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患者也随之增多,其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脑卒中后偏瘫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以往对于偏瘫的治疗仅为简单的康复训练,效果较差[1].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组研究,评价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03-2014-08在疗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7.2±4.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4)。给予对照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针灸配合康复护理进行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头针:针刺病灶侧的运动区;体针:体针选穴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包括商阳、曲池、手三里、地仓、下关、气冲、伏兔与冲阳,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康复护理:①训练患者摆放良肢体位、吃饭、起床、独立行走与上下楼。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病种病情特点,制定饮食治疗方案,护理工作者需要提高对饮食指导的认知性,积极实施科室制定的饮食指导方案。③健康教育。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健康知识进行培训,并考核护理工作者对知识的掌握水平,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老年患者人群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2对照组仅选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康复护理
1.3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优:生活能够自理,能够独自行走,上下楼梯;良: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可在别人协助下行走,上下楼梯;差:患者无任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满分为66分,下肢为34分,得分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优22例(64.7%),良7例(20.6%),差5例(14.7%),对照组优10例(27.8%),良12例(33.3%),差14例(38.9%),观察组优良率(85.3%)明显优于对照组(6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45.6±5.1)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8.2±4.5)分,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3±4.1)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4.2±4.2)分,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卒中偏瘫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肌紧张与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显示:卒中患者的脑梗死区周围会出现较大范围的部分缺血的脑组织[2],如果及时恢复血流供应,这些脑组织还能恢复其功能[3].传统医学认为:中风属于体内气血两虚,遇到气候变化,情绪波动以及应激反应时,风邪趁虚而入,气血逆乱,冲犯大脑,造成运动障碍[4].因此对于中风的治疗主要为“理气”,通过针灸,可以扶正祛徐,养元气,从而改善运动功能。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针灸穴位时可以起到刺激血流供应,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特别针刺曲池穴时,可以扩张脑部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从而使得脑部神经纤维再生加快。另外有学者研究表明:针灸还能改善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液内胆固醇、三酰甘油与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在根本上减少脑中风的发生[5].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使用了针灸结合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雪,郭威,黄芬,等。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38-42.
[2]曾文兵,石安兵,汪明全。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53-2958.
[3]熊慧琴。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42-243.
[4]王斯晗,王瑞辉。针刺治疗中风偏瘫40例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4,4(1):50.
[5]杨亚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