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广州某职业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探析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张秀英
发布于:2020-04-17 共8466字
  中文摘要
  
  近年来,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其中尤其重要的一块。与本科院校相比,中职院校因其所培养的毕业生学历与知识技能相对较低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响应国家培养一批技能过硬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的号召,研究经济下行压力下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广州某职业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探析
 
  
  DZ 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 1974 年,坐落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广东省广州市。作为广东省最早创办的电子信息(IT)类专业而言,其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加之,该校通过采取一系列“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战略,已在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管理成果。聚焦 DZ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得出其就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推进该校的就业服务工作,以及丰富现有的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理论。
  
  聚焦 DZ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综合应用文献综述法、档案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发现:(1)在就业服务方面,DZ 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采取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多元分流渠道、制定与实施就业服务制度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2)DZ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存在没有做好人才供需识别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没有实现人岗需求的有效对接,毕业生眼高手低而学校帮扶有限,缺少绩效反馈与管理优化环节等各方面的问题。(3)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着力关注人才供需的识别工作,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促使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有效对接,加大对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帮扶和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的毕业生就业反馈与管理优化机制。
  
  关键词: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mong them,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graduat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a relatively important one. Moreover, compared with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face more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s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low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knowledge skill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graduates, and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country to train a group of skilled and applied talents, it is of great value o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study the employment service of graduat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DZ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was established in 1974, and is located in Guangzhou on which is a developed coastal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tudents have natural employment advantages, especially as the earliest establish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T) major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addition, the school has achieved a series of rich management results in graduate employment services by adopting a series of graduate employment service strategies combining Come In and Go Out. Focusing on the employment service of graduates of electron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tudy draws out the problems,causes and solutions in the employment service process, which will help promote the employment service level of the school as well as enrich the theory on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service in the exist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Focusing on the employment service problem of graduates of electron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archives data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study, finds that: (1) in terms of employment services, DZ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adopted some useful measures to obtain some achievements, on which include the multi-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diversification, multivariate shunt,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s, and innovating service methods. (2)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service of graduates from DZ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such as the lack of identificationof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the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lack of effective docking of post demand, the low-skilled graduates, the limited school support, and the lack of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links. (3)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uch as focusing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matching of graduateemployment with the needs of employers, and increasing the assist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the school,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employment feedback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echanism for graduate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tes; Employment service。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自 1978年以来,中国 GDP 以年均约 10%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且持续长达 30 年之久,被誉为“中国奇迹”或“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继国家经济快速地、持续地增长与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增长趋缓或下行压力,尤其近年来经济在内部和外部都面临下行压力以及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开始放缓,中国和美国突然发生贸易摩擦,美联储持续加息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巨大压力,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中国经济表现。从内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尽管正在进行供应方的进一步结构改革,但先前政策的一些负面影响密集爆发,对公司定位的担忧已开始蔓延,对资本市场的不信任,出现了重大调整。经济增长趋缓及下行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而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同时,2018 年以来,在全球贸易阴云下,整体经济受到影响,各大公司裁员潮席卷而来。经济体经营状况恶化,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或倒闭,企业裁员,失业率上升,就业受到影响。
  
  李克强总理曾多次指出:“就业是一切的基础,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万众创新都要先靠就业。”然而教育部数据[1,2]显示:2016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 765 万,2017 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 795 万,2018 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 820 万,2019 年预计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 833 万。再创近 10 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其中,2018 年广东省有 571,400名大学毕业生[6]。此外,这几年来没有工作的毕业生从广东省其他省份毕业的人数也很高,形势严峻,是对各方面的一个重大挑战。但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却走入低谷,生源规模紧缩,竞争压力大,中职生在所有的毕业生中的就业满意度是最低的。
  
  综上所述,既有大学扩张的原因,但职业学校本身的原因不容忽视,比如就业路径不畅,就业服务不到位,社会、家庭、学生缺乏认识,就业需求减少,就业环境恶劣。
  
  为了科学有效地应对就业压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精准就业”等一系列符合新时代就业服务需要的词汇相继推出。教育部[3]下发的《关于做好 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健全精准信息服务机制。建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供需智能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教育部办公厅[4]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将精准服务的内容归纳为“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建毕业生求职意愿数据库”、“准确掌握供求信息”、“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大力拓展服务内容”、“确保信息安全”、“智能化匹配关键信息 ‘一生一策’动态管理”、“严防‘试用期陷阱’”、通过“‘一生一策’促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等。如此种种,都促使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高校毕业生相比,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文化知识与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源于社会偏见、政府与国家支持力度等各种要素的作用,经由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和社会压力下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就变得更为重要。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中职院校乃至整个教育行业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理论及其知识体系。
  
