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自学论文

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自考的作用分析

来源:成人教育 作者:姬睿铭
发布于:2018-06-21 共8324字
  摘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国家重大的制度创新,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基本形成特色的文化范式:垂直纵向、运行规范的考试文化;面向成人、按需设计的课程文化;开放合作、形式灵活的助学文化;角色认同、自律求实的自学文化。为推进文化繁衍, 应加强文化根基的培植:主管部门应统筹规划, 加速政策转型;主考院校应担当主考责任, 发挥主考作用;助学机构应保证助学质量, 正确体现教育功能;学员应坚持本体价值取向, 提升学习的自我驱动力;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扩大文化辐射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自学考试; 文化; 范式; 流变; 繁衍;
 
  Abstract:As a major national system innovation, Self-taught examination formed cultural paradigm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in a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the test culture of vertical, standardized operation, the curriculum culture of for adults, course culture on demand, the educational culture of open cooperation and flexible form, and the self-taught culture of role recogn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cultural reproduc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found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licy should be planed and accelerated by competent department. Major examiners should take the lead exam and play the role of the examiner. Educational quality should be ensured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should be correctly displayed b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tudents should adhere to the ontologic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enhance the learning self-driving forc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created 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ultural radiation should be expanded by society.
 
  Keyword:self-taught examination; culture; paradigm; rheology; reproduction;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由于时空的流变和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前自学考试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危机。从文化层面审视、推进自学考试, 是一种巩固和扩大自学考试积极效应、促进自学考试健康发展的创新方案。
 
  一、自学考试文化范式分析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具有文化的基本属性, 也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范式。自学考试制度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基本形成了独特的考试文化、课程文化、助学文化和自学文化。
 
  1. 垂直纵向、运行规范的考试文化
 
  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高等教育考试。作为国家权威的考试制度, 自学考试有着垂直纵向的组织管理机构, 从上到下有全国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省级自考委员会、地市级自考工作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又有相应的办事机构:全国自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省级自考办事机构、地市级自考办事机构、县级自考办事机构。各级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既接受上级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领导, 也接受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1]
 
  自学考试学员的学习成果最终要以国家考试来认定, 国家考试在自学考试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自学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考务考籍管理制度, 保证了作为国家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各级自考委 (办) 始终执行高标准、严要求, 并细致操作, 对命题、制卷、考务、助学、数据信息等自学考试相关的各项工作均制定了工作标准与制度规范, 确保工作各环节均有章可循。各级自考委 (办) 非常重视确保命题和试卷安全、严格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绩、加强对主考学校和民办助学机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
 
  自学考试通过国家考试认定自学者的学历, 将大量自学有成的公民由潜在人才变成现实人才。这种国家考试人才选拔机制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创造了条件;为民族素质提高、学习型社会建设创造了条件;为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创造了条件。
 
  在国家考试、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三因素结构体系中, 国家考试处于主导地位。自学考试通过国家考试将原本分散的个人自学行为组织起来, 将原本无序的社会助学行为统一起来, 各级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
 
  2. 面向成人、按需设计的课程文化
 
  自学考试是高等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 尽管在校学生也有参加自学考试的, 然而, 参加自学考试的大部分学员是以年龄阶段属于成人、职业阶段属于职业后为特征的学习群体和受教育群体。作为一种基于继续教育、为了学员发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 自学考试始终坚持按需设计的课程文化理念, 不少主考院校把满足学员学习需求作为贯穿工作的一条主线。
 
  许多主考院校根据社会需要打造职业型人才。在教育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活动中, 许多主考院校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型人才, 定位于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许多主考院校在专业设置前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员需求调研, 开展自学考试生源流向、报考偏好、流失考生聚类分析等研究, 掌握考生的报考规律, 有针对性地设计专业类型和课程方案, 不断提高课程设置和课程变革的有效性。
 
  许多主考院校注重教材编写工作, 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不仅有文化类、理论类课程, 而且有技能类、实践类课程。教材编写打破学科类系统知识编写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线索、以案例为载体的突出职业类实用技能的编写方法。
 
  3. 开放合作、形式灵活的助学文化
 
  为了提高学员自学的效率和效果, 给予学员必要的助学指导是自学考试制度设计的重要方面。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和一些具有基本办学条件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为自学考试学员提供相应的咨询、学习指导和实习训练 (包括基地) 服务。这些助学机构的长期助学活动逐渐形成了开放合作、形式灵活的助学文化。
 
