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工程,大学生就业是政府、社会、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高校职业指导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指导对策。
一、高校职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涵义
高校职业指导是指根据社会需要,针对大学生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大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恰当地确定职业方向,是为大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包括四层涵义:(1)高校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的过程;(2)高校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准个人职业发展方向;(3)高校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学会选择;(4)高校职业指导促进学生调整自我,自主发展。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另一方面还重视提高就业质量。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如何,从学校角度看,学生就业后能稳定发展,就是就业质量好;从学生个人情况看,就业质量包括工作的性质、工作收入、福利、工作环境、专业对口、个人发展前景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内容。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将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自信心,甚至影响其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到大学生个人来说,就业质量无疑比就业率更重要。
二、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职业指导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职业指导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劳动力人口正在从第一、第二产业向三产业转变,服务业和信息业的兴起,网络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职业结构的变化,客观上出现了对职业指导的要求。
其次,高校教育需要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再次,高校职业指导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我、分析市场需求,让学生学会调整自我、提高职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性;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解决学生就业的盲目性、非理性,提高就业质量。
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属高校。
学院职业指导工作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具体表现在:
1、建立了较好的职业指导工作平台。我院为促进本校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搭建了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工作场所,师生可以借助就业指导中心的硬件设施、互联网、测评工具等开展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中心还提供职业信息、招聘单位信息等。
2、职业指导校园文化逐渐形成。职业指导融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中。例如,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培训,是全国首家解决职业指导教师职称待遇问题的高校。
3、职业指导工作已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
该校财经系经济管理专业下设“投资理财”和“金融保险”两个专业方向。从目前情况看,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职业指导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2、职业指导形式单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和岗位认知课程为主,理论多、实践少,大范围大课堂多,个性辅导少。
3、教师职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
4、教学实习经费欠缺。
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职业指导对策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滴水穿石、耳濡目染的系统工程。以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为例,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有:
(一)开展预防性、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进入大学初期,就要开始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唤起学生的职业意识;对于不喜欢、不认同专业的同学,且性格特质不适合专业发展的,允许转换专业。系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在各自工作中要有职业指导意识。在校园文化渲染、大课堂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政策宣讲、信息提供、求职技巧指导的背景条件下,通过开展各种专题比赛活动、报告会、校园招聘会,通过专业课教学、校企合作等等,在各环节具体落实职业指导的内容,切实帮助和指导学生转变观念、转变态度,树立职业理想,刻苦学习知识技能,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最大化。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当结合专业特点讲授,而不是采用全校统一的课程标准。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特点展开。
(三)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要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岗位目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设置、学时总量、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阶段任务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证包括:会计证、证券类职业从业资格证、保险类职业从业资格证、投资理财规划师资格证等等。要鼓励学生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以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为例,在专业课中开展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和思路如表1: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1、企业进校模式。也就是将企业引进学校,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完成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了企业的生产任务,即生产了成品或半成品。学生毕业后就成为合格的员工,可直接到相应的企业上班。
2、工学交替模式。与企业合作,采取的方式有:让学生课余时间到企业上班,或学生到企业上班课余时间学习,或上班和上课交替进行等方式。例如,我们与友邦保险公司建立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让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到保险公司实习,采用上班和上课交替进行的方式,保险公司每天按照经营管理流程,安排上午进行理论学习、经验分享,下午实践,学生边学边做,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能力同步提升。
3、行业专家互动模式。实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亲临指导,学生模拟实操,专家总结点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实务操作课程,采取行业专家互动模式,让实训课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市场。
4、订单合作模式。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入学与就业同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定向培养,这是最理想的模式。
5、开展与粤、港、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可以利用毗邻港澳、服务珠三角的优势,开展粤、港、澳的交流与合作。
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该院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按照以上职业指导思路,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该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项目2013年年度报告显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达86%,全校排名第一,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