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怀特海对进化论的回应与解读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7623字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标志着19世纪思想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达尔文本人的着作就直接证据和保存每一个可能的假说方面,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成为楷模。⑴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它的真正功能在于说明生物如何适应变化的环境。然而,这个学说中隐含着一系列的的问题:人与其他高等动物的相似性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人类与其它物种之间的连续性暗示了心灵是进化的产物,这对心物二元论是一种颠覆;进化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依据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的现在,但是它不能依靠过去判断自己的未来,突变和偶然的作用凸现出来。“进化论”成为达尔文之后的思想家不可回避的问题域。

  一、怀特海对进化论的回应
  
  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出现了一个新高峰。怀特海这样评价当时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许多宗教界的思想家曾盲目地反对这种新理论,这可以说是对急躁、肤浅思想的一种惩罚。〔2〕他言下之意是当时的科学界并没有完全理解进化论的深层内涵。怀特海指出,彻底的进化哲学与机械唯物论是不相容的。作为唯物论哲学出发点的原始质料本身就是最后的实体,它是不能进化的。从唯物论来看,进化就是描述各部分物质之间外在关系的变化,因为一套外在关系与另一套外在关系并无区别,所以可供进化的东西并不存在。经典物理学把原子当作实体,只考察它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不考虑其不同的环境,从而忽视了原子的历史性。自牛顿以来的物理学是绝对的抽象,在我们的具体经验中,从来没有任何具体事实和这种理论相符合。自然界中没有永恒的规律和孤立的事物,真实的情况是:在崭新的环境里,存在着从旧的实有向新形式的演化。在机体论看来,唯一的持续性是活动的结构,结构是机体成其为自身的必要条件,结构的演化决定了机体如何是其所是。“结构”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的结构。进化论的关键在于说明“结构”的生成机制。如果把质料看作基本的,持续性即事物的独立性,或者说原子性就是自然秩序基础上的一个武断的事实;如果把机体看作是基本的,持续性便是进化的结果。[3〕怀特海认为,进化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环境和稳定性大的特定机体的进化,任何自然客体如果由于自身的影响破坏了环境,就是自取灭亡;造成一种有利的环境以适应个别机体发展的最简单的方式是:每个机体对环境的影响都有利于同一形态的其它机体的存续。19世纪的科学唯物论只强调了机体所适应的特定环境,从而使环境的固定性支配了一切,进而得出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结论,进化机制的创生方面却被忽视了。机体可以创生它自己的环境。就这一点而言,个别的机体无能为力,必须由机体合作的集群(society)才能完成。怀特海关注的焦点在机体创生方面。创生意味着新颖性的出现。个体之所以是它自己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自我生成的方式。创生首先意味着结构的变化。机体是事件的集合,换言之,机体是个“事件群”,是一种关系模式。在这种意义上,创生意味着关系模式的更新。机体的持续性、原子性意味着它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当这种关系模式转变为另一种关系模式时,它的生命就结束了。与此同时,它成为新的关系模式的组成部分。
  
  怀特海的机体是有死的,但它们是不朽的。对于机械的、无生命的物理宇宙只能谈变化;对于活的、有死却不朽的机体宇宙才可以谈进化。研究进化就是研究机体创生的机制。

  在怀特海看来,世界是由机体组成的,所有的机体都是有生命的,它们在一个不断创生的、不确定的、可能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选择”和“创造”.“选择”和“创造”是机体最根本的生活方式。在存在之链上,所有的机体都是互依的。“生命”之间的关系不是科学唯物论视野中的“物物关系”,不是人对物的主客关系而是一种机体平等的“主主”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怀特海的自然机体论本身就蕴含着伦理的维度。站在自然机体论的角度理解进化论,它就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宇宙图景,而且意味着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由此,怀特海批评了欧洲的社会学家和政论家把注意力集中于利益的冲突,认为在决定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时,把伦理观念抛在一边,便是坚定的现实主义作风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是由他们宇宙观中伦理维度的缺失造成的。

  怀特海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世界的可变性日益增强,可是人们却用一种只在固定环境论中才能找到根据的思想习惯来解释这种可变性。

  以上两种思想倾向都与不理解进化论的深刻蕴含有直接的关系。

  机体要想存在,必须合作。环境在这种合作下将产生与机体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可变性。这种可变性将改变整个进化的道德风貌(ethical aspect)。⑸在怀特海看来,如果一个社会的宇宙观不能为道德伦理提供支持,这个社会的道德生活必然堕落。科学唯物论并不能为内在的道德规律提供一个有力而清晰的宇宙论支持,传统的驱动力已经失去了力量,文明需要一种建立在对宇宙的本质唤起敬畏的洞见基础上的意义感。提供一种有宇宙论支持的伦理学,指引人的生活,让绝望而迷茫的当代人看80到生活的希望和意义,这是怀特海在分析思潮盛行的时代重建形而上学的根本动因。

