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全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推拿临床教研室主任。王道全教授从医41年,临床经验颇丰,擅长小儿推拿配合其他疗法等治疗小儿常见病与疑难杂症,现将其辨证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王教授认为小儿夜啼的主要发病原因有脾寒、心火、惊吓、伤食积滞等。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又脾常不足,若护理不当,寒邪内侵,脾寒内生,至夜阴盛阳衰,脾脏在五脏中又属阴中之阴,因此夜晚脾寒越盛,寒邪凝滞,气机阻滞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或乳母平日喜食辛辣肥厚的食物或贪服热性的药物,如食人参、鹿茸、阿胶、羊肉等,使其乳亦性热,婴儿食之日久火伏热郁,积热上炎,至夜当阴盛阳衰,可心火过亢阴不潜阳,又心主火属阳恶热,故至夜晚烦躁哭啼;心藏神而主惊,小儿神气不足,心气怯弱,如目触异物或耳闻异声,都能使小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寐中惊惕,故夜间惊啼不寐;或婴儿脾常不足,运化能力差,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哺乳不当,乳食难以消化,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调,宿食停聚则成积滞,"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入夜眠而哭啼。
2推拿方法
2.1脾脏虚寒
主证:弯腰而啼,睡喜伏卧,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青白,口唇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或指纹青红。
治法:温中健脾安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各(100~300次),摩腹(逆摩1~3分钟),揉中脘(1~3分钟),捣揉小天心(揉100~300次、捣5~20次),揉足三里(30~50次),捏脊(3~5遍)。
方义:补脾经、摩腹、揉中脘、揉足三里以健脾温中;推三关以温通周身阳气;捣揉小天心以镇惊安神;捏脊以培元气,补虚损,强壮身体。
2.2心经积热
主证: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面色赤,唇红,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或指纹紫。
治法:清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天河水、清小肠、揉总筋、揉内劳宫各(100~300次),捣揉小天心(揉100~300次、捣5~20次),水底捞明月(30~50次)。
方义:清心经、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揉总筋、揉内劳宫以清热退心火;清小肠以导赤而泻心火;捣揉小天心镇惊除烦以安神。
2.3惊骇恐惧
主证:睡中突然惊啼不安,紧抱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山根色青,毛发直立,夜则脉来弦数,指纹青。
治法:镇静安神。
推拿处方:推攒竹(30~50次),清肝经(100~300次),掐揉五指节(掐3~5下、揉30~50次),捣揉小天心(揉100~300次、捣5~20次),二龙戏、猿猴摘果各(30~50次)。
方义:推攒竹、清肝经、捣揉小天心以镇惊除烦;掐揉五指节、二龙戏珠、猿猴摘果则镇惊安神。
2.4伤食积滞
主证: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腻,脉象滑,或指纹紫。
治法:消食导滞,佐以安神。
推拿处方: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各(100~300次),摩腹(顺摩1~3分钟),揉中脘(100~300次),揉天枢(50~100次),揉足三里(30~50次),揉脐(100~300次),按揉百会(50~100次),推下七节骨(100~300次)。
方义: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揉脐、摩腹、揉中脘、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清大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以清利胃肠积滞;按揉百会佐以安神。
3典型病例
王某,男,10个月,2015年3月13日初诊。6天前开始,夜眠不安,烦躁哭啼,每晚2~3次,口气臭秽,时有呕吐乳块,大便酸臭,在济南某医院推拿治疗2次效果不佳,近来症状加重。查体发育营养可,腹胀如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指纹紫滞。诊断为夜啼(伤食积滞型)。治疗以消食导滞,镇惊安神。推拿予以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脐、揉中脘、推下七节骨各(100~300次),顺摩腹(1~3min),揉天枢(50~100次),揉足三里(30~50次),每次治疗约15min.治疗1次后,当晚夜间哭啼明显减轻,又连续推拿治疗2次,诸症消失,夜间睡眠正常,2周后随访未再复发。
4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时嘱家属施以合理的护理,保持屋内安静和适当的室温,衣被舒适,不能过薄或过厚。乳母要注意调理饮食和情绪,少食辛辣味厚、寒凉、泻下之品。脾脏虚寒夜啼者要注意保暖、不能喂凉乳或剩乳,心经积热夜啼者勿过热,惊骇恐惧夜啼者要安静的环境,伤食积滞夜啼者喂乳不宜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