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肿瘤学论文

应用中药止痛方加电磁波治疗肺癌骨转移痛60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5 共3142字
论文摘要

  肺癌骨痛是由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疼痛,其性质多为钝痛、胀痛、针刺样甚至刀割样疼痛等。
  
  若疼痛如针刺样,则称为刺痛。其特点是疼痛范围较小、部位较固定,多因瘀血所致。肺癌骨痛是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刺痛,痛苦难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笔者在阿是穴应用中药止痛方加电磁波治疗肺癌骨转移痛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肺癌骨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9~81岁,平均64岁。其中,颈椎转移痛8例,肩胛骨转移痛32例,胸椎转移痛32例,肋骨转移痛20例,腰椎转移痛12例,髋骨转移痛16例;全部病例为中、重度刺痛,即患者疼痛评分4~10分。
  
  1.2 纳入标准 纳入:①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②均经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为骨转移者;③临床发生骨痛且为针刺样疼痛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骨、关节疾病及其他部位的骨转移癌导致的疼痛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止痛方加穴位照射治疗。中药止痛方药物组成: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熟地黄12g,川芎12g,白芍12g,延胡索12g等;将药物混合粉碎成粉末状装袋(无纺布袋:13cm×13cm)备用。选择穴位为阿是穴,一般2~5部位不等。将制备好的药物袋平铺于穴位,选用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Q-29型特定电磁波(TDP)加热,每部位2次/d,30~60min/次,6小时后不能止痛或加重者视为无效,换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西药;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0263)10mg,2次/d,口服。
  
  1.5 观察指标 观察骨疼痛缓解程度或强度的变化、止痛起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疼痛强度 采用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数字评估法(numericalratingscales,NRS)进行评价。将一条10cm长的直线划分为10等份,0为无痛,10为患者能想象的最剧烈疼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体验自行评分。
  
  1.6.2 疼痛缓解程度 所有患者至少观察24小时;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疼痛减轻程度的百分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0度:未缓解(疼痛未缓解,≤24%);1度:轻度缓解(疼痛减轻1/4以上,25%~49%);2度:中度缓解(疼痛减轻1/2以上,50%~74%);3度:明显缓解(疼痛减轻3/4以上,75%~99%);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即100%)。
  
  1.6.3 疼痛临床疗效判定 显效=明显缓解+完全缓解;有效=中度缓解+轻度缓解;无效:未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疼痛缓解程度 治疗组显效42例(完全缓解10例;明显缓解32例);有效16例(中度缓解10例;轻度缓解6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21例(完全缓解8例;明显缓解13例);有效23例(中度缓解12例;轻度缓解11例);未缓解16例;总有效率为73.33%。
  
  2.2 起效时间 治疗组止痛有效病例中起效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3小时,平均起效时间40分钟;对照组止痛有效病例中起效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6小时,平均4小时。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 患者局部皮肤完好(100%),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消化道反应40例,尿潴留38例。
  
  3 讨论
  
  据WHO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我国,调查资料显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各期癌症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51.0%~61.6%,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疼痛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影响食欲、睡眠和社会人际关系,大大降低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癌痛,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治疗癌症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其转移途径有淋巴道、血道、种植等;包括原发肿瘤扩展浸润、肿瘤细胞脱离、转送和继发性生长等环节。
  
  文献报道,死于乳腺癌、前列腺癌或肺癌的患者在尸检时,发现骨转移者占85%;它所造成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和骨髓衰竭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加速了患者病情的发展。
  
  肺癌骨转移常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轴向骨,如脊椎、骨盆、肋骨、股骨和颅骨等,引起疼痛者即肺癌骨痛。疼痛发生的机理主要为:一方面,在肿瘤骨转移时,恶性肿瘤细胞可产生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刺激破骨细胞使其活性增加,骨质吸收增强,导致骨质破坏。另一方面,肿瘤细胞的浸润以及所产生的前列腺素等致痛性介质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本组60例均为肺癌性骨刺痛。其发生也符合这一规律。肺癌的骨痛可能为肿瘤直接浸润肋骨、胸椎骨后压迫其邻近组织如胸膜、肋间神经等产生疼痛,或癌细胞浸润到淋巴组织产生炎症和化学反应等致痛物质引起;也可能是癌细胞转移至骨组织造成骨破坏而引起动脉闭塞、局部静脉淤血肿胀刺激神经感受器而致痛,大多为针刺样疼痛(刺痛)。
  
  此外,刺痛也可能是局部血供严重障碍引起组织重度缺血缺氧所致。祖国医学认为肺癌骨转移属疾病晚期,是肾气衰微,生髓乏源、不能养髓生骨,久病气虚,六淫或邪毒内侵或余毒流窜结于骨而引发“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之病机;可见中西医对肺癌骨转移的病机认知相同。因此缓解疼痛应改善局部血循环,使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滋养而达到供血供氧缓解疼痛的目的;亦即通络解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等。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提到“外治法,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在皮肤筋骨之间,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中药外用贴敷为体表直接给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至肿瘤表面血管而改善肿瘤组织中的微循环,溶解和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及瘤内纤维蛋白凝聚,抑制肿瘤生长和癌性疼痛的产生。药物经皮肤或黏膜表面吸收后直达病处迅速有效,并可避免口服药经消化道吸收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正气已虚不耐攻伐,脾胃吸收功能减弱而不能耐受。
  
  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疼痛患者多数有血清TXA2升高,尤其是肿瘤转移所致的癌痛,改善肿瘤高凝、高黏滞状态有利于减轻或缓解疼痛。本研究中药外敷止痛方药中熟地黄甘温味厚质润,入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而补血;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而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桃仁、红花相须为用,红花辛散温通,活血祛瘀止痛,桃仁味苦,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延胡索主要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效,有“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效;全方共奏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TDP与传统的红外理疗器及微波治疗器不同,具有不同波长、不同能量的综合电磁波,易为人体内的核苷酸信息高分子所吸收,并能使机体表皮和深层组织在热效应的作用下小血管持久扩张而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若局部有药物外敷则可加速药物透皮、到达病处的作用。本研究中药加电磁波治疗由于其热效应起效快、疼痛缓解时间长且经济,同时本组病例患者无耐药性、成瘾性,无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且由于患者的疼痛减轻或完全缓解,其精神、饮食、睡眠得到改善,因而依从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万德森.癌痛治疗及临终关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80-190.
  [2]彭金莲,王增英,韦若梨,等.癌痛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5,5(1):58.
  [3]曾益新.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1-248.
  [4]陈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4-196.
  [5]王勇强.骨转移瘤的诊断新进展[J].新疆医学,2011,33(6):54.
  [6]佚名.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06.
相关标签:电磁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