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低碳消费行为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在众多阶层群体中, 高校学生数量众多, 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将来保护环境的主体。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高校学生为低碳消费研究对象, 从国内外关于低碳消费的理念入手, 分析低碳消费的内涵、特征和现状。选取部分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校园低碳消费的影响因素。文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 提出引导大学生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 大学生;
1 低碳消费的相关研究综述
1.1 低碳消费的内涵
低碳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低碳消费是一种共生型的消费方式, 以“低碳”为导向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 低碳消费包含以下要点:一是消费者在消费品消费中, 要选择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 在产品选择上尽量有利于大众身体健康;二是在消费行为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于资源要尽量做到循环利用, 不要造成对环境的二次破坏;三是消费者转变消费理念, 要认识到低碳消费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要和安全健康, 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追求与环境互利共生的生活方式[1]。在我国低碳消费是日益枯竭的能源资源、国际减排压力, 以及一些不合理消费方式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2009年, 陈晓春等人提出了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 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 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 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 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 即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 即转向消费新能源, 鼓励开发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 拓展新的消费领域[2]。低碳消费方式是在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消费方式, 是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出发, 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而采用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3]。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也是一种更加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是一种解决人与环境的危机, 能够实现更加公平、均衡的消费方式。
1.2 低碳消费的特征
(1) 低碳, 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尽量使用低碳产品或者低碳材料,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低碳消费的基本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与自然环境共生友好发展。
(3) 健康。健康是人类对消费的基本要求, 低碳消费要求人们改变对物质消费的过度依赖, 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协调发展, 更加重视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
(4) 节约。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 人们对于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加剧, 这不仅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也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要倡导节约型社会, 减少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5) 公正。低碳消费要求对个人包括下一代人都应平等的享受环境、消耗资源, 倡导每一个公民不过度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 个人的消费不损害他人消费的权利, 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以“低碳”为主导的健康又环保的生活方式, 例如, 空调调高一度、选用节能灯、使用完电气关掉插头、选用节能洗衣机、纸张双面打印、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不买不必要的服装等, 这些消费行为不仅可以减少碳的排放以改善环境, 更有益于健康, 进一步可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1.3 低碳经济与低碳消费的相关性
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变化, 人们开始关注由于经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 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 各国都在寻求一种“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低碳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 随后在“巴厘岛路线图”和《京都协议书》等相关国际会议中得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各国分别提出了“低碳”发展战略, 中国也积极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200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 (APEC) 提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国家总理温家宝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将比2005年再下降40%-50%。世界各国面对国际减排压力及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 都在积极寻找一条减少碳排放量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这“三低三高”为主要特征, 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4]。
2 南京市江宁区高校学生低碳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南京高校众多, 在低碳消费群体中大学生成为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消费群体, 因此研究其低碳消费行为对倡导低碳消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宁区高校学生低碳消费问卷调查分析:
(1) 调查目的。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直观地反映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低碳消费的认知, 运用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消费的心理和低碳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探讨高校大学生低碳消费的影响因素, 找出目前高校学生低碳消费存在的问题, 为南京在高校推广低碳消费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或建议。
(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南京市江宁区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选取了南京市江宁区16所高校, 这些高校有本科院校也有高职高专院校, 有公办性质院校也有民办院校, 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南京市江宁区高校学生低碳消费现实状况。
(3) 调查内容。
针对南京市江宁区高校的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调查,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调查内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主要有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学校、每月生活开支;调查对象对低碳消费的认知, 以及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到低碳消费;高校大学生群体心理因素和具体低碳消费购买行为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 需要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并对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检验, 正式发放的调查问卷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以上三个主要问题。
(4) 调查样本构成。
以南京市江宁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包括有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涵盖了理工科院校、文科类院校、医学类院校、艺术类院校等16所高校。调查问卷主要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发放, 此外团队小组成员还到江宁区各大高校的教学区、食堂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 收回问卷756份, 剔除30份无效问卷, 有效问卷为726份, 其中专科生280人, 本科生357人, 研究生89人。
3 南京市江宁区高校大学生低碳消费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对江宁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低碳消费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58%的接受调查对象对低碳消费这一概念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 这说明高校的大学生在低碳消费认知方面还是有其先进性的, 但也有28%的同学根本没听过或者不了解低碳消费, 在校大学生更关注专业学科知识, 对低碳消费的理念认知不够, 导致很多非低碳行为的出现。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
3.2 大学生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
从目前调查结果来看, 在江宁区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 有612名同学表示支持低碳消费, 他们认为低碳消费可以保护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明确表明不支持的仅为12人, 他们认为低碳消费自己会付出更多成本, 会影响自己生活质量;对低碳消费表示不确定和中立态度的的102人, 这部分同学不确定或者中立的主要原因是对低碳消费还缺乏了解, 显然低碳消费在高校的宣传还存在不足。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
3.3 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分析
低碳消费理念正在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但是低碳消费高行动率的比例还是偏低,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的学生在低碳消费理念的倡导下能够身体力行的贯彻低碳消费, 有48%的学生知道低碳消费的重要性, 但却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很难完全做到低碳消费, 还有20%的学生非低碳消费。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低碳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应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合理消费、低碳消费的引导。如图3所示。
