏省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提出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中明确要求,到2020 年高效、 低毒、 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0%,比 2014 年提高 10 百分点。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和江苏省农药减量使用计划, 结合扬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内在需求, 扬州市提出了粮食绿色增产"1120 工程",明确了农药零增长控量使用计划,要求至 2017 年,全市农药使用强度控制在2010-2014 年的平均水平以下,提前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目标。 通过分析近年来扬州农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和探索农药控量使用对策,合理控制农药使用,减少面源污染,对推进扬州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扬州市农药使用概况

  1.1 农药控害作用明显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东北部为里下河平原地区,中西部为缓岗丘陵山区,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地区,辖属邗江区、江都区、广陵区、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 6 个农业县(市、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 20.67 万 hm2,小麦种植19 万 hm2. 近年来,受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异常及作物布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趋重,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作物稳产、高产,农药的使用,极大地挽回了粮食损失。据统计,观测圃因对病虫未采用防治措施, 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损失达三成,大面积生产中,通过农药防治,平均损失率控制在 3%以下, 全市每年挽回粮食损失近70 万 t,占总产 20%左右。

  1.2 高效、低毒农药使用率上升随着农药研发和引进力度的加大,一些有效含量低、 农药毒性高、 残留高的农药逐步被淘汰,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成为主导。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农业部门加大了对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公开向社会推介农药品种及其应用技术。 2013-2014 年,扬州市主推农药品种近 80 种,基本上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据统计,2013、2014 年全市使用主推农药品种分别占农药总用量的 68.5%、80%. 另据统计,2014 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占农药总用量的 75.3%.

  2 存在问题

  2.1 农药使用量居高难下

  分析扬州市近 20 年农药使用量数据, 呈现出3 个阶段:1995-2002 年,施用折百量年平均 874 t,2003-2008 年,施用折百量年平均 1 324 t,2009-2014 年,施用折百量年平均 844 t. 药剂种类上,杀虫剂占 69.1%,杀菌剂占 15.4%,除草剂占 13.4%.

  近 5 年逐渐呈现杀虫剂用量下降、杀菌剂用量上升的趋势, 与 2009 年相比,2014 年杀虫剂用量减少了 55%,杀菌剂用量增加了 136%. 农药的使用量与本市病虫草害发生程度一致。 2003-2005 年,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2005-2008 年水稻"两迁"害虫重发,因此农药使用量大,杀虫剂占比也高;2012 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2014 年水稻稻瘟病重发。 因此杀虫剂用量下降,杀菌剂用量大幅度上升。

  2.2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难度较大

  一方面,农民的长期用药习惯难以纠正,他们认为"农药毒性越高越好",要求农药喷施后几分钟见效,而对一些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之类的农药,他们感觉效果慢、打不死,因而不愿意接受。加之农药销售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农药鱼目混珠,农民上当受骗后只认老品牌、凭老经验,对新农药持怀疑、抵制态度。另一方面,一些新研制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其生物制剂品种,虽然剂量足、药效好,但相对价格偏高,农民存在惜本思想,购买意愿不高,推广难度大。

  2.3 农药有效利用率不高

  施药器械的滞后,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剂的充分利用和防治效率的提高, 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本市主要使用的植保机械仍然以小型电动喷雾器及背负式机动弥雾器为主, 使用面积占全市防治面积的 80%左右,施药不均匀,农药浪费现象普遍。 近年来,随着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推进,一些大型植保机械在专业合作社、 种粮大户中逐步得到应用,农药利用率有所提升,病虫防治效率也大幅提高,一台担架式弥雾机日防治面积达百亩,自走式喷雾机、小型飞行器日防治面积 20 hm2,分别是背负式机动弥雾器防治效率的 4 倍、12 倍。 尽管如此,植保机械化在整个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中仍处于落后状态,植保机械亟需更新升级,才能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4 农药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1) 农作物药害问题。 不正确的用药方式和盲目用药常常会对作物生长产生药害, 这一现象在生产中屡见不鲜。 据统计,2014 年扬州市因除草剂使用不当产生的药害面积约 4 hm2, 其他药剂使用不当产生药害约 1.33 hm2.

