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在过去的40年里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实践充分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广东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 如何完成“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使命, 是广东面临的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广东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在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仍是首要选择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现代化市场治理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粤港澳协同发展, 建设生态美丽广东,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关键词: 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 对外开放;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广东借改革春风的政策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在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 收获了累累硕果。尤其在近年来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立现代化市场治理体系,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不断加强与港澳发展融合, 建设生态美丽广东,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建立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 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广东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 弥足珍贵, 对全国其他省市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动思想理念创新
自1978年广东迈开改革开放的脚步, 思想解放就从未止步。改革开放初期就有“杀出一条血路”, 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决心。1980年起, 广东的经济学家针对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
在20世纪末, 受金融危机影响, 广东的发展急需突破瓶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成为广东思想前行的动力。全省秉持创新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水平, 在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在本世纪初便有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广东在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有胆有识, 有世界眼光”, 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2004年***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 希望广东利用本地优势率先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继续深化改革, 为其他省市做好示范作用。2018年两会期间***再次参与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希望广东做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 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批示精神为广东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让广大干部群众铭记身负的时代使命, 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新的发展模式。
二、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动建立现代化市场治理体系
自1989年至今, 广东经济增长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根据统计数据, 1978年广东GDP为185.85亿元, 占全国贡献比为5.3%, 经过近40年的发展, 2017年GDP突破10万亿, 占全国的10.51%。截止2018年, 广东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在这组数字的背后, 是广东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全面对外开放, 不断从实践出发深化改革的结果。“以开放为先导, 通过开放促改革, 通过改革开放促发展。这可以说抓住了广东经济发展的特殊本质和经验。” (2)
1. 建立市场体制, 实行对外开放
1978年,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全国上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东的广大农村地区实行包产到户, 人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 广东率先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放开农副产品价格, 改变商品流通体制, 结束对商品价格的严格管控的计划经济。80年代, 面对一些对市场经济的质疑声, 广东的经济学家作出了回应, 指出在本省实行的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 因为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装进了人民大众的口袋, 所以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正是由于广东在市场经济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写入党的十四大文件中。
与此同时, 伴随着改革开放, 许多港澳和海外华侨返粤投资建厂, 广东的相关负责人提出要利用临近港澳的地理条件和侨乡优势, 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加快对外开放和发展, 深圳、汕头和珠海三个经济特区应运而生, 广东经济蓬勃发展起来。大量的外来资金、设备、人力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等传入广东, 经济呈现开放、外向。“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系列的金融、外贸、企业等体制改革随之启动, 各种优惠政策也相应实施。随着这三个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1988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范围扩大到了周边28个县市, 先富带动后富, 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 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由于承接香港及其他地区产业转移, 一些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广东落地, 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在08年金融危机席卷世界之时, 以出口经济为主导的广东遭遇了寒冬。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的合俊集团东莞工厂宣布倒闭, 珠三角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受到影响宣告破产。面对这种情况, 广东放缓脚步, 坚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腾笼换鸟”, 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扩内需稳外贸、科学发展。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 为接下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广东在创新创业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首超江苏, 跃居全国第1位。党的十八大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未来的重要部署, 广东积极践行这一战略, 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 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2014年起, 广东开始实施这一战略, 对相关企业和学校实行政策优惠和扶持, 鼓励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加大对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 (2017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预计超过2300亿元) , 不断提高全省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层次。省内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品牌企业, 如华为、腾讯、中兴、格力等, 引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在粤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三万家, 数量跃居全国第一。
为了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 建设一个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体系, 广东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 建立自贸区,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9+2城市群和世界第四大湾区。近年来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 创设并成功举办3届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2014年12月, 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 (广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 广东自贸区涵盖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和珠海横琴自贸区三个片区。这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推进广东和港澳融合,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深远意义。港珠澳大桥即将全面通车, 广深港高铁也在稳步推进, 大湾区将在此基础上增进文化、经贸、科技等方面的联动合作, 利用不同城市的“长板”补足各自的“短板”, 把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金融创新高地。2018年6月6日, 深圳的腾讯公司、香港科技园公司联合主办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 成立了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分院和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在区块链、金融大数据、AI、金融云等方面展开合作, 打造金融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试验田和产业孵化器。对于两岸的金融支付以及湾区居民数字身份互认等工作也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方便两岸居民的交流……
