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及其完善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9 共1876字
论文摘要

  “低碳经济”提出的人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卞张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卞要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为核心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竹能力的可持续性强的经济。
  
  从环境保护立法看,我国旱在1989年就已经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减排,我国又先后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实施、《可再生能源澎、《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碳减排提供了基本保障。其中《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于2009年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修正案加人了对风能、太阳能光伏等低碳产业的扶持政策。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2009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确立和进一步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的规划、治理恢复方案、治理恢复保证金、监督等相关制度。目前《能源法》正在起草中。我国还将在下一步适时修改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人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澎 ,《电力法》等法律,抓紧制订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另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和低碳经济有关的约束性日标文件,如减缓气候变化的侣丁能中民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民期发展规划》、《核电中民期发展规戈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侣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劝、侣丁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一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戈))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显示了中国政府实现低碳发展的决心,也为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
  
  尽管低碳经济有上述法律法规以及约束性文件加以保障,但是与一些走在前列的国家相比,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方而仍有还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低碳经济立法在体系上还并不完善。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卞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位,仅有一部正在审议中的《能源法》对中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法律地位问题就比较模糊。我国在完善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立法方而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如在立法技术上要特别加强可再生能源法的强制性规则的构建。在立法内容上或通过财政税收制度鼓励绿色发电,或为清洁能源的使用提供补贴和资助,或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或增加可再生能源应用方而的规定等。
  
  其次,我国环境法起步较慢,很多环境法律还是沿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如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原则性内容过多,在一些重人问题缺乏统一的硬性指标,缺乏足够的操作性,这也是导致中国目前环境执法(包括能源领域)效果不佳、环保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依法建立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低碳标准"。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一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还将通过人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巧%左右,并通过植树造林使森林而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要实现这些低碳日标,就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和创新,需要将适合中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标准”通过立法将其法制化、规范化。使其成为国内外企业在我国开办或准入相关产业、行业的法定条件,从而使得低碳经济在我国持续、健康的发展。
  
  最后,借鉴关国、日本的立法经验,探索我国的碳税立法。我国现有的能源价格没有把化石燃料中的碳的社会成本计算在内,忽略了每吨碳排放所可能带来的环境损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尽快借鉴国外的成功的碳税立法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适时推出我国的碳税立法。通过开征碳税,将化石能源消费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纠正能源价格中存在的价格扭曲现象,减少能源消费,刺激竹能产品需求,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
  
  【参考文献】
  1 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2 压贵阳.低碳经济—中国之选J.中国石油石化,2007(13)
  3 马学禄.低碳经济二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