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农产品低碳化流通中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北方经贸 作者:王雨婷;刘佳俊;王旭琼
发布于:2020-02-17 共4721字
低碳物流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八篇:农产品低碳化流通中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近年来, 物流专业化运作及冷冻冷藏食品消费迅猛增长, 我国农产品物流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但其基础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巨大浪费及安全隐患, 其负外部性也制约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呈现区域不平衡;主体多元化、缺乏龙头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应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能源结构, 使用新技术;优化流通模式, 加强供求对接。
 
  关键词:农产品; 低碳物流; 策略;
 
  农产品因其特殊性, 在流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负外部性、流通效率较低、流通成本较高、安全问题突出、损耗难以控制等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农产品低碳化流通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物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研究集中在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成本降低等问题, 后期开始关注绿色环保物流技术改进及物流对环境的影响。John·Crowe (1901) 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 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和费用, 揭开了认识农产品物流的序幕。L.H.H Weld分析了物流在创造产品市场价值、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卡维纳图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建立了总成本—价值二维模型, 强调应通过减少重复作业、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经济效益。Van Der Vorst考察了食品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产生的原因, 提出供应链成本主要源于供应链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 信息沟通体系的整合会对降低物流成本有明显促进作用。
 
  国内农产品物流研究起步较晚, 侧重以理论指导农产品物流实践, 并就区域范围内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胡小平、尹志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流通费用是决定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杜小芳认为农产品的配送方式影响到农产品经营效益, 利用生鲜农产品物流精益生产 (JIT) 配送获得的整体效益高于传统配送;周欢等认为, 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需要构建基于Internet的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孙迪迪等着重提出了农产品物流优化对策, 包括加强农超无缝对接、增强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建设等。汪旭晖、张其林通过分析农产品电商, 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O2O模式, 认为可以大幅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唐建荣等对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进行了SWOT分析, 并借助于改进后的CLPV矩阵分析模型, 为农产品物流有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选择。李明、王静等研究了国内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模式, 国外主要有东亚、北美、西欧模式, 国内主要有市场主导、政府主导、政府扶植三种模式。杜明军认为, 未来的物流企业将面对一个全面范围的低碳经济环境, 企业的生产运营也将面临一个能源资源使用更为稀薄和碳排放量更为严格的市场环境, 通过市场引导或政策规定企业必须减少或承担其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负效应。
 
  (二) 研究意义
 
  2016年, 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二千二百亿元, 仅阿里平台完成农产品销售超过一千亿元, 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40%, 农产品物流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 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为19%, 而美、日则分别为90%、98%, 农产品流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 缺乏科学统筹规划, 需大量建设、使用冷藏设施设备, 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及信息处理等环节管理粗放、物流效率低下, 能源消耗大幅增加, 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中国在2009年世界气候峰会上承诺, 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物流的主要环节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 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2013年, 交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耗比例已经提高到8.35%, 在各行业中增速最快, 国务院已把交通运输业确定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 将在“十三五”期间着重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加大对地方节能减排考核力度。在农产品物流的巨大需求和低碳驱动的外部制约下,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面临巨大挑战。
 
  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业的重要分支,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产品低碳物流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其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运输车辆尾气排放, 不仅可以为物流企业节约运行成本, 带来直接的财务效益, 也是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行业服务增加值、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其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等发展方向, 也是物流业结构调整、向高级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可为整个经济系统的合理运行以及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支撑, 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一) 农产品物流发展呈现区域不平衡
 
  中西部地区农产品非常丰富, 电商的兴起推动了农产品销售,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活动高度集中在交通发达的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流通体制不完善, 物流难以支撑农产品市场的井喷式需求。
 
  (二) 主体多元化、缺乏龙头企业
 
  农产品物流主体有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 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数量过少, 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 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竞争力。缺乏具有实力的核心企业协调各方利益。
 
  (三) 基础设施不完善
 
  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缺乏相对专业的、大规模的、能够覆盖整条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冷库容量及冷链车辆等设备无法满足冷链需求, 冷库及冷链车辆的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在新形势下, 农产品低碳物流提高了仓储、运输、配送、加工、包装等物流环节的效率及集约化运作水平, 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与企业形象, 还可有效规避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同时, 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 在降低物流成本,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 实现农产品物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低碳物流是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与新能源研发等手段, 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 在力求降低成本, 保证农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强调农产品物流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影响制约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 硬件因素
 
