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时间:2015-05-20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1988字
标题

  1 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常引起落叶、落果,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严重 .

  1.1 发病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感病,危害叶、茎、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感病。 病害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 幼苗期茎基部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引起腐烂,幼苗枯倒初始叶片上可见到深褐色小点,扩大发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有深褐色的同心轮纹,外缘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状物。 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形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

  1.2 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病菌萌发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 病菌靠气流、灌水和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 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 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在田间发病前 5 天均温为 21℃,相对湿度大于 70%的时间超过 2 天,早疫病即可发生。 湿度 80%以上,温度 20~25℃最易发病。 春季保护地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塑料薄膜上常结有小水珠,并落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利于病害发生。 病菌属兼性腐生菌,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栽培措施:保护地番茄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蔓延,应加强管理,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大面积实行 3 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 667 平方米每次喷施用 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 多霉灵、多霉清、冠菌克、灰霉净、万霉敌等)116~175克,加水 75 千克,稀释成 600~800 倍液,每间隔 7 天喷一次药,共喷 3 次;或用 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 优氯特、菜菌清、菌灭克)187.5~250 克,加水 75 千克,稀释成 300~400 倍液;或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可杀得、丰护安、冠菌铜、蓝盾铜、冠菌清、猛杀得、杀菌得、克杀多、瑞扑)133~200 克,加水 75~100 千克,稀释成 500~750 倍液,充分混合均匀后叶面喷雾,施药时期应为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 7~10 天喷 1 次,共喷 3 次。 用61.1%氢氧化铜干悬浮剂 150.5~188 克, 加水 75 千克, 稀释成400~500 倍液,叶面喷雾,于发病初期开始施药,以后每隔 10 天喷药 1 次,共喷 4 次,对早疫病防治效果较好,可以兼治晚疫病。 常用农药还有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0%杀毒矾500 倍液,72.2%普力克 800 倍液,40%甲霜铜 700~8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 棚室栽培每 667 平方米每次喷撒 5%百菌清粉剂 1 千克,隔 9 天喷撒 1 次,连续防治 3~4 次;或用 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 200~250 克分点熏烟。

  2 番茄晚疫病

  2.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叶片和青果发病重。 幼苗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引起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霉。 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潮湿时病斑叶背病健部交界处生出白霉。 青果发病在近果柄处产生油浸状暗绿色云纹状不规则病斑,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果实坚硬,湿度大时病部有少量白霉,能造成大量烂果,死株。

  2.2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有时可以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 尤其中心病株出现后,伴随雨季到来,病势扩展迅速。

  当白天气温 24℃以下,夜间 10℃以上,相对湿度 75%~100%,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

  2.3 防治方法

  栽培措施:防止棚室高湿条件出现。 种植抗病品种。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打杈。

  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开始,每 667 平方米每次用 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克露、霜疫清、克霜清、仙露、凯克灵、克抗灵、疫菌净、威克等)133~180 克,加水 75 千克,稀释成 400~600倍液,以后间隔 7 天喷 1 次,连续喷药 3 次。 常用农药还有 72.2%普力克水剂 800 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900 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0%甲霜铜 700~8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施 1 次,连续防治 4~5 次。 棚室栽培出现中心病株后,每 667 平方米施用 45%百菌清烟剂 200~250 克熏治或喷撒 50%百菌清粉尘剂 1 千克。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