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和 EV71 型最为常见,5 岁以下儿童多发,夏秋季节多发病。发病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可有体温升高,多在38℃左右,持续 2~3d,随后出现咳嗽、流涕并伴口腔颊黏膜、齿龈、舌、腭部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有灼痛感。随着病情发展,手足远端出现米粒大小圆形小水泡,数量达数个或数 10 个,3~5d 后水泡内液体吸收萎缩,干燥脱皮,愈合后不留疤痕。我院 2010 年8 月~2012 年 8 月收治 51 例手足口病患儿,经采取得当的治疗和护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在我院住院的 51 例手足口病患儿,男性 30 例,女性 21 例,6 岁 1 例,3~5 岁 17 例。51 例患儿痊愈出院。
2、 护 理
2.1 一般护理:环境安静,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日光暴晒,多饮温开水。
2.2 心理护理:患儿进食受口腔溃疡的影响,导致进食减少,烦躁,家长也会着急、焦虑,我们要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知识,认识到手足口病有一定时期的病程,通过治疗会逐渐好转。与家长耐心交流,帮助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隔离与消毒:实行床边隔离,不与其他病种患儿同住一室,重症患儿住单独病房,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避免探视、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患儿使用固定的体温计,用后及时消毒,其他非一次性仪器做到一用一消毒。每天用含有效氯 500mg/L 消毒液拖病室地面 2 次,每日用含有效氯 500mg/L 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架 1 次。
2.4 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体温,体温在 38℃左右,可不予特殊处理,体温超过 38.5℃可给药物或物理降温。注意心率、心律,注意神志及神经系统其他症状,若观察内容出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5 口腔及皮肤护理:因口腔溃疡,患儿出现疼痛、张口困难,每天用 2﹪SB 漱口 2 次,以促进溃疡愈合;禁止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可以预防感染并软化结痂、缓解疼痛;督促家长给患儿每日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并更换柔软宽松衣裤。
2.6 饮食护理:患儿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饮水,治疗期间禁忌鸡血、鸭血等发物及辛辣、油炸、肥腻之品,进食后饮少量温开水,使口腔清洁,以促进创面愈合。
2.7 中药护理:中药用银翘散加减:连翘 9g、金银花 9g、桔梗 9g、薄荷 9g、竹叶 4g、牛蒡子 9g、甘草 6g、升麻 6g、葛根 10g、蝉蜕 3g,先用温水浸泡 20~30min,用自动煎药机煎取药液分装入袋,根据患儿的体重选择药量,宜饭前 1h 服用。
3、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一旦传染可导致皮肤受损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托幼机构、公共场所致流行。在疾病高发期家长要补充孩子的营养,加强抵抗力;监督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禁喝生水、食生冷和不洁食物。
4、讨论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的急性传染病,消毒隔离能有效杜绝本病传播与蔓延。在本病的护理过程中, 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要采取广大家长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出院后少带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辨证分析,采用得当的中医中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楼晓芳,蒋敏,等.32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45.
[2]胡雪元,叶玲.634 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