  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从数量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节能环保型车辆、仓库比例过低, 不仅难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与新鲜度, 而且浪费了大量能源, 由此造成农产品保鲜储藏比例仅为20%, 加工比例不足10%。GPS货物跟踪、RFID标签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行业中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货源组织不力, 空载、空返率居高不下, 无效碳排放增多。
 
  (二) 软件因素
 
  “互联网+”背景下,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仍比较滞后, 信息设备配备不够齐全, 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 供需信息难以有效传递及共享, 农产品流通存在盲目性。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功能很少, 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发布网站, 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 降低了农产品物流中信息流动、资金流动、实物流动的效率。
 
  (三) 管理因素
 
  对农产品物流的规划管理力度不足。农产品物流各运输方式间信息交流与功能协调较弱, 对农产品物流的低碳化运输缺乏统一的战略目标, 力量分散, 沟通衔接不良。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物流活动监控管理不到位, 规划协调程度低, 权责划分不清。同时, 地方低碳环保投入及实施力度不足。近年来, 各地政府对低碳、环保认识提高, 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因素, 农产品物流相应的节能减排的政策、执法监督体系、审核制度与激励措施仍不完善, 对农产品低碳物流的扶持力度不足, 造成了农产品物流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局面。
 
  四、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经验及启示
 
  荷兰、英国、美国、加拿大及以日、韩等国, 虽然国情不同, 农产品流通模式也各有特点, 但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流通及物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发展农产品低碳物流的理念、政策顶层设计、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有可借鉴的经验。
 
  (一) 政府大力扶持、高效管理
 
  在农业方面投入巨资, 统筹安排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并组织方案论证, 投入资金。因此,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发达, 设备先进, 可实现低碳化运行。政府通过立法、审核认证, 协会及企业通过建立标准体系、管理体系、产品召回等各个环节, 建立较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就运作流程、管理及质量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 同时进行宏观调控及市场化管理, 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造成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条件。
 
  (二) 信息化程度高
 
  以市场为中心, 形成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对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等。信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同时, 在行业协会的引导和支持下, 使用条形码等追踪农产品的销售、物流情况。近年来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的高新技术回溯 (tracing) 系统确保企业掌握市场变化, 对农产品在供应链流入、流出进行有效管理。
 
  (三) 注重高效流通模式及产业链整合
 
  欧洲国家信息网络发达, 农产品贸易、物流非常活跃。以公益性的批发市场为主, 在众多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下, 农民为会员建立了多品种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网络。日韩农产品生产、物流集约化程度不高, 因此建立了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生产总量的80%-90%流入批发市场然后供应给消费者。美国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物流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 农产品大多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批发商销售给工厂, 直接销售的很少。
 
  五、对策及建议
 
  (一) 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完善针对农产品物流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 确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 引导、约束物流企业的行为, 为发展农产品低碳物流提供法律依据;规范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职业道德要求, 逐步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稳步推行能源价格改革, 形成能反应资源稀缺程度、供求现状与治理成本的价格机制;针对农产品物流的节能减排实行财政、税收等激励措施, 对使用低耗、洁净的能源技术、运输工具等方式的物流企业进行减免或补贴, 或针对能耗与碳排放量征收碳税,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农产品物流低碳化发展。
 
  (二) 优化能源结构, 使用新技术
 
  注重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研发和应用, 积极应用于农产品流通运输过程中, 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其次, 采用大功率输电技术, 减少煤电运输, 发展水运和铁路作为物流干线网, 改善农产品物流中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方式, 科学统筹, 合理地联合运输, 坚持开发清洁能源, 逐步代替化石能源。
 
  (三) 优化流通模式, 加强供求对接
 
  大力发展电商大平台为基础的网络销售, 实现固定网点集中分布、流动网点作为补充, 以中小型网点为主, 以县城为中心, 集镇网络为骨干, 联系乡村分散网点并与农产品采购网络结合的新型三级流通格局。强化共同配送, 拓宽和规范农产品零售市场渠道, 以农超对接为突破, 实现超市农产品销售等新型业态。
 
  参考文献
  [1]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8 (21) .
  [2]李杨, 韦恒.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
  [3]王殿安.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 2013 (6) .
  [4]杨涛.低碳经济下的多运输方式物流网络规划[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1 (10) .
 
  注释
  12018年第5期
点击查看>>低碳物流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原文出处:王雨婷,刘佳俊,王旭琼.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8(05):26-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