  许多助学机构不仅聘请高校的名师传授文化理论基础知识, 讲解教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而且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传授实验、实践的操作技能, 讲解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开放的师资来源给学员带来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技能知识。这些主讲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造诣, 而且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许多助学机构主动探索灵活的教学形式, 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活动采用了系统讲解、专题讲座、实验指导和师生互动等方法;线上教学活动采用疑问解答、作业评价、同伴交流、模拟考试和虚拟实验等方法。
 
  4. 角色认同、自律求实的自学文化
 
  自学考试之所以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源于浓厚的中国自学文化传统和观念。中国历史上, 自学是成才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张衡、祖冲之、李时珍、贾思勰、郦道元、归有光、蒲松龄、刘勰等科学家、文学家是通过自学而成才的代表人物。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也向自学成才者开放, 允许社会考生报考。[3]
 
  中国人民勤奋好学, 勤于自学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当代改革开放时期更是得到了国家鼓励和社会褒扬, 自学考试也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自学考试没有强制入学的制度设计, 而社会大众的学习热情很高, 这正体现了学习者对自学成才途径的积极认同。任何国家公民, 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差异, 都可以自愿参加自学考试, 按照国家颁布的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学习专业、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自学考试为不同属性的社会人群提供了学历教育、证书教育和课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 逐渐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渠道。[4]
 
  在国家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和学习的时代背景下, 许多学员珍惜自学考试带来的学习机遇, 克服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 充分利用各种零碎时间, 充分利用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 自我安排学习规划。大多数学员的自学是自律的、主动的、追求实效的。
 
  二、自学考试文化流变问题分析
 
  目前自学考试因时空的流变而面临着一些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管理模式、主考机制、助学质量等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渐趋明显。
 
  1. 管理机构惰性现象突出, 革新意识不强
 
  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中, 科技和社会的变迁速度太快, 当前的管理机构应对的革新意识不强。自学考试实行垂直纵向管理体制, 由于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等问题, 一些基层自考办管理涣散, 正常的工作活动难以维持, 缺乏对主考院校和助学机构的有效监管。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三教”合一的现实呼声很高, 教育主管部门的整合意识比较迟缓,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具体方案至今没有出台。尽管自学考试陆续开发了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 然而仍然难以满足巨大的非学历教育市场需求。
 
  2. 主考院校专业设置理论化, 考试内容机械化
 
  一些主考院校的学历教育思想严重, 表现出很强的普通高等教育特征。一些省市自学考试专业数量较少, 学员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大。一些主考院校设置的理论学科偏多、学分比重偏大, 而实践学科数量偏少、学分比重偏少, 个别专业甚至没有设置实践性环节考核学分。[5]一些专业的自考教材、大纲及辅导材料更新速度较慢。当前考试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的机械重复, 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难以测量学员的能力水平。
 
  3. 助学机构参差不齐, 助学质量有所下降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社会助学机构往往会放松对助学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近年来, 许多民办、普通高等院校以及一些无基本办学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都在举办自学考试助学班。这些助学机构在宣传、招生等环节舍得投入巨大精力、财力和人力, 而当学员招进来之后, 一些助学机构却希望在师资聘请、教室条件、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网络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开支省一点, 再省一点, 以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助学质量欠佳, 学员取证率低。这些竭泽而渔的功利行为损害了自学考试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4. 学员学习勤奋度下降, 急功近利心理严重
 
  伴随着生源数量的下降, 生源质量也在逐年下降。现在的学员不仅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下降, 基本学习能力下降, 而且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 学习意志也在减弱, 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望也在下降。学员参加自学考试的动机具有明显的工具价值取向, 一些学员把参加自学考试理解为晋级、晋职称、提高待遇的资历和途径, 想在考试中投机取巧, 轻易地获取一张文凭, 至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强化创新意识等本体价值取向则为一些学员所鄙视。
 
  5. 招生数量逐年下降, 社会形象受质疑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适龄人口的减少, 留给自学考试的生源逐年减少, 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逐年减少。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 导致社会对自学考试生源和学员素质产生一定的质疑, 导致用人单位对自学考试学员的社会认可度降低。自学考试学员应享受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样的待遇, 然而社会歧视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许多自学考试学员缺乏学习成就感。
 
