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8342字

  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对于技术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国外技术哲学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而国内技术哲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是,技术哲学发展到当代,仍然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研究纲领。在技术哲学研究纲领问题上,发生在21世纪初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之争具有重要意义。这场争论是由张华夏教授与张志林教授发起,以“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论文(简称“张文”)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2期上,5个月后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7期,陈昌曙教授与远德玉教授采取了不同的进路、以“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论文(简称“陈文”)对“张文”进行商谈。本文将结合“张文”与“陈文”这两篇论文,对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一、何为技术哲学研究纲领?

  着名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这一哲学理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包括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内容:(1)由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构成的“硬核”;它是科学理论系统的基础或核心,对整个理论系统具有决定作用。(2)由许多辅助性假设构成的保护带。(3)消极保护硬核的反面启示规则,即“反面启示法”,这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4)积极改善和发展理论结构模型的正面启示规则,即“正面启示法”.这是一种方法论上的积极性、鼓励性规定。

  拉卡托斯把理论系列称之为研究纲领。他说:“被评价为科学的或伪科学的,是一个接一个的理论系列,而不是一个给定的理论。只有以科学理论系列为对象,才能说明科学理论发展的韧性和连续性问题。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一般是指范围较大的理论系列。如牛顿的研究纲领、爱因斯坦的研究纲领等。他有时也指范围较小的理论,如热力学研究纲领、洛伦兹研究纲领等。他还将研究纲领用于描述科学理论之外的理论,如哲学上波普尔的研究纲领、库恩的研究纲领等。还有”特殊的研究纲领,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笛卡儿的形而上学'.“〔2〕?笛卡儿的形而上学,即宇宙的机械论,它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巨大的钟表机械和旋涡系统,以推力作为运动的唯一原因,显然,笛卡儿的形而上学起着很有影响的启发性原则的作用。科学研究纲领也是科学范式。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它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所共同拥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由此看来,研究纲领是一个理论系统,包括信念、核心理论(硬核)、辅助假设与相关背景知识等,还包括形而上学规定或方法论原则。同时,一个有竞争力的研究纲领应当是一个理论系列,或处于一个不断推进问题研究之系列中,它具有理论上的预见性,而且理论的预见得到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就是技术哲学发展史上的研究范式。作者认为,一个真正学科意义上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这一技术哲学理论能够成为技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哲学的概念与理论,区别于以往的技术哲学理论,它对技术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科学哲学中,逻辑经验主义就是科学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成为一种研究范式,而且使科学哲学成为可能的一种基本研究范例。二是它能为哲学学界所接受,成为一种信念,它的确是一个哲学理论,形成了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方法,对技术哲学的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作用,包括正面启示或反面启示,这一条是针对技术哲学有被哲学边缘化的危险。三是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必须从一个角度解决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对已有的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有新的解决之道,或对解决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有崭新的阐发。

  四是对当代技术革命的结构和演化做出了合理解释,并对当代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有重要阐释。虽然技术包括经验、实体和技术知识等要素,但是,技术哲学研究纲领还必须揭示技术与技术革命的内在结构。既然这一技术哲学理论是一个研究纲领,它必然为其他技术哲学家进行后继研究,并不断推进这一研究纲领,形成技术哲学的理论系列。满足以上条件的技术哲学研究范例,就是一个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由于要求甚高,这一纲领可称之为技术哲学的强研究纲领。

  二、已有一个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吗?

  近代科学革命以来,技术突破原有经验传统,科学理性渗透其中,科学革命推进了近代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19世纪以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引起了哲学爱好者的关注。1877年德国卡普(E. Kapp, 1808-1896)出版《技术哲学原理》(Grundlinien einer Philosophic der Technik),标志了技术哲学的诞生。在20世纪,以工程师为主体的哲学爱好者,力图将技术哲学打造成一个真正的部门哲学,出版了更多的技术哲学的着作。如俄国工程师恩格梅尔(P.K.Engelmeier, 1855-1941年)的《技术哲学通论》(1912年),德国工程师基默尔(E.Zschim-mer,1873~1940年)的《技术哲学:论技术的意义和对技术谬论的批判》(1914年)、《技术哲学:技术的理念世界》(1933年),德国工程师、哲学家德韶尔(F.Dessauer, 1881-1963年)的《技术哲学》(1927年)等。

  美国哲学家米切姆和麦克主编的论文集《哲学与技术--技术的哲学问题读本》(1972年),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F.Rapp)的《分析的技术哲学》(1978年)等。