  首先,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相关理论。基于案例研究法,聚焦 DZ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可直接增加目前人们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的认识。
  
  其次,研究成果也可丰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相关理论。特殊可见一般,本研究旨在解决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通过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还可有助于丰富整个教育行业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理论及其知识体系。
  
  (2)实践意义。
  
  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指导现实,研究成果可供中职学校以及整个教育行业的就业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参考。
  
  首先,研究成果为中职学校就业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得出的有关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引起该校或该类学校就业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以重视,而针对问题分析得出的原因及其对策也可供该校或该类学校就业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以借鉴。
  
  其次,研究成果为整个教育行业的就业服务与管理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提供一定参考。聚焦就业议题研究得出的就业服务问题,很可能也是其他类型的高校(如 985 高校、211 高校、普通本科、民办高校)所面对的,而其原因分析及其提出的解决对策也可供其他高校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就业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参考。
  
  (二)研究现状。
  
  站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发展,人力资本、精细化管理、精准就业服务等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应运而生。本论文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研究的内容,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就业服务技术、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对策等方面的内容。
  
  1.就业服务技术支撑。
  
  毕业生就业服务需要技术支撑,现有研究比较关注信息技术对毕业生就业服务产生的影响。王美丽关注大数据对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张莉鑫认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高校就业精准程度提供了可行路径与有力支撑,可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准确定位学生特点,加强就业指导的精确性,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等等。不仅如此,站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也在努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例如,2017年 3 月 18 日至 5 月 18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依托中国国家人才网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平台,以“城市联动促进精准就业”为主题,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匹配”理念为指导,引入专业测评技术,通过建设“毕业生测评简历库”和“用人单位岗位胜任力模型库”及大数据智能匹配系统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再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发并开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就业微官网”,通过“就业微型官方网站”,将雇主招聘信息每天推送给应届毕业生和失业者,通过建立微信,QQ,飞信等在线平台,就业信息是点对点, 实现一对一的精确推送。
  
  2.就业服务问题。
  
  中国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是现有研究关注的重点。部分研究归纳了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瑞超与王琳应用实证研究法,发现其存在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就业稳定性差、工资待遇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富景生则将其归纳为缺乏工作能力与就业经验、没有端正就业态度与市场就业定位、过于看重就业薪资而忽视就业形势;苏丽将其归纳为在校期间缺乏规划、对就业前景迷茫、工作后跳槽或被辞退现象严重;陈小静认为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课存在课程安排不系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等问题;成丹与陈敏以上海市为例,研究发现其还存在就业工作与教学工作脱离、缺少对用人单位的回访等问题;等等。
  
  其他研究更为关注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黄丹妮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信息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性较低,就业服务缺乏精准性与差异化;谭磊将其归咎为人才供需不对称,就业市场“人岗需求”不匹配,就业帮扶机制建设不完善;李明月等将当代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归纳为经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促使毕业生难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高校扩招与市场需求有限促使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学生自我估价过高但又不善于竞争;张莉鑫、刘辕等都比较关注信息化给就业服务带来的冲击,包括信息收集简单化、信息推送无差异化、信息分析手段静态化,等等。
  
  3.就业服务对策。
  
  与所提出的问题相对应,现有研究提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对于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何瑞超与王琳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巩固校企合作办学,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以社团为抓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对策;苏丽提出改善教育教学、精准识别、学科渗透、举行主题恳谈会、开展专题讲座和座谈、开展生涯心理咨询与同伴分享以及互助的解决对策;陈小静提出中职学校应重视并合理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强化和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王美丽将精准就业服务理念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要求归纳为:从政策层面要求高校必须坚持就业工作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抓住高校就业工作的“供”和“需”两个方面,不断克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泛”和“散”的现象,提升精准化水平;李肖提出了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举措,包括就业教育前置、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侧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促使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另有研究则关注构建现代化中职教育体系,如富景生从构建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出发,提出以现实的就业形势为导向编写教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就业的对策;成丹与陈敏将构建新型中职院校就业服务模式的建议归纳为构建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教育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整合兄弟院校资源、完善就业信息平台的新型就业服务体系;等等。
  
