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计算机与信息时代,科技给全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各个领域都有映射。作为音乐艺术最古老、最基本的记录方式——乐谱也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被不断创新并散发出更多独特的魅力,从被记录在岩石、竹筒上,到被记录在纸质媒介上,再到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记录在计算机及互联网中——这不只是记录载体的演化,更是乐谱突破其原本的阅读属性的强力变革。数字乐谱在新兴科技的催化下,已经演变成了一个集乐谱、音频、视频的多维、能适应未来多种场景并具有多功能的音乐表现体系。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记谱方式的溯源与演变,以及乐谱符号传递的意义;第二章论述乐谱数字化的开创性历史意义,指出乐谱数字化是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重新发现;第三、四章是重点,阐述、论证科技与记谱的关系,以及数字乐谱在音乐版权保护方面的意义,数字乐谱同音乐教育的关联等。简而言之,本论文以科技发展水平为主线,将科技视为度量衡,来梳理、丈量记谱方式的演化脉络,继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展望二者融合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 数字乐谱,版权,多维,大数据 。
ABSTRACT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brought mankind into th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age. Technology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nges to the whole world, which are reflected in all fields.As music art one of the oldest, the most basic way of record - music is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nds out a more unique charm, from the record on the rocks, bamboo tube, to be recorded on the paper, digital (code) to be in the form of a record in the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 it's not just a carrier of evolution, but also music break through its original reading attribute strong change.Under the catalysis of emerging technology, digital music score has evolved into a multi-dimensional music performance system with music score, audio and video, which can adapt to a variety of future scenes and has multiple functions.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traceability and evolution of notatio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notation transfer.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ioneer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digitalization of music score, and points out that digitalization of music score is the rediscovery of human beings to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not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music score in music copyright prot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music score and music education.In shor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main line and rega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measure to sort out and meas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way of notation, then explores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bright future of their integration.
Keywords: Digital sheet music, Copyright, Multidimensional, Big data。
引 言
戏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一直以来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戏曲最显着、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有戏有曲,“戏”为戏剧故事,“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有曲有戏,以歌舞说故事,才构成我国源远流长的、独具民族艺术风格的传统戏剧形式,可见音乐在戏剧舞台上的重要性。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本人试图从音乐记谱方式的变革为切入口,探寻在数字化视域下音乐记谱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传媒时代技术跨越式的发展,乐谱的记录方法也与数字科技发生了密切的关联。
乐谱之于音乐,犹如文字之于语言,是记录音乐艺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式。
同时,记谱方式被人类发明以来,它便成为了传承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最主要的途径。相对于倾听音乐、观看音乐表演来说,通过阅读乐谱而获取到的音乐信息是最客观的,因而也是几者中研究音乐尤其是比较音乐最具有评判依据和说服力的途径。
如今,科技之光投射到美妙的音乐艺术领域里,使后者也如其他领域一样盛开了鲜艳的花朵,音乐的记谱方式从纸质到数字的创新性变革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兴起与革新,使得音乐在创作上、乐谱在记录方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曲家在创作时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和笔,记谱媒介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纸、绢等实物,而可以选择神奇的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成果,用软件(其本质是代码)来实现,让作曲、演奏、录音等流程实现无缝对接。如果说创作与记谱属于音乐艺术领域的源头行为,那计算机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不只是影响着这些源头行为,更是对整个音乐艺术领域(传播、欣赏、教育,等)产生了深远的革新意义。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将人类带入了另一个新纪元——人类不止生存在现实当中,同时也活在虚拟世界。VR(虚拟现实)领域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AR(增强现实)产品也不断问世,音乐也被带入了这个虚拟又现实的交互世界。互联网音乐教育兴起,使得音乐传播、音乐教育呈现出新的特色——边远山区长期以来缺乏优秀音乐教师的短板有望解决,大洋彼端的现场音乐会通过 5G技术可以在任何角落获得收听、收看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对数字记谱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数字乐谱呈现出“多维度、高科技、大数据”等重要特色。
关于这一课题研究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潘海啸的《数字媒体时代的“记谱法”对音乐创作与传播的影响》、蔡觉民的《西方传统记谱法的变迁》、陈根方,张文俊的《基于MIDI1.0 协议的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数字存储格式》,景月亲的《乐谱数字化和数字库建设研究》、陈彬强的《福建南音乐谱文献价值与数字化保存策略》等,以及研究生论文《在线音乐记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西记谱法研究》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记谱以及数字化记谱进行了研究,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启迪,拓展了我的思路。不过,因为本人在记谱数字化方面有较多实践经验的积累,并与作曲家和音乐教学工作者有比较多的合作,因此,我对数字传媒时代的“记谱法”的变革型意义更感兴趣,这是现有的论文里未被重视的。