  二、心灵与自然的统一
  
  对进化论做出适当的哲学反应需要一种活力论,需要把知识论语汇和进化生物学的语汇连接起来的努力。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詹姆斯的《多元的宇宙》、杜威的《经验与自然》、怀特海的《过程与实在》都是对进化论的哲学反应。(7〕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即创造者与创造物的关系是所有以进化论为问题域的哲学的基本问题。环境是机体的创造物,机体却受到自己造物的制约和塑造,这是机体面临的根本处境。机体究竟创造出了什么?它是如何创造的?在怀特海看来,进化论已经不仅仅是生物学的问题,而是一种宇宙观。如何给予这种宇宙观以精致融贯的解释,从而消化达尔文的进化思想,使那个“祛魅的宇宙”恢复生机与活力是机体哲学的任务。

  自然机体论取代自然机械论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描述不断变化着的机体?是否有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原始机体?如果放弃科学唯物论,原始实有的性质又是什么?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怀特海指出,在19世纪有四个新概念被介绍到理论科学中来,它们分别是:场的概念、原子观念、能量守恒原理和演化原理。原子观念使机体的独立性成为可能,场的概念使机体的互依性成为可能,能量守恒原理为机体的存在提供了边界条件。原子、场、能量守恒三个概念是机体演化的前提条件。这是怀特海从思想史的角度强调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内在理路。

  怀特海把现实存有(actual entity)看作机体宇宙的细胞。他对创生与进化的讨论从分析机体宇宙的细胞的生命过程开始。虽然现实存有不是创生和进化的时间起点,但它是讨论创生和进化的逻辑起点。细胞(现实存有)是一个事件群,是一个持续的关系模式。进化意味着事件的融合、关系模式的复杂化与精致化。在这种意义上,研究进化就是研究机体模式的更迭。自然机体处于流变中,唯一的持续性是结构的持续性,这种持续性实际是事件的“表现型”,是某种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在机体宇宙中,机体的等级由机体关系模式的精致化、复杂化的程度决定。对于机体而言,关系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特定的时空中,各种关系的合矢量决定了作为主体的机体感受的强度和取向,即机体的兴趣。这个合矢量就是该机体的主观目的。每一个机体都在不失时机的、自为的存在着,都在创造着自身的环境(关系场)。机体在环境(关系场)中从当下的关系模式出发,摄人关系模式以更新自己。

  虽然每一个机体都创生出新的关系要素,但关系矢量的强度并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他者”决定着“我”.换言之,主体从客体的世界中呈现出来。

  每一个机体都有心物两极,与之相应,怀特海把事件分为心理事件和物理事件。在怀特海看来,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相比虽然具有很小的稳定性,但是心理事件的自我确认即精神主体的自我认同却贯穿于事件长流之中。心理事件的持续性被怀特海称为灵魂(自我的精神)。瞬息万变的感官对象和情感经验使灵魂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环境的新鲜感(知觉、情感对象的变易性)被吸收进灵魂--特殊的事件结构之中时,即环境的新鲜感被摄入到高级机体的关系模式之中时,机体为了自身的存在通过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与其他机体共处。怀特海把灵魂转变成了一种关系模式,一种生成着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机体进化的结果。笛卡尔的内在心灵被解构了,心灵不再是内在的实体,而是一种在变化中生成的关系。心灵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灵的结构不同于身体结构之处在于它是一个逐步形成的意义系统。人的由概念组成的意义系统使他对世界的理解成为可能。心灵作为一个意义系统,一种特殊的关系模式制约并决定着意识对意义的理解。怀特海在关系本体论的基础上通过自然机体论消解、弥合了心物二元论之间的裂隙。

  三、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依据达尔文的观点,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必要条件。怀特海对遗传和变异的思考不是科学的而是哲学的,他的形态学和遗传学以宇宙的终极实在--现实存有(actual entity)为研究对象,遗传和变异的问题从自然科学转向了自然哲学,即思辨的宇宙论。

  在怀特海看来,遗传和变异的是形式。形式不受时间的影响,具有永恒性,怀特海称之为永恒客体。永恒客体作为某一事件的构成成分的同时也确定另一事件的本性。永恒客体是关系的模式,它要在具体的事件中实现,它属于自己,属于他者,属于整体。在现实世界中事件和永恒客体是合一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周遭,我们亲历其境;永恒客体经由认知的理智介入我们的经验之中。[8〕在我们日常的言谈中,永恒客体(相)居前,而事件退居其后,结果是事件失去了它的具体性,而沦为抽象的关系。