3. 激活社会与市场活力, 转变政府职能
“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中可以看出, 凡是发展好的地方都有一个重要经验, 就是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社会这个和谐的手和开放这个压力的手, 变成一个合作的机制。把这‘四只手’形成合力, 我们的经济、社会就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3)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在释放市场和社会发展活力, 依法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早年间, 政府身兼数职, 既是经济活动的调控者、规则的制定者, 又是参与者和监督者, 容易造成权力滥用、滋生腐败。因此, 为了保证政府权力的合理行使, 使政府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十分必要。1979年7月,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随后逐步走上简政放权的道路。政府把原本属于企业的自主权力还回, 政企分开, 企业重获活力, 高效运转。深圳、佛山等地于1997年起对政府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省级层面改革在1999年后开始, 至2009年已进行了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 累计取消1800余项, 调整400余项。这些举措使得广东的民营企业焕发活力, 数量不断增加, 为广东的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必不可少的动力。
为了实现对政府和社会的监管, 加强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解决民众的切身问题, 广东省在网络问政和数字政务方面一直不断改进, 成果显着。政府官员多次与网友进行互动, 邀请在论坛上热心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众面对面交流。全省市级政府网站对民众问政的答复率在90%以上, 广东省各级政府也积极推行各项政策保证网络问政规范化、常态化, 建立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政务论坛、广东发展论坛、岭南茶馆、博客等众多综合性互动平台, 规定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政务限期结办制度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16年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 形成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的“数字广东”框架, 融合升级网上办事大厅, 实现与政府门户网站前端整合, 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 (2018) 》数据显示, 广东省“互联网+”排名第一, 广州是全国数字政务指数值最高的城市。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的立法工作始终坚持把经济立法摆在突出位置, 立法注重尊重经济规律、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转变政府职能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 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广东制定颁布了全国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性法规———《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 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此外, 在立法方面, 为了广集民智、科学立法, 解决区域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 广东省人大与广东高校开展合作, 于2014年组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高校联盟”, 利用高校的专业资源提高法律的质量, 为全国首创。
三、新时代下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建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广东省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批示, 继续着力推进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促进广东发展, 在发展质量和时间节点上走在全国前列。
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更加重视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广东省985高校只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两所, 与国内其他省份高水平大学数量相比明显不足, 与广东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不匹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除了继续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还应“补短板”, 支持粤西北地区高校的发展。香港有4所世界排名前100而且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 有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现代金融等广东发展较弱的现代服务业。广东可以利用港澳的有利资源, 加强三地的交流协作, 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 为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目前湾区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有着重要作用。
二、协调: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作为全球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 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打造CEPA升级版。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构建三地海陆空交通网, 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加强信息、资金和人力的流动共享, 共建金融核心圈, 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 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 形成以香港为龙头, 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 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澳门是中国对葡语系国家的窗口、桥梁和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的服务平台, 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 在未来广东可以借此加强与葡语系国家的经贸文化合作, 实施优惠政策够吸引世界游客走进广东, 带动本省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绿色:全力构建广东生态文明新体制
建设美丽中国, 践行生态文明道路, 实现绿色发展, 广东已经迈开大步。摒弃旧的工业化发展方式, 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开发整合粤东西北的特色旅游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大省, 吸引其他省市和海内外游客, 让绿水青山成为地区崛起的金山银山。
四、共享:不断优化广东社会治理结构
习总书记认为, 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共享”, “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他认为应把“共享”上升到社会制度的本质的高度,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广东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要让全省民众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共享, 着力解决人民在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各方面问题。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 践行发展新理念, 根据地方特色发展相关产业, 补齐民生短板。与此同时, 广东作为一个外来人口大省, 深圳、东莞、广州的外来人口数量居于全国前五, 保障外来常住人口权益, 留住外来人才, 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十分重要。增加城市吸引力, 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继续推进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解决外来人口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断开创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J]求是杂志, 2018 (2) :29-31
[2]慕海平.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J]行政管理改革, 2014 (9) :53-55
[3]徐豪.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实现“世界级”目标[J]中国经济周刊, 2018 (15)
[4]陈池、张海波.改革-转轨-创新——广东改革30年的经验、规律与新阶段的改革方略[J].学术研究, 2008 (12) :9-13
[5]任剑涛.30年改革:广东实验的中国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4-18
[6]肖滨.演变中的广东模式:一个分析框架[J]公共行政评论, 2011 (6) :9-47
[7]张志湘.浅谈广东改革的主要经验——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J]社会主义研究, 1998 (6)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