  除上面提到的技术哲学家之外,还有下述的技术哲学家的技术哲学思想构成了当代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构架。海德格尔(1889-1976)用”座架“(”集置“)这一独特概念来阐述技术的本质,埃吕尔(J. EUul,1921 -1994)关注”技术自主性“,芒福德(L.Mumford, 1895-1990)出版《技术与文明》(1934年),杜威(J. Dewey, 1859-1952 )持一种乐观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伯格曼(A. Borgmann, 1937-)提出”装置范式论“,伊德(Don Ihde)逐渐形成了后现象学技术哲学,芬伯格(A. Feenberg)致力于技术批判理论的研究。马克思(1818-1883)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伊德曾把埃吕尔学派与马克思学派、杜威学派、海德格尔学派并称为四大技术哲学学派。

  1956年,德国工程师学会成立了专门的”人与技术“研究小组,其中包括哲学工作委员会,于是,”技术哲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学会的支撑。美国技术史学会(1958年成立)所属的《技术与文化》杂志于1966年出版”走向技术哲学“专辑,是技术史学科对技术哲学的一次重要推动。1978年,美国正式成立”哲学与技术学会“(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Technology,简称SPT),同年出版学会会刊《哲学与技术研究》(Research in Philosophy & Technology),同年举行的第16届世界哲学大会确认技术哲学为一门新的哲学分支学科。从这一年起,技术哲学的学科才开始走上建制化道路,一些国家逐步成立了技术哲学学会。

  技术哲学的初期生长得益于工程师与技术史。

  只要我们愿意,还可以罗列更多的技术哲学家,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技术哲学家的着作或论文并没有在技术哲学的发展史成为一个支点,100多年来,技术哲学并没有像科学哲学那样”哲学“起来,这些所谓的”技术哲学“都比较”散“,更没有在一个研究纲领下进行更细致的推进和深挖研究,形成在一个研究纲领或研究范式下的技术哲学的理论系列,因此,技术哲学还是一种所谓的”文集哲学“.同样,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也缺乏会聚性,比如,中国技术哲学第十届年会的论文集以《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为书名,收录了这次会议的相关论文与论点,但没有一篇论文完整地论述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3〕到目前为止,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按照我们在上一节提出的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的基本条件,显然,目前各种技术哲学理论还称不上真正学科意义上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虽然有许多技术哲学家,但是,并没有一个技术哲学家的理论为其他的技术哲学家所接受,并推进该技术哲学思想。这表明,技术哲学还远没有成为学科意义上的研究纲领,还处于一个混战的局面。

  面对这一情况,一些国外技术哲学学者清醒地看到这一点。正如皮特(J. C. Pitt)等技术哲学家都已认识到,技术哲学应该把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与西方的主要哲学传统相结合。技术哲学现有的研究使得学界自身都”认识到自己所热衷于研究的技术,并不被认为具有哲学含义这一事实“.w这种研究继续下去的结果,”意味着我们将不再为其他的哲学学会所正式接纳,意味着我们的问题将不再被包含在合法的哲学问题范围之内,我们将不再是哲学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将滑向无足轻重的边缘“.拉普说,自己”已转移到了一种对技术的更为传统的哲学阐释上“,”我强调一种哲学上甚至理论上的思辨,而反对那种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的观点“.他在《现代世界的动力》(Die Dynamik der Modernen Welt,1994)一书中,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技术哲学解释必须依赖并且努力达到与哲学传统相结合。

  这种传统是任何哲学解释得以生存的沃土,如果不以此为基础,而试图重新建构技术哲学动力的根基,则是愚蠢的。〔5]国内的张华夏、张志林、桂起权〔6〕等着名科学哲学学者都明确指出,现有的技术哲学还算不上真正的哲学研究,STS研究还不是哲学式的研究。

  三、构建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应从何处入手呢?

  所谓技术哲学,就是关于技术的哲学研究,这是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简明说法。既然是关于技术的哲学研究,显然,技术是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为此,首先要对技术进行界定。技术与科学、工程、产业、社会有许多联系,但是,技术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我们必须直面技术本身(technology itself)。要在技术与科学、工程、经济、社会等关联中,确认出相对自主的技术。尽管技术有实践传统,但技术不等于技术实践、技术创新。回到技术本身,才能认清技术的本质。

  从古希腊到现代,技术概念从原来的生产过程中的技能涵义,扩展到工具、设备和技术知识。从古希腊到当代,技术的发展经过了经验层次(技能、技巧等)、实体层次(如机器、设备等)和知识层次(如技术理论、科学的应用、技术规则等)三个发展阶段,而且这三种形态的技术,即经验型技术、实体型技术与知识型技术又交融在一起。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实体型技术与知识型技术更为重要,而且,实体型技术都是基于知识型技术的。不认同知识型技术具有更高的控制力和重要性,那么,就永远无法掌握和创造出核心技术和进行自主创新。所谓核心技术,是指在一个技术体系中,该技术决定技术体系或技术产品的质量,具有控制整体技术体系的作用。从技术的组成来看,现代核心技术主要表现为实体型核心技术(表现为技术产品等)与知识型核心技术(表现为技术知识等)。质言之,核心技术就是人们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符号,创造技术人工物(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最关键的、最主要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独特的)技术知识和技术传统。技术哲学就是对技术本身的研究,它是对技术及其演化过程中最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的哲学思考。技术哲学是否研究所有的技术呢?显然不是。