本文通过对记谱方式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与思考,追本溯源,认为科技的进步是推动这种些变迁最基本的力量,并对未来科技条件下的记谱方式及其使用场景、新的价值进行了探究与展望。
第一章 乐谱——音乐最古老、最基本的记录方式。
乐谱作为诠释音乐最原始、最基本的信息源,是体现作曲家意图的最直接载体,是演奏家、歌唱家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意境的最重要媒介。我国各地方戏曲曲调,由民间乐人口耳相传,到之后运用工尺谱。不过,本论文不研究戏曲记谱与传承,而是针对记谱媒介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专门研究。
第一节 记谱媒介的溯源与演变 。
音乐的记谱跟文字一样,最初被记录在岩石、甲骨、陶器之上,或许只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图形,它们的规则极其简单,形式也比较随意。最初的内容可能只是一两句用于呼唤同伴的叫声,然后逐渐变得多样、复杂,再到后来,出现了专供欣赏的音乐,专职从事音乐的职位也诞生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乐谱从简洁变得复杂,从几乎没有规则到有专业的记谱理论,以至于一般人都看不太懂了。
1.1.1、 敦煌壁画。
2018 年 10 月 6 日,由着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敦煌·慈悲颂》上演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素有“鬼才”之称的谭盾用西方交响乐作曲法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开创性手法,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谭盾的《慈悲颂》其创作灵感源于敦煌石窟壁画,壁画上的古乐器、以及传递出来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人物画面信息,激起音乐家的创作冲动,由此通过用梵文和中文演唱,由 19 各过i啊二百多名音乐家组成的演奏阵容,使得全世界听到了敦煌的声音。
据悉在敦煌壁画的内容里,音乐是其主要题材之一。在敦煌的洞窟中,与音乐相关的多达 240 个,有超过 500 种组合的乐队,绘有乐队的经篇有约 400 幅,画中的乐器甚至超过了 4500 件。
敦煌壁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一部分,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岩壁是记录信息、绘画的重要载体,在竹签、纸张被使用、发明之前,音乐信息、文字就如敦煌壁画一样,被记录于岩壁之上——即便最初的音乐记谱或许还不成体系,样式极其简单。壁画上的歌舞百戏及与音乐乐器相关的洞窟超过240 个,是我们后人研究古代音乐,研究古人记谱的百科全书。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1.2 竹筒和纸质上的诗词歌赋
第二节 乐谱符号传递的意义
1.2.1 乐谱首先传达的是音乐本体内容
1.2.2 乐谱符号传达东西方文化差异
第二章 乐谱数字化的开创性意义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将乐谱带入数字领域
第二节 乐谱数字化是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重新发现
第三章 乐谱数字化的变革意义
第一节 当前科技条件下数字乐谱的主要格式
3.1.1 PDF——便携式文档格式
3.1.2 JPG 为代表的图片格式
3.1.3 MIDI——计算机能力的乐谱
3.1.4 Music XML——音乐扩展标记语言
第二节 数字化记谱的特色与意义
3.2.1 多维度特色
3.2.2 多维度特色的意义
3.2.3 高科技特色及其意义
3.2.4 大数据特色及其意义
3.2.5 高科技和大数据的集中体现——Aiva
3.2.6 强场景特色及其意义
第四章 数字乐谱在出版与教育领域的发展
第一节 数字乐谱、音乐版权与区块链技术
4.1.1 数字乐谱凸显音乐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4.1.2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乐谱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 互联网音乐教育热潮与数字记谱之间的关联
4.2.1 互联网音乐教育兴起的背景
4.2.2 互联网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数字乐谱在其中的分量
4.2.3 对国内互联网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4.2.4 五月数字音乐图书馆的探索之路
结 语
不远的将来——物联网时代,数字乐谱与 VR、AR 将深度结合。
在未来,“哪里有网络”已经不是问题,网络将覆盖地球的每个地方,而未来最大的特色是联通网络的方式:家里吃饭的桌子可以连接网络、公交车的玻璃可以是联网的移动广告......它们为乐谱的传播、走向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未来,你在吃饭、听音乐时,饭桌上不但可以播放音频、视频,还可以看到流动的乐谱......
同样,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到来,使得我们的三维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当我们去商场购买一件产品时,空气中自然能出现产品的所有信息(初期需要借助 AR眼镜)。音乐也是如此,或许你在听一段音乐时,空气中可以飘出它对应的乐谱及其他相关的信息。
这些音乐故事里出现的乐谱,都是调用数据库中的资源,以 xml 作为存储格式的乐谱,在这方面将发挥出强大的、独特的优势。借着数字化时代的东风,音乐数字化,乐谱数据库的建立是时代的需要,在政府鼓励与资助下,众多的艺术单位和企业已经在黄梅戏、京剧、民歌等领域的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这些传统文化加新技术结合的成果,有望成文中国新的文化名片,成为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力量。
《草原之夜》是上世纪 50 年代的流行歌曲,其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这种鸿雁传书,仅靠邮递员传信的时代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互联网,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动摇了传统传媒手段如报纸、图书的稳固地位,让社交与文化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让我们不得不以前瞻性的目光来审视当下的现实。物理学家霍金在 2017 年的一次接受采访时曾发出警告,他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遇到的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坏的事情,但我们还不知道答案。现在人类只能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人类和环境有利,人类别无选择。”9这位刚去世的伟大科学家说得的确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但是,科技进步为人类打开了景深,拓展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认识,人和精神层面上与自我的关系的认识,仍旧是路漫漫兮,吾将上下求索。
本论文从音乐技术的角度阐述、论证了全新的记谱方式,事实上近年来“数字化”早已成为热门的话题,例如“数字化剧场”。2006 年 12 月由着名作曲家谭盾创作并指挥的歌剧《秦始皇》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邀请到了当时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出演男主角秦始皇。该歌剧现场演出的同时,就进行了全球实况直播,北美、欧洲、日本等地的观众在 150 多家影院同时享受了这一音乐、视觉的盛宴,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除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德国爱乐乐团等都加快了步伐,采用数字化技术,在全球推广自己的戏剧、歌剧、音乐等演出活动,逐步形成成熟的数字化产业。
“在信息化时代”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文化艺术机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提供者、场馆管理者,而是在万物互联的“文化资源网络中,作为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构成的环状价值链上的一个枢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