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西医结合论文

慢性乙肝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1 共2258字
摘要

  前言

  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传染性慢性肝脏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有关。其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后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以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受损,最终引发一系列肝病变[1].临床上大多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我院为探究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特采用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3 年 4 月 ~2014 年 4 月到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40 例慢性乙肝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18 例女性,22 例男性; 年龄为 16 ~75 岁,平均年龄( 48. 14 ± 2. 11) 岁; 病程为 1 ~ 15 年,平均病程为( 8. 53 ±1. 55) 年。并取同期采用西药治疗的 40 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17 例女性,23 例男性; 年龄为 15 ~ 74 岁,平均年龄( 47. 45 ±2. 81) 岁; 病程为 1 ~ 16 年,平均病程为( 8. 82 ± 1. 89) 年。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的差异比较不显着(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⑴所有患者的病程均超过 6 个月; ⑵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病面容、蜘蛛痣和肝掌等体征,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脏肿大、质地中等硬和多数脾肿大等临床症状,且持续或反复出现; ⑶血液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清ALT / AST 反复或持续升高,血浆球蛋白升高,A / G 比例降低或倒置; ⑷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呈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滴度增强; ⑸无其他种类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

  1. 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如禁烟、禁酒、禁刺激性食物、饭后适当增加运动量、睡前不宜进食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炎、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抗病毒药物、调整蛋白比值、调节免疫功能等系统性治疗,用药方案考虑患者肝脏负担及药物间的拮抗反应,避免同时多种药物及超常规剂量的药物使用,方案如: 口服拉米夫定片,每天 1 次,每次 100 毫克,连续服用 6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具体如: 湿热中阻证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方用茵陈 40g、赤芍 20g、金钱草 20g、栀子 15g、大黄 15g、郁金 30g、黄芩 20g、车前草 15g、车前子 30g、虎杖 30g、生甘草 20g.肝郁脾虚证给予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用党参 25g、白术 20g、茯苓 30g、柴胡 9g、枳壳 15g、佛手 20g、当归15g、白芍 30g、鸡内金 30g、谷芽 30g、麦芽 30g、炙甘草 10g.丙种球蛋白偏低者加地鳖虫、穿山甲; 肝脾大者加鳖甲、莪术; 乙型肝炎 E 抗原持续阳性者加虎杖、七叶一枝花; 丙氨酸转移酶增高者加五味子、龙胆草、升麻; 胁痛患者加延胡索、川楝子; 便结者加生大黄; 有出血倾向者加茜草、牡丹皮、白茅根。每天 1 剂,水煎 2 次取汁 400 毫升,早晚各服用 1 次,连续服用 6 个月。

  1. 4 疗效判定

  显效: 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患者的肝区无压痛或叩之不适感,且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均转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滴度下降至正常;有效: 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有所缓解; 无效: 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恶化[2].总有效率 = ( 显效 + 有效) /例数 ×100%.

  1. 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9. 0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 检验,并用 P <0. 05 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 00%,对照组为 77. 5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 <0. 05.见表 1.

  2.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 1 例出现不良反应( 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50% .对照组 6 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 3 例头晕,1 例腹泻,2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 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 <0. 05.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减少用药剂量或者停止用药后得以缓解。

  3. 讨论

  我国慢性乙肝的感染率极高,且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该病的临床症状如不能及时缓解,可发展成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等疾病[4].临床上大多给予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拉夫米定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断其在人体内合成。同时使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拉夫米定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真正的清除乙肝病毒。且长期服用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升高。中药可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作用持久且缓和。同时可激活和增强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抗病毒活性,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抗纤维化,以达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而中西药治疗能有效扩大药物的适应范围,呈现出显着的协同作用,减轻毒副作用且标本兼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5].

  我院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5. 00%) 高于对照组( 77. 50%) ,不良反应发生率( 2. 50%) 低于对照组( 15. 00%) .且 P <0. 05.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敏,肖阁敏,杨跃武等 . 中医治疗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 15) :2030 -2031.
  [2] 张宇红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 08) :78 -79.
  [3] 廖绪强 . 拉夫米定治疗乙肝的疗效[J]. 医学信息,2013,26( 07) :290.
  [4] 陈曦,窦茂梅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 19) :195 -197.
  [5] 梁文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34 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 26) :3503 -35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