  技术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研究不同于哲学研究,技术哲学必须从哲学角度对技术展开深入探究。1978年第16届世界哲学大会将技术哲学确认为一门新的哲学分支,这就深刻说明技术哲学必须承认哲学传统,而不是另起炉灶。

  从”张文“与”陈文“来看,他们都主张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说明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其目的在于界定技术。”张文“认为,”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不过技术这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体系。但是,”陈文“不完全赞同”张文“所提出来的”根本性前提“--”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因为把技术归之于知识体系,在词语上与technology提出时的原意一致,但可能与汉语讲到的技术不尽相同,与现实技术工作涉及的技术等不尽同一。^40”陈文“还认为:”技术就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人工过程或活动的本身,简单地说,技术问题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实践当然离不开认识,但不能归结为认识。“接着”陈文“提出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与社会精神文明,与观念文化领域(或’文化场域‘:)密切相关,技术主要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经济领域(或’经济场域‘),与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在我看来,仅强调技术是一个实践问题,这是有偏颇的。将科学主要与精神文明、观念领域等相联系,技术主要与物质文明、经济领域相联系,这种看法也不太妥当。比如,马克思早就讲过,科学是生产力,科学也必然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中,研究开发(R&D)成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把”技术“看作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人工过程或活动的本身“,这还是一种现象式的描述,并没有还原到技术本身。

  虽然现代技术表现为经验、实体与知识形态,但是,从本质上讲,现代技术根源于知识型技术。因此,构成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的出发点必须是知识型技术,而且知识型技术与现代科学又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正如布什(V. Bush)在《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这一着名研究报告中所强调的观点:”一个在新基础科学知识上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国家,它的工业进步将是缓慢的,它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将是虚弱的,不管它机械技艺多么高明。“
  
  四、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哲学研究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张文“强调:”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当然也是技术认识论和技术推理逻辑问题。不过这个问题目前研究得不多,正是学科的前沿问题。而不以这一点为核心的技术哲学将会与STS的研究融合在一起而失掉技术哲学的特殊性。“并发出呼吁:”技术哲学要转向技术知识论和技术逻辑的研究。“但”陈文“表示”不能完全同意“.在”陈文“看来,既然技术有不同于科学的特殊性,技术哲学有不同于科学哲学的学科特点,技术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与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有重要的区别,由此,他们确立了 ”把技术价值论作为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而且还认为,”我国要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要求把科技价值特别是技术价值论的研究和宣传放在首位。“一般来说,技术哲学起源于欧洲大陆。欧陆技术哲学家秉承人文派传统,关注技术的批判与伦理问题。技术哲学开始进人英美国家后,更加重视工程派传统,产生出了分析的技术哲学,关注技术的存在论与认识论问题。目前,西方技术哲学的发展渐呈多元化趋势。

  但是,技术哲学的多元化趋势并不等于没有核心问题。所谓核心(core),是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或本质。所谓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指技术哲学的最重要问题或本质问题。自技术哲学创立以来,技术哲学学科缺乏会聚性,没有一个共同接受的研究基础,因此,需要为技术哲学”奠基“,形成技术哲学研究的会聚性,形成技术哲学的基本共识,这是当前最为紧要的问题。没有对技术的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深入研究,不可能理解技术是什么(what)与为什么(why),更无法认知技术会如何(how)。必须打开技术”黑箱“,认识技术本身、技术实在、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结构、技术推理等问题。

  ”陈文“认为:”当前我国技术哲学研究头等重要的任务,恰恰是要在理论上正确地阐明技术的合理性程度,正确地说明技术的两重性,……凡此种种,都是技术的价值论的问题。“在我看来,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在中国,核心技术,特别自主创新是更为紧迫的问题。虽然技术伦理学研究属于技术哲学的内容,但它并不构成当代中国的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技术主要不在于对技术进行批判和规范,而在于对技术的理解与创新,特别是对核心技术的理解和创新。要对某一技术完全掌握,并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必须将某一机器或复杂的技术产品,进行分析,即从整体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并掌握每一部分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思路。技术的自主创新必须要有分析精神。从方法论来看,就是要用分析方法去解剖、学习和发明各种技术。现代科学中的还原方法也就是一种分析方法,还原论仍然是现代科学得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

  即使把技术看作与经济领域有关,经济学也正在与语言发生着关系。经济学家鲁宾斯坦(ArielRubinstein)注意到了语言与经济的重要关系,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学分析和博弈论经济学的语言问题。