  2) 环境安全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药使用技术水平普遍落后, 使用的农药只有少部分能沉积分布到靶标生物上,70%~80%的农药流失到土壤、 河流及空气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加重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 另一方面,一些农户环保意识薄弱,施药后,随意丢弃农药包装等废弃物,造成农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民往往看重自身经济利益,普遍心态是只要用药后产品耐看价高,不管毒性高不高、残留重不重,不科学用药,有时会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乱打保险药,甚至在作物收获期用药,从而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同时,也限制了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的发展。

  2.5 农药包装等废弃物污染治理相对滞后

  农药包装废弃物包括塑料瓶、 玻璃瓶、 铝箔袋等。废弃农药包装物上残留的农药具有潜在的危险。

  近年来, 扬州市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中农药残留污染以及包装袋面源污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邗江区植保部门与环保部门合作, 连续多年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偿回收,以 5 元/kg 收购;仪征新集、高邮界首、宝应曹甸、柳堡等植保专业服务组织采用农药大包装, 在部分地区对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目前本市大面积农业生产仍然是一家一户小农种植居多,农民环保意识缺乏,被随手丢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在田边、沟边、塘边仍随处可见。

  3 实现农药控量使用的对策措施

  3.1 强化病虫预测预报,科学指导农药使用

  病虫预测预报是病虫防治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准确的监测预报才有精准的防治, 才能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

  1) 提升病虫测报手段。 加强区域测报站、病虫测报观测圃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田间病虫监测设备投入与应用。示范应用"农作物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构建农业有害生物监控预警网络,逐步实现病虫测报监测智能化,管理数字化,预报可视化。

  2) 完善病虫测报网络。 稳定县、乡两级植保专业人员队伍, 每 5 000~6 667 hm2配备一名专业测报人员。 发展聘用已退休的县、乡农技人员、基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为病虫测报信息员,充实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 力争至 2020 年全市培植基层测报信息员 60 名以上,逐步完善"县测乡校"的测报体系。

  3) 提升病虫信息发布手段。 加强与媒体、气象部门协调,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强化预警和病虫防治信息的发布,向农户及时发布防治信息, 提高病虫防治信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避免盲目用药。

  3.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配套的防治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的关键技术路径。

  1) 农业防治。 种植抗(耐)性品种,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小麦白粉病等病害。 科学管理水浆,适期搁田,保持田间干湿交替,控制纹枯病发生发展;合理施肥,促使植株长发育健壮、整齐和适期成熟,提高耐病、耐虫力。

  2) 物理防治。 推广应用防虫网、无纺布笼罩育秧,阻断灰飞虱与秧苗接触传毒,有效控制水稻病毒病发生。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应用黄板防控烟粉虱等。

  3) 生物防治。 选用高效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宁南霉素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等。 应用性诱仿生防治技术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试点生物生态控害技术,采用稻鸭共栖治虫、除草、防纹枯病。

  4) 科学化防。 选用江苏省农委主推农药品种,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优化配方,科学用药,提高农药应用效率。应用药剂浸种、拌种技术预防苗期病害,采用秧田"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害,推广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等。

  3.3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安全用药水平

  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可有效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提升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持续深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向多元化、综合化、规范化发展,是推进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组织保障。

  1) 促进组织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发展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为依托的各类服务组织,提升专业化组织的市场竞争与运营能力。

  2) 促进服务内容的综合化延展。 引导和扶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全程承包服务及以病虫防治为主体的农业综合服务,鼓励机插秧、机耕、机收等农业服务组织或个人,拓宽服务项目,延伸服务产业链,开展病虫全程防治等一系列农业综合服务。

  3) 促进服务组织的规范化运行。 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因田、因苗、因情制宜的精准防控,逐步将绿色防控技术纳入专业化统防统治内容,做到防治策略、防治药剂、防治措施三优化,提高病虫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4) 促进以点带面的示范化带动。 在全市建立病虫害防控样板田,在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组织现场观摩,展示统防统治效果,提高科学防控意识,引导大面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 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4 推广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使用效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效植保机械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基础。 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应用,引导农用药械及时更新换代。加快引进对靶性强、农药利用率高的新药械,用 3~5 年时间强制淘汰技术落后、"跑冒滴漏"的劣质喷雾器,选用一批具有控滴喷雾、循环喷雾、反飘喷雾等新技术的施药机械,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的农药负担。扶持应用大型自走式喷雾机、 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以及适用于稻田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示范应用低空无人施药机,实现施药机械的更新换代, 提高施药机械的作业效率。 争取政府专项补贴, 加大高效植保机械补贴力度,确保到 2017 年全市大、中型植保机械应用覆盖率提高 10 百分点以上。

  3.5 加强农药使用监管,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一方面加大对农药使用者的宣传指导。 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药使用者正确识辨、合理选购、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用药意识,减少农业生产中因盲目用药、错误用药而产生的危害和事故。规范处理农药施用后瓶、桶、罐、袋等废弃物,以及变质失效无法使用的农药,严格控制其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加强对农药经营者的管理。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 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和农药经营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农业、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对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的,吊销经营许可证,促进农药经营市场进一步规范, 推动农药市场持续好转、 农民的安全用药意识和农药安全使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