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科学哲学的发展应从辩护、批判走向审度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8 共2925字
论文标题

  9 月 6 日,哲学分析论坛“从辩护到审度 :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此次论坛由《哲学分析》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共同主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 40 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此次哲学分析论坛着重评论刘大椿教授提出的“科学哲学的发展,应该从辩护、批判走向审度”这样一种观念,以期通过探讨,对当下应当如何看待科学的问题加以澄清,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给予促进。

  看待科学:应实现从辩护、批评到审度的转换

  对于审度观的提出,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哲学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之后,探寻自身发言权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学界可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展开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构建具有中国语境、中国问题的科学哲学。
  东南大学教授吕乃基在“马克思‘两条道路’视野下的科学哲学”的主题发言中提出,中国科技哲学界在厘清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面临两大挑战和机遇:其一,发展中国的“地方性”科学哲学;其二,关注并参与“新科学”。
  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在“走向第二种科学哲学”的主题发言中表示,问题还不是超越“批判的科学哲学”直奔“审度的科学哲学”,而是要在哲学意义上,把另类科学哲学(他称之为“第二种科学哲学”)建立起来。 现在建立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科学哲学,正逢其时, 但究竟是走向还是走出批判的科学哲学,还需要探讨。
  清华大学教授吴彤在“评刘大椿的‘另类科学哲学’思想”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对另类科学哲学思想的讨论,有三点值得商榷:另类科学哲学的内涵和外延、把海德格尔和 SSK 放到另类科学哲学里讨论是否合适、应该如何看待相对主义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孝廷在 “辩护时难度更难———关于科学哲学之审度策略的‘审度’”的主题发言中表示,“从辩护到审度”的探进,为当代科学哲学的纷争提供了一个带有东方特色的策略,是一种健全理性的态度———更“客观”,很少偏向;更全面系统,体现更好的完整性;更深刻。 但审度由于其“高阶”态而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比如,审度怎样介入已有的学术论争等。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在“超越辩护与批判:寻找科学哲学反思的新取向” 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刘大椿教授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就开始寻找科学的哲学反思的新取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论着的发表,这种哲学探索的新取向逐渐明晰,那就是超越辩护和批评的激烈辩驳,确立“一种比较宽容的、平和的、但不失基本坚持的科学哲学倾向”,实现“对科学从辩护、批评到审度的转换”。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成素梅在“科学哲学:脉络与走向———兼评刘大椿的科学哲学观”的主题发言中表示,“从辩护到审度”不只是视域的转换,更是立场与态度的根本变革,具体表现在从过去的一元视域转向多元视域,从过度批判的立场转向理性理解的立场,从要求科学绝对为真的理想态度转向允许科学有条件为真的宽容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段伟文在“从科学活动论到对科学的审度”的主题发言中指出,“从辩护到审度”的观点既是对当代科学哲学日益关注具体科学与科学的实践性这一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中国科学哲学家对此趋势做出的重要回应之一。 对科学的审度,要回到“科学的客观性”与“它被社会承认的相对性”, 寻找第三条道路以超越极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虚假的两极对立。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肖显静在“科学以及科学文化的‘文化缺失’与‘文化回复’———刘大椿教授的《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读后”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刘大椿教授的“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一文,揭示了霸权式的科学文化如科学主义造成的文化缺失,提出让科学回复文化,回复科学的文化本性。 他认为,必须消除科学主义的文化霸权,明确科学以及科学文化的文化地位,针对其“文化缺失”,进行“回复”,使其回归人文和自然。

  学者热议:或为中国科学哲学发展新机遇

  与会者认为,作为一种哲学思考,审度观的提出,在科技发展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当下,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科技发展与公共政策、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唯科学主义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讨论时,清华大学教授蒋劲松强调,刘大椿教授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回顾科学哲学史基础上的,有着强烈历史意识的科学哲学观,是科学哲学的反思、总结和超越。 审度肯定是一种态度,但是它同时意味着一种纲领,体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观,当然在不同的研究者身上,对这种纲领的把握会有不同的侧重。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孟建伟表示,另类科学哲学其实是文化问题,强调文化指向。 从哲学来讲,它涉及到人和文化的问题,比传统的科学哲学的哲学意义更高。 而审度的科学哲学的走向应该是科学文化论,可以称之为科学文化哲学,这应该是第三种哲学的研究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治立表示,从科学哲学的发展来看,审度观的提出,是对科学哲学的辩护与批判的一种“综合的把握与回应”。 “审”应该说包含了传统科学哲学的意味,“度”应该说是对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回应。 审度作为科学方法论中的一种方法向度,不能代替科学哲学的所有方法,能不能成为一种理论,还需要看今后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永谋表示,作为《思想的攻防: 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以下简称《思想》)的作者之一,他表示,研究另类科学哲学可以看作对科学哲学学科基础的扩充,或者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而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国内的科技哲学学界应该如何做,很值得深思。

  回应:审度是一种取向而非新哲学理论

  针对主题发言和讨论,刘大椿教授作了概要的回应。 他表示,对于另类科学哲学的内涵和外延问题,确实应该弄清楚。 所谓另类科学哲学,实际上是把对正统科学哲学的解构作为它的标志,或者说重要内容。 以费耶阿本德为例,他后来所主张的应算作另类科学哲学。 按照他的语境去分析,费耶阿本德的那些另类观点是容易理解的,但要在当下拿出来让人们接受却是有疑义的,例如“科学和巫术是一回事”,诸如此类。 费耶阿本德对科学哲学的基本取向是解构,尽管他最初属于正统科学哲学,但是后来抛弃了正统科学哲学,从中杀出来,变化很大。至于另类科学哲学的外延,肯定还有很多应属另类的观点没有在《思想》中讨论,需要进一步探讨。 但在中国的语境中,《思想》让另类科学哲学走到台面上来了,这应当说是一个进步。
  针对“到底是走出辩护的科学哲学,还是走向批评的科学哲学”的问题,刘大椿教授表示,“走出辩护的科学哲学”在当下还是必须做的;至于走向批评的,或者说绝对批评的科学哲学,并不是唯一的进路,现象学的科学哲学可以作为一个可能的方向。 审度的观点并不一般地否定某一个解构的、另类的科学哲学,而是主张在不同的语境下,要有不同的态度。 审度是一种取向,所谓第三种科学哲学,只是一个取向,并不是要塑造一个新的、完全不同的科学哲学。 审度的结果在某些方面或许与辩护或批判是相同的,却做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作:引进并作为借鉴,而且做出权衡和选择。
  针对科学文化和文化科学的问题,刘大椿教授表示,科学文化是随历史变化的。 在文艺复兴时代,在科学主义时代,以及在当下,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文化科学是什么? 文明渗透到一切领域才成其为文化。 科学没有文化意味着科学没有把人们今天所认同的那种文明精神渗透到科学里去,也没有把科学的文明因素扩展到其他领域。 简而言之,科学在当下的时空背景中变得没有文化了,文化科学就是让科学有文化。 要让科学有文化,就要让科学变得文明,即符合人性,具有人本精神。 要让科学有文化,这也是审度所达到的结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