  技术的研究必然涉及到行为主体(人或集体)与技术对象,即是人以及人们活动产生的结果。因此,技术哲学要研究人的技术行为并解释人们技术行为的社会后果。这必然涉及到人的维度、人与人的交往,这两者都与语言有关,换言之,经济学问题也与认识论问题相关。

  上一节的论证表明,现代技术的实质是知识型技术,由于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必须回答现代技术之所是,因此,就需要研究技术的认识论,包括技术演化的动力机制、技术思维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深入地研究技术存在论与技术价值论等等。可见,当代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技术认识论问题。

  技术认识论也包括技术推理、技术逻辑与技术预见等问题。因此,我基本赞同”张文“的呼吁:技术哲学要转向技术知识论和技术逻辑的研究。

  五、略论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研究内容
  
  “张文”提出技术哲学研究纲领:除了技术哲学的对象与方法之外,至少还包括下述六个方面的内容: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技术认识的程序论;技术知识结构论;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技术与文化;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㈤335-36而”陈文“提出了不同于”张文“的研究内容:”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还应当包括着技术哲学与科学哲学关系的研究,包括着要探讨技术哲学产生和演化的历史,技术哲学创始人的有代表性的着作和有奠基意义的观点;推而广之,还需要研究现代的科学哲学思想对技术哲学发展的影响,研究现代有代表性的技术哲学家。显见,“陈文”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涉及太宽,毕竟技术哲学不同于工程哲学与产业哲学、应当有比较确定的研究区域。

  一个真正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应当是一个技术哲学理论系列,从而技术哲学理论得到不断推进,对技术理论的更替或对重要技术的更替进行解释,而且对技术哲学的发展有启发性。根据前面四部分的论述,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必须为技术哲学的发展构建一个大致可以取得共识的基础,以便在一定程度克服当代技术哲学的“分散性”,质言之,从构建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出发点--知识型技术开始,着力解决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技术认识论问题。要解决技术认识论问题,最基本的方法是用分析方法,进而对技术哲学的有关概念和命题进行澄清,分析概念与命题构成的结构,建构技术哲学的“哲学”话语和问题域。这里的“分析方法”,既要借鉴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还要借鉴其他哲学的分析方法,这在于技术既有可以言说的部分(如实体型技术与知识型技术的显性知识等),它们可以用语言和逻辑进行描述;又有不可言说的部分(如经验型技术的隐性知识等),它们可以显示(Anzeige,或显现show)出来。在当前技术哲学发展情形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是对实体型技术与知识型技术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技术的涵义与本质。技术是什么?何为技术本身?技术的本质。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关系。技术与科学的划界。技术的构成。知识型技术与技术的关系。尽管对技术的定义有争论,但是,研究者应当从一个关于技术的定义、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特定视点出发,以此为逻辑起点,展开技术的细致分析,不然,仅对技术进行批判,进行病理学式的研究,那么,就难以推动技术哲学的发展。技术哲学的内在研究重于技术哲学的外在研究。

  (2)技术的存在论。技术的实在性与存在性。技术实在是什么?什么构成或生成了技术实在?技术实在论与科学实在论的关系。技术的结构实在与功能实在。技术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信息与技术实在的关系。

  (3)技术认识论。技术语言的特点。技术事实与技术命题。技术命题与技术知识的逻辑结构。技术知识的构成。经验型技术的特点与作用。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技术知识的演化模式。

  (4)技术逻辑与技术推理。技术与技术实践的逻辑分析。技术推理的模型问题。技术思维的机制。

  (5)技术设计。技术设计的前提。技术设计的概念分析与逻辑分析。设计的表达。设计过程的认知问题。

  (6)技术解释、技术预见与技术创新。技术解释的认识论前提。技术革命的结构。技术预见的结构。技术控制问题。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的逻辑,分析的技术创新。技术变革的动力机制。

  (7)技术哲学的方法论。当代技术哲学的研究首先要确立技术哲学的共同起点,哲学的分析方法就具有这一重要功能。需要借助分析方法,对技术哲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逻辑分析和澄清,为技术哲学的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技术实践中的方法论问题。技术检验的方法。技术方法论中的分析方法的哲学问题。分析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优长之处。

  (8)分析的技术价值论。技术伦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这里的技术价值论研究也必须从分析方法角度展开分析,比如,伦理推理。

  本文在第十四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和首届南方技术哲学论坛进行了大会演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感谢各位学者,特别是中山大学张华夏教授、东南大学吕乃基教授提出的意见。

  参考文献
  
  〔1〕〔2〕[匈]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欧阳峰,范建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陈凡,田鹏颖,陈红兵主编。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中国技术哲学第十届年会论文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