  对事件的理解也就变成了对关系模式的洞察和表达。怀特海从一个数学家的立场出发,通过对永恒客体所属的那个可能世界的关系模式来理解变化着的现实世界。

  怀特海消化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理解遗传和变异、阐明机体宇宙的统一性的方式继承了柏拉图《蒂迈欧篇》的传统--把毕达哥拉斯与恩培多克勒结合,使流变通过数学结构成为可以理解的。尽管怀特海强调抽象秀系对于理解的重要性,但他对这种理解方式所造成的事件与环境的分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义的丧失,有着极其敏锐的自觉。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他把笛卡儿以来的“心物二元论”哲学传统和机械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缺陷归结为:简单定位、具体性的误置、自然的两橛化、完美词典谬误四个方面。进化原理对环境的强调弥补了物理科学的这些缺陷。这正是进化论对于理解怀特海机体宇宙论的关键所在。

  怀特海认为,事件代表现实世界;永恒客体代表可能世界。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往来交通构成了创生不已的机体宇宙。事件具有现实性、具体性、特殊性和延续性;永恒客体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可能性、原子性和断离性。在宇宙创化中,事件与永恒客体相即相人,在现实世界中“形影不离”.永恒客体包括概念、观念、价值,一切事物的种、属、风貌、格调、节奏、模式、颜色、声音、味道、几何性质之类,它们是自然所需求的但不是从自然中涌现的。

  它重复出现,但历久不变。与现实世界相比,永恒客体具有优先性,它是现实世界井然有序、持续运行的图示,是机体宇宙的乐谱。

  在怀特海看来,任何现实存有都是摄入与合生的结果,因此他把现实存有(actual entity)又称为现行事件(actual occasion)。对摄入与合生的分析就成为怀特海的“遗传学”和“形态学”的核心。机体宇宙是一个物物相依的系统,每一个现实存有的形成都需要遇合其他的现实存有。A与B在具体环境中遇合,A为了达到共生的目的,必须摄人B,在物质世界中,这种摄人从表面看是盲目的行为。当怀特海把永恒客体引人事件之中并依此为考量的标准,我们对机体宇宙就有了崭新的理解。因为每一个现实存有都有自己的关系模式和独特结构,它的摄人活动受到自身所具有的关系模式的限制和指弓I,所以它不是盲目的。现实存有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在它与环境的遇合中显现出来。现实存有的主观目的就是它与其他现实存有遇合时形成的合矢量;意义是它与环境关联的深度与广度;价值取决于它本身固有的模式和环境。永恒客体代表着可能的世界,现实存有代表着现实世界。现实存有永远处于“未济”状态,永恒客体不断地契入(ingress)现实存有的生成过程。永恒客体的契人是在特定的时空、具体的环境中完成的,也就是说永恒客体的功能依据现实存有之间的关系而运作。因为有了永恒客体,现实存有的遗传和变异才成为可以理解的。如果从关系、功能和生成的角度来理解现实存有,那么它的价值就蕴含在它与环境的关系中,价值是一种限制,A之为A,B之为B的依据在于它们从无限的互依中呈现自身的样式不同。价值实际上是现实存有与环境的函数,这个函数的表达式随着现实存有之间的遇合而不断变化,现实存有与环境关联的深度和广度就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价值是由函数式和定义域所决定的。怀特海强调,形式的功能与其在事件中呈现的条件是价值分析的基础。⑽虽然形式是价值分析的终极客体,但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活动。所有的价值都是有限的馈赠,有限性是活动的必要条件。有限性源于形式和模式,形式和模式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会把限制加于存在之上,形式和模式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呈现。模式是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模式和活动作为最普遍的存在论条件遇合在一起时,才是价值的充要条件。怀特海认为模式本身只是善的最一般的条件。“有关模式重要性的观念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所有的艺术都以对模式的研究为基础。社会系统的凝聚力也有赖于行为模式的维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这种行为模式的幸运的修正。因此,模式灌注于自然事件、模式的稳定性以及对这种模式的修正是实现善的必要条件。”〔11〕怀特海对事实与价值、善与恶的讨论始终以关系、模式、事件三个基本概念,以模式的灌注、模式的稳定、模式的修正三种存在样态展开。,怀特海认为,低等机体只能重复一种模式,几乎不能经受任何的模式修正,与此相反,如果模式没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模式的修正将带来彻底的变化。这也就是说,越是高等的机体它的稳定性越强,抵抗模式修正的能力也就越强。