  三、培植自学考试文化根基的战略举措
 
  主管部门、主考院校、助学机构和社会都应加强对自学考试文化根基的扶正和培植, 自觉、系统、有序地推进自学考试文化的繁衍。
 
  1. 主管部门:统筹规划, 加速政策转型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优化工作机制。在工作机制上, 要变单一的垂直型管理模式为集中指导下的分权管理模式, 以充分发挥各级自考组织的积极性。全国自考委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从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完善自学考试的定位, 确定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各级自考办应加强编制和人员素质建设工作, 正确行使管理职责和指导职责, 切实加强对主考院校和助学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力度。基层自考办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自学考试服务机构, 做好协助报名、宣传、咨询服务、助学等工作。
 
  推进考试法制定, 完善以法治考机制。考试法是自学考试制度完善的创新方向, 也是规范考试秩序、维护考试权威和解决考试纠纷的法律手段。因此, 国家制定考试基本法, 实行依法治考, 彻底改变立法缺失的局面, 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应协调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 加快考试法的起草工作。
 
  构建高等继续教育“立交桥”体系, 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和成果互认。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由于趋同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政策标准应趋同。实行统一的教育政策, 是打破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壁垒的有效手段, 是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措施。当前政策的关键措施是积极推进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对于学员取得的自学考试课程合格证书, 成人高校应予认可, 对于学员取得的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单课成绩, 自学考试应承认学分, 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高等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教育形式的成果互认, 为建设终身教育学习学分银行提供技术准备。
 
  当前自学考试的学员重心已经从学历补偿教育层面转型到继续教育层面, 转型到非学历教育层面。[6]在学历教育生源下降和非学历教育生源上升的环境中, 自学考试应顺应时势,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为从业人员量身定做各类非学历证书考试, 并加强与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自学考试和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应该是自学考试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本科层次、第二学历的自学考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研究生层次的自学考试应及早试点探索。
 
  在“建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的背景中, 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控制应借用自学考试的统考经验。成人高校和网络学院不仅应强化自我约束意识, 构建质量保障体制和机制, 而且国家应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统考力度, 保障高等继续教育质量的一致性。
 
  2. 主考院校:担当主考责任, 发挥主考作用
 
  省自考委根据专业师资力量的强弱遴选部分全日制普通高校担任主考院校。主考院校应担当主考责任, 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 探索多种考核方式, 注重质量和特色发展。
 
  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应跳出简单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圈子, 向职业教育转型。当前主考院校应根据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要求, 修订专业目录和课程体系, 增加地方特色课程和实用技术课程。应对课程内容和考试大纲进行修订, 弱化记忆性、理论性、学术性内容, 强化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内容。应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合理分布学分, 提供菜单式选修课程, 以供学员自由选修。应及时修订、改版教材和参考资料, 删减过时内容, 增加现代知识和技术。
 
  应探索多元评价的内容、方式和手段, 激励学员强化过程性学习。命题应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科学与人文、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等关系。应突显能力立意, 减少记忆性试题, 增加理解性、解决问题性试题;应创设试题情景, 减少理论试题数量, 增加情景试题数量;应创新题型设计, 减少填空题、是非题数量, 增加材料分析试题、实验探究试题数量;应在终结性考试基础上逐步引入和扩大过程性考试, 实现考试方式多样化;应在纸质考试基础上逐步引入计算机考试, 实现考试手段现代化;应在闭卷考试基础上逐步引入开卷、半开卷考试, 实现考试方法多样化;应在试卷考试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和扩大论文、调研报告和工作实践成果等所占的比重。
 
  质量优先, 特色发展。在人才培养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今天, 质量把关不仅重要, 而且提高质量的诉求更加迫切。自学考试的发展模式应实现由重规模向重质量的转型, 凸显自学考试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助学机构:保证助学质量, 体现教育功能
 
  在“考教职责分离”的原则下, 自学考试制度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助学实现的, 各类助学组织的教学活动及其助学质量如何关系到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以保证。
 
  完善助学条件, 注重能力建设。社会力量举办助学活动应具备基本的办学资格, 主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避免无证办学局面的出现。学员应慎重选择助学机构, 选择办学目的端正、教学质量高、助学规模大、社会声誉好的助学机构。
 
  认真组织教学活动, 提高助学质量。教学是社会助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助学机构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与考的关系, 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根据学员的分布情况, 可举办全日制助学班、短期业余助学班, 提供网络教学和数字学习材料等。选聘的教师要有教学水平, 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强助学环节管理, 对助学计划制定、助学内容、助学形式、助学时数、学员到课情况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并严格执行。
 