图3 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行动率
4 南京市江宁区高校实施低碳消费的建议
南京市江宁区早在2005年就提出“建设全国生态区”的目标, 为了让市民了解低碳和低碳生活, 践行绿色消费, 江宁区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在全区倡导低碳消费背景下, 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低碳消费建设。我们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从低碳消费意识、低碳消费活动和低碳消费文化这三个层面对南京市江宁区高校实施低碳消费给出建议。
4.1 提高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
4.1.1 低碳环保理论与教学内容相互渗透
提高大学生低碳意识要求高校构建一个低碳环保价值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要以正确的消费观、自然观、财富观以及生产观等为重点内容。高校的培养重点不仅要放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更应该以某一主导价值观为引领, 将低碳环保的多种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搭建, 从而构建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培养理论体系[5][6]。
以往大学的课堂教育主要侧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 在全民都倡导绿色、低碳的背景下, 迫切需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要载体, 将低碳环保理论渗透到高校教学之中。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他们在高校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并将其作为所有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低碳环保理论, 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低碳消费的认识, 提高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
4.1.2 多渠道开展低碳消费宣传活动
宣传低碳消费需要学校和政府部门共同配合。学校是宣传低碳消费的主要阵地, 而政府部门也承担着宣传环保理念的责任。
从学校的层面来讲, 学校有学生会和各大学生社团, 在宣传方面非常占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平台进行低碳消费宣传, 比如横幅、海报、校报、广播电台、电子网页等。例如复旦大学专门建立了低碳网站, 透过该网站向广大同学们宣传低碳消费。在丰富校园文化同时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低碳消费之中, 使大学生能够在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更关注他人、社会以及整体环境的发展。[7]
政府部门宣传低碳理念不只局限于某个学校或某个小区, 而是应该全方位进行低碳消费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目前广大群众对低碳消费认知还存在不足, 政府部门利用电视、报刊杂志、广播以及网络等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宣传低碳知识的活动, 在大众范围内普及低碳消费知识, 引导社会各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举办各种低碳消费体验活动, 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4.2 倡导大学生积极开展低碳环保活动
4.2.1 开展低碳环保课余活动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课堂接受教育, 还有很多课余活动可以参加, 这也可以成为高校实践低碳消费的一个途径。例如2010年上海大学环保社团联盟主办了“管住你的嘴-低碳生活请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的低碳校园活动;北京12所高校举办了“低碳我们在行动”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此外还有各大高校举办的“低碳出行知识讲座”、“低碳英语辩论赛”等活动, 这些环保课余活动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寓教于乐, 由此可见大学生党团组织、各种社团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些都可以成为校园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元素。因此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党团组织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的环保意识教育[8]。
4.2.2 开展低碳消费科研活动
科研是形成教育理论的基础, 目前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视科研工作, 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思想, 但是系统的低碳消费研究并不多。低碳消费的推动发展和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培养都离不开相关科研活动作为必要的支撑。因此, 高校要支持广大师生积极开展低碳消费的相关科学研究活动。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 组建低碳消费行为研究团队, 为科研活动予以经济上的支持, 实施科研工作奖励办法, 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要在高校中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相关的应用技术科研项目, 通过对优秀低碳环保科研应用项目的研究与推广, 从而使高校更好地在我国低碳环保科技研发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9]。
4.3 建设低碳消费文化
4.3.1 建设低碳消费社会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社会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低碳理念其实与“天人合一”紧密相连, 都提倡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传统思想就是我们当今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消费社会文化的建立要转变思想观念, 使人们意识到现在的环境恶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转变人类生存发展观念;通过技术、制度和能源创新,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低碳生活方式, 自觉爱护地球, 保护环境, 将低碳消费落实到行动中。
4.3.2 建设低碳消费企业文化
企业是商品的提供者和能源消耗者, 也是低碳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企业打造低碳消费文化, 能够将低碳消费更好地推向市场。目前市场倡导低碳消费的企业数量不多, 但是逐年增加,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低碳经济和商业价值不矛盾, 企业要建立良性发展模式, 必须从传统模式转变为低碳经济。
低碳消费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应该具有低碳生产的社会意识, 一是生产观念要低碳:企业要推动技术创新, 能够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低碳产品的性能, 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二是销售观念也要低碳:加大低碳产品的宣传力度, 通过广告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 逐渐培养低碳消费者市场。
4.3.3 建设低碳消费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 是一个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南京市江宁区有几十所高校, 各大高校形成了不同的校园文化, 如东南大学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师范学堂, 1916年始设工科, 是一所综合大学, 它的校训是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典出《礼记·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他的校训是精业济群。由此可见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得校园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校园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 高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高等院校低碳环保教育的滞后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软肋, 扩招使得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于快速增长的大学生群体需求, 这一度引发了各地高校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校园规模的扩大上, 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在选址上通常都处于郊外, 相关的配套设施较为欠缺, 新校区的建设一旦对于环境问题缺少思考, 那么极其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10]。因此, 高校应该以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引导建设校园和校园文化, 按需开发。
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品德有重要影响。润物细无声, 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高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 应积极推进节水、节电、节气、节材等工作。在校园景观建设方面, 提高校园绿化面积, 创造出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
低碳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低碳消费观念, 形成主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消费。
参考文献
[1]刘阳.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陈晓春, 谭娟, 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 2009 (4) .
[3]刘敏, 刘焕新.湖南发展低碳消费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4) .
[4]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经济, 2010 (34) .
[5]雨霞, 孟新宇.浅析高校德育中生态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2) .
[6]陈润羊, 齐普荣.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 2007 (1) .
[7]Tanner C., Kast S.W.Promo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Determinants of green purchases by Swiss consumers[J].Psychology&Marketing, 2003 (20) .
[8]陈志刚.高校环保社团引导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8 (4) .
[9]胡雨霞, 孟新宇.浅析高校德育中生态意识的培养[J].高教研究, 201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