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陵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 1. 33 万hm2,小麦吸浆虫是危害高陵县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由于高陵地区水利条件优越,土壤肥沃,农田实行大水漫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硬茬直播技术的全面覆盖等都为小麦吸浆虫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农田生产环境; 当前高陵县小麦主栽品种小偃 22、西农 889、西农 979、豫麦 49 - 198、西农3517、闫麦 8911 等也都不抗吸浆虫虫害; 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对吸浆虫生育特性不了解,认识不到位,尽管在吸浆虫防治适期农技部门广泛宣传,广大农民思想上仍不够重视,很容易错过防治适期,导致吸浆虫的发生逐年加重,最后呈暴发趋势。
2012 年小麦吸浆虫在高陵县进入爆发时期,张卜、榆楚、湾子、崇皇等乡镇部分麦田发生面积逾667 hm2,其中张卜镇东关村重发面积 293 hm2( 667 m2虫口 120 万头) .2013 年、2014、2015 年吸浆虫在我县张卜镇东关村、湾子镇、榆楚镇等部分麦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造成小麦大幅减产。
高陵县非常重视吸浆虫的防治工作,每年 11 月开始组织技术人员在张卜镇东关村吸浆虫重发区进行采土监测,来年 3 月开始规范开展田间淘土、蛹期调查、成虫网捕、后期剥穗等田间调查工作,主要加强对小麦拔节期吸浆虫蛹和出土成虫的调查,准确掌握了吸浆虫的发生动态、科学确定防治适期,发布动态预报和防治警报,加大宣传和技术培训,组织机防队进行统一防控,基本控制了吸浆虫的危害。笔者就是根据近几年对小麦吸浆虫防控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小麦吸浆虫发生的规律和反复发生的原因,提出吸浆虫防控的技术措施,以便正确指导农民进行防控,降低成灾风险,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1 小麦吸浆虫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吸浆虫是小麦穗期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分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一般与小麦的生育期相一致。危害我县的以麦红吸浆虫为主,其幼虫危害小麦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而造成瘪粒、空壳而导致小麦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绝收。因其虫体小、活动时间短、发生和危害隐蔽、防治关键期短,不宜被发觉,农民群众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一旦发生减产幅度极大。据 2012 年我县小麦吸浆虫爆发时期调查,一般田块小麦减产20% ~ 50% ,严重的达到 60% 以上,甚至绝收。
小麦吸浆虫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以 3 龄老熟幼虫结圆茧在土中越夏越冬,但也有多年发生一代的。2015 年从 3 月 20 日开始在张卜东关村麦田进行淘土调查,每 5 d 调查一次,成虫期网扑 6 次,剥穗调查 1 次。从今年对小麦吸浆虫的监测结果来看,在我县 3 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4 月15 日前已处于化蛹阶段,化蛹率 29. 55% ,成虫出现日期较上年提前 10d 左右。今年我县首场透墒雨在 4 月 18 日,此时对吸浆虫的破茧上升以及化蛹非常有利,根据吸浆虫发育进度、小麦生育期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2015 年我县小麦抽穗期在 4 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较常年提前 6 ~7d,成虫羽化始期在 4 月中旬前期,羽化高峰期在4 月 23 日前后,防治适期为 4 月 25 日前后。
2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措施
2. 1 组织专业化防治队,积极推行统防统治在防控上应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防控模式,贯彻“蛹期防治和成虫防治并重”的防治策略,组织专业化防治队在吸浆虫重发区及小麦高产创建百亩方,采取统一防治药剂、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控的形式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一家一户防治技术难到位问题,还有利于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科学有效防治病虫危害,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确保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带动全县农民开展吸浆虫群防群治。
2. 2 推广农业防治
对于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田块及其周围,麦田要进行深翻,麦茬暴晒,可实行间作或改种其他作物; 同时应合理选用优质高产抗耐虫性好的小麦新品种进行适时播种,避开吸浆虫化蛹、羽化期,从而有效减轻吸浆虫的危害。
2. 3 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化学防治
2. 3. 1 在破茧和蛹期进行土壤处理 应在小麦返青、拔节或孕穗期,时间一般为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此时正值幼虫破茧活动和蛹期,用林丹、甲基异柳磷、辛硫磷配成毒土,结合锄地、施肥施于麦垅间,争取雨前或施后灌水,可大量杀死土壤中的吸浆虫幼虫及地下害虫。
2. 3. 2 加强中蛹期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小麦孕穗期( 4 月中旬) 正是吸浆虫的幼虫破茧出土在地表 3 ~5 cm 土层大量化蛹之时,即为中蛹期。这时吸浆虫上升到地表化蛹,药剂可以接触到虫体;羽化前吸浆虫移动性差,防治效果好,此时为吸浆虫最易防治时期,也是防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可亩用 5%毒死蜱颗粒剂 1 ~2 kg 或 10% 辛硫磷颗粒剂 3 ~4 kg 或 2. 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2 ~3kg,拌 20 ~ 25 kg 细土或沙制成毒土,均匀顺麦垄撒施,施药后应适当浇水,效果更佳。施药应在上午 10 时以后田间无露水时进行,注意不要撒在麦叶上。
2. 3. 3 抓住成虫期防治关键时机开展防控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 ,是吸浆虫由蛹羽化为成虫,开始在麦穗上产卵,此时所产的卵多为有效虫口,是造成小麦减产受害的主要虫源,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消灭成虫于产卵前。
此时期为吸浆虫防治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在下午快天黑时可用手扒开麦垄,一眼看到 2 ~3 头以上就要立即开展防治。第一次施药在小麦抽穗10% ~ 20% 时,第二次施药在抽穗 60% ~ 70%时,两次间隔时间5 ~7 d.对于重发田块,建议施药 2 ~3 次。可 667 m2用 2.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5%溴氰菊酯乳油、7. 5% 氯氟·吡虫啉( 叫停) 或用 40% 氧乐敌乳油 50ml,对水 30kg,于晴天上午 10 时前或下午 5 时以后喷雾进行防治,用药时注意喷匀喷透。第二次施药时,可结合“一喷三防”,亩用 7. 5% 氯氟·吡虫啉( 叫停) 50ml等杀虫剂 + 15% 三唑酮 60 - 80g 或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 或50%多菌灵100g 等杀菌剂 + 磷酸二氢钾 100g ~150g、超级磷钾等叶面肥或氨基酸水溶肥料( 宝赢) 30g、表现美 6g 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麦穗蚜等病虫,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宋志均,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12,( 04) :21-22.
[2] 聂峰,莫从古,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4,( 01) :186.
[3] 任建平,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J]. 种业导刊,2011,( 06) :31.
[4] 袁伟,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 01) :167-168.
[5] 赵怡红,张俊文,李艳妮; 岐山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3,( 10) :128,134.
[6] 杨冬薛,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种业导刊,2014,( 01)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