  克服面授助学的弊端, 开发移动助学资源。MOOC和微课程的发展, 为助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学机构可以开发在线教学的新模式, 为学员提供一个资料丰富、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一站式学习服务中心, 形成一个集课程、资料、考籍服务、过程性考核、辅导、咨询、就业指导为一体的网络助学系统, 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让学员真正达到时时、处处可学的理想学习状态。
 
  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助学活动, 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具有不同的资源类型、资源优势和资源特色。这些学校应放弃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观念, 携手合作, 在师资、教学资源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自考办应加强对这些助学机构的监管工作, 实行资格准入制度, 规范和约束助学机构的助学行为。
 
  4. 学员:坚持本体价值取向, 提升学习自我驱动力
 
  学员自学是社会助学的前提, 也是国家考试的前提。学员应本着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价值立场,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进行自我导向型学习。
 
  学业是学员分内的学习任务, 学员是掌控学业的主人, 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业管理能力。助学机构并非万能, 依赖主讲教师“押题”而通过考试的想法是学员缺乏学习动机的表现, 也是实践上行不通的。一家质量较高的助学机构可以提供必要的辅导, 可以使学业事半功倍, 然而并不能代替学员的学习。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不强的学员难以通过所有的课程考试。
 
  学员应树立基于本体价值的学习意识, 沉浸于本体价值的实现过程。自学考试的学员主体是社会在职人员以及各类失业、无业人员。基于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学员的学习动力并不是来源于外部, 并不是被迫地去学习, 而是来源于内部, 主动地去学习。学员主体并不以追求学术价值为主要目标, 而是通过学习来提升职业能力, 学会一门技能, 提高就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员主体并不以获得学历为主要目标, 而是通过学习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将书本理论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层、生产一线的职业型、应用型人才。[7]
 
  自考学员本体价值取向的实现, 需要学员养成自我导向型学习。学员可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进度等, 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自我导向型学习模式主要表现为: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来选择所学专业;学员可以根据生活地点、工作地点的变迁来调整考试地点和课程考试时间;学员可以根据工作、家庭和学习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学员可以自由选择自读教材、小组学习、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当学员精心沉浸于自我导向型学习模式中, 学员便享受着学习的幸福和自由, 享受着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5. 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扩大自学考试文化辐射的深度与广度
 
  开拓渠道, 加强自学考试宣传力度。各主考院校、函授站点、助学机构应积极宣传自学考试的性质、政策、报考条件、考试程序、毕业证书办理等相关信息, 每年招生季节做到提前介入, 及早宣传, 让学生了解详细信息, 给学生多重选择机会。各级自考办人员应走出办公室, 深入乡村、企业和社区, 向企业员工、农民工和社区居民发放宣传材料, 介绍自学考试信息, 解决学员疑惑。
 
  落实国家政策, 支持学员学有所用。执行人才平等的国家政策, 落实自考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工资待遇、就业派遣等方面同等的规定, 有助于提升自学考试学员的学习满意度。用人单位应抛弃名校论的思想, 在选人、用人时坚持市场人才观念, 选拔和使用有真才实学、有创新能力、有潜在能力的人才。
 
  社会应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舆论环境。各级自考办应组织优秀学员宣讲团, 大量宣传优秀学员的先进事迹, 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提升学员学习动力。地方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社会媒体应鼓励人们自学成才, 多宣传自学成才人物及其事迹。社会媒体应发挥人才市场使用机制的监督职能, 及时批判错误的人才观念, 曝光反面案例。
 
  参考文献
  [1]谢清理.高校自学考试主考权问题探究[J].成人教育, 2016 (7) :64—68.
  [2]高川.历史回顾与内涵发展刍议:以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105—112.
  [3]胡向东.自学考试教育与中国自学文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30—31+37.
  [4]米瑶.终身教育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5.
  [5]仲海宁, 王艳.自学考试与成人高等教育统筹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 2017 (1) :71—73.
  [6]王红.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管理创新与制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6 (1) :36—37.
  [7]郭光明.论自学考试发展转型与考试内容形式改革[J].成人教育, 2016 (4) :53—56.
原文出处:姬睿铭.自学考试文化的范式、流变与繁衍[J].成人教育,2018,38(05):26-3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