  对于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谭磊构建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模式的路径,即以强化问题为导向树立“精准化”就业工作理念,通过加强就业工作队伍与校企对接以及信息网络建设来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抓好实习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好综合能力培养、以个性需求为导向做好分层分类指导的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准确把握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准确开展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整合资源形成就业帮扶合力的精准帮扶体系;李亚宏将高校精准就业指导途径归纳为顺应并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便利条件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构建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以便教师精准指导,通过开设就业与创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来促进学生更为系统与专业地参与学习和实践,通过提高职业指导老师综合能力与素质来保障指导过程顺利开展;李明月等将精准就业服务机制概括为通过创建完善的精准就业信息网来提供精准就业服务,通过举办动员会与简历问诊会等实现满意就业,通过立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学生和就业单位来实现集中就业;等等。其他研究者则提出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精准就业的对策,如黄丹妮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即通过强化信息建设来对接精准服务,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来夯实精准服务,通过就业信息平台开展个性化精准帮扶,如收集信息、根据困难学生的需求与特征进行分类汇总、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张莉鑫将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归纳为:借助信息抓取与大数据挖掘技术,扩充就业信息存量;依托信息定制化推送与资源有效整合,满足差异化就业信息需求;构建就业信息动态追踪反馈系统,助力学生职业生涯稳健发展。经由以上综述,可见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校,不同学者提出的精准就业对策都可以归入精准就业服务、精准就业指导、精准就业帮扶、精准绩效评价这四个部分之中。
  
  此外,其他研究还探讨了精准就业服务要求、服务内容等方面。例如,王美丽将精准就业服务要求归纳为通过坚持“政策导向”与“问题导向”把握精准服务方向,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开展服务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精准掌握人才供需信息,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人才市场供需精准对接,通过构建“互联网+精准就业”模式实现就业信息精准推送,通过“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做到精准帮扶;并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精准构建就业服务体系、精准构建就业指引体系、精准构建就业帮扶体系、精准构建就业考核体系。
  
  4.文献述评。
  
  以上综述显示,现有研究已对毕业生就业议题做了一些研究,尤其是有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的。其成果包括定义了就业服务的必要性,论述了就业服务技术,总结归纳了目前中国中职院校就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然而,从以上综述中,也可看出现有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体现在:(1)有关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的研究较少;(2)有关中职院校就业服务问题的研究的层次较浅;(3)现有研究以简单的理论探讨为主,基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基础上选用定量研究法得出的成果微乎其微;(4)现有研究大多都是笼统概括毕业生就业服务存在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并未建构一套有助于认识与研究毕业生就业的分析框架及其理论体系。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内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研究内容
  2.创新之处
  3.不足之处
  
  二、中职院校就业服务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1.中职院校
  2.就业服务
  3.精准就业服务
  (二)加强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1.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
  2.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3.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新公共服务理论
  2.人力资本理论
  3.精细化管理理论
  
  三、DZ 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服务现状
  
  (一)DZ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学校概况
  2.就业情况和就业特点
  3.就业服务分流渠道
  (二)DZ 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服务状况
  1.就业服务主体队伍
  2.就业服务制度体系
  3.就业服务途径
  (三)DZ 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服务满意度调查.
  1.样本情况
  2.调查问卷设计
  (四)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就业特点
  2.就业服务满意度
  3.就业服务结果评价
  
  四、DZ 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程化指导
  2.缺乏个性化和定置化帮扶措施
  3.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单一
  4.与企业合作对接不顺畅
  (二)就业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1.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
  2.没有做好人才供需识别工作
  3.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4.毕业生眼高手低而学校帮扶手段有限
  5.缺少绩效反馈与管理优化环节
  
  五、加强 DZ 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服务的对策措施
  
  (二)拓展就业服务途径
  1.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构建多元化就业咨询体系
  3.创新就业信息发布模式
  4.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
  (二)完善就业服务保障措施
  1.重视人才供需识别工作
  2.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3.促进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有效对接
  4.加大毕业生就业管理和帮扶力度
  5.建立长效的毕业生就业反馈与管理优化机制

  六、结论

  面对经济环境与高校扩招等环境,包括 DZ 职业技术学校在内的各大院校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态势。如何通过毕业生就业服务环节将所培养的学生推送至较好的用人单位及其合适的工作岗位,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应用文献综述法、档案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发现:在就业服务方面,DZ 职业技术学校在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多元分流、制定与实施就业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虽然如此,该校也在人才供需识别、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人岗需求对接、学校帮扶、就业反馈与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 DZ 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聚焦其毕业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促使 DZ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者较为全面与系统地了解毕业生就业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目前我国有关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张秀英. DZ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