  价值、善、恶都是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呈现出来的。对此,怀特海以图画为例作了说明。一幅图画,它的几何模式可能是出色的,但各种色彩之间的关系也许是可怕的。也就是说,讨论善恶必须参照各种经验模式相互交织的过程,否则无法讨论善与恶,因为模式本身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模式这个概念强调的是生存的相关性,即各种事物是如何联系的。[1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怀特海对善与恶的观点与斯宾诺莎是内在一致的。“所谓善恶只有相对的意义,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点之下,可以叫做善,亦可以叫做恶,同样也可以叫做完善,也可以叫做不完善。因为没有东西,就其本性来看,可以称作是完善或不完善,特别是当我们知道万物的生成变化皆遵循自然永恒的秩序及固定法则的时候。”[13〕怀特海强调,价值实现于具体的环境和个别机体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这是怀特海价值生成机制的微观层面。机体宇宙作为一个活的整体,一个大机体,它有自身的价值和目的,它的价值和目的不同于单个机体的价值和目的。对整体价值与目的的讨论可以看作是怀特海价值生成机制的宏观层面。在宏观层面,最重要的是对价值生成原则的理解。

  四、机体宇宙的生成原则
  
  如果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被理解为强力与冲突的宇宙论依据,那么就不会有普遍的善。在存在的链条上,万物各有其位,普遍的仁慈又从何而来?怀特海认为,一定的强力是必需的,健康的社会主要通过共同理想的说服力量来凝聚,强力应被减少到最低限度。以科学唯物论为基础的宇宙观不能为现世生活的和谐与持续提供充分的证明。怀特海指出,应该把那些牢固地植根于审美经验、伦理经验和宗教经验的观念从一开始就纳人宇宙论之中。

  在怀特海的机体宇宙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永恒客体的具体化如何可能?现实事态的形成如何可能?机体的创生如何可能?每一个实际事态都是一个过程,它在形成自身时置身于一束事态之中,没有其他的事态它不能成其为自身,它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完成态,它把永恒客体的无限领域集中在有限的样态之中。怀特海认为实际事态的达成是通过“分级绽现”的方式实现的。“分级绽现”就是现实事态把某种非存在作为积极因素摄入到它“成己”的过程中去,它是错误、真理、艺术、伦理和宗教的根源。现实事态完成自我的“突变、中断、涌现”带着神秘性。正是因为神秘,世界才有魅力。然而,这个中断也是有根有据的,不是无端由的。对于永恒客体的可能性而言,它本来会形成其他的情况,却形成了这种现实过程。因为它摄入了特殊的样态所以成为了现在这个样子。每一种样态在其本性上都是有限的,它们受到谁的限制呢?每一种限制都是一种特殊的样态,对于全部样态而言,它们要受到普遍样态的限制,没有一种东西能与之相比。在怀特海看来,普遍样态的个体化受到两种方式的限制。

  一种是现实过程的限制,与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相对应;一种是先行价值的限制,与莱布尼茨的先在的和谐相对应。怀特海认为,第一种限制有三种形式:(1)所有事件必须遵守的特殊的逻辑关系;(2)事件遵循的特选关系,(3)在一般逻辑和因果范围内影响事件进程的特殊性。对于现实事态来说,上述三种形式的限制是先行于选择的限制条件;第二种限制条件是先行的价值标准,没有价值标准就没有活动样态的取舍,就不可能有价值的实现,被限制是价值呈现自身所付出的代价。纯粹的价值是可能性,现实的价值是受到特定限制的可能性。因此,现实事态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涌现过程。在怀特海这里,限制的原理成为了第一原理。

  依据怀特海的看法,关系模式是善恶的必要条件,情境是充分条件。数学是研究关系和模式的,因此数学的研究就有了最深厚的伦理意蕴。世界是一个整体性的现行事件(actual occasion),人是现彳了事件的分形元。个体与整体的同构性是它知觉机体宇宙生成的节奏和韵律、与世界息息相通的存在论基础。因为个体与整体的同构性,个体才能对世界的变化感而遂通,适时地参与整体的创生。怀特海的宇宙论提醒我们:经验中最原始的因素是“同情”,就是感受他者身上的感受;在理性和感知的深处,我们是情感的存在。

  怀特海洞察到了这样的真理:蕴藏在世界之整体和部分中的秩序和价值、世界的美、生命的激情、生活的平和、对恶的控制都是连在一起的。由于这一事实,宇宙展现了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创生过程。

  参考文献
  
  〔1〕一〔5〕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08, 104, 106, 107, 109.
  〔6〕D·格里芬。怀特海的道德哲学[J].曲跃厚译。求是学刊,2007, (4) : 36.
  〔7〕罗蒂。罗蒂与实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22.
  〔8〕一〔9〕程石泉。中西哲学合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69, 164.
  〔10〕一[12] John Goheen. Whitehead's theory of value. HiePhilosophy of Alfred North Whitehead [C],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53: 437, 677-678,679.
  〔13〕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1.
  [14]-〔16〕A. N. Whitehead. Science and Modern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3: 222,223,19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