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的病症之一,多由各方面因素所致,如遗传、饮食、压力等,此病一直以来都属于医学界的顽疾,一些常规西医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大量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于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笔者探讨了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医治的偏头痛患者96例,均满足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了部分不宜研究者如精神病患者、严重脑疾病患者等。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20~54(31.3±4.0)岁;病程1~30(5.3±1.5)a。实验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2~58(31.1±4.2)岁;病程1~32(5.5±1.7)a。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脑部检查和病症头痛诊断,并给予恰当的基础治疗,对于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将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后进行后续的研究。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患者头痛发作时,可口服适量麦角胺咖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9448,哈尔滨泰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复方),若口服后头痛仍不见缓解,可酌情加量,但切忌每天勿超过6片,7d内不宜超过10片。待患者病情缓解稳定后,可口服尼莫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2380;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mg(素片)),每日2次,每次30mg。疗程持续1个月。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由专业医师进行针灸医治,使用焦氏头针,1次/d,每次30min。
取患者的面部、上肢、下肢、运动区、感觉区部位的相关穴位如夹脊穴、头维穴、率谷穴、风池穴、太阳穴等,临床运用应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加取太冲,肾虚型加取太溪,血虚型加取三阴交,瘀血型加取膈俞。患者选取正常坐位或侧卧位,选取28号1.5寸毫针刺夹脊穴,得气后改用平补平泻法;再刺风池穴,针尖沿鼻尖向上刺入1寸,得气后针感上传头部;再用28号3寸毫针太阳透率谷、头维透率谷等,得气后改用捻转泻法。疗程1个月。
1.3观察指标
采用心率变异频谱分析(SAHRV)方法测定自主神经功能。选用心室晚电位分析附加心理变异光谱分析软件,在8:00—10:00时,待患者情绪、心率稳定后进行测试。
先采样测试患者平卧时300次的心跳,随后立即再采样患者站立时300次的心跳,将其所得数据输入系统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出2种体位下所有患者的各频段面积积分。而不同频段面积积分则为自主交感神经或者副交感神经功能。此软件的高中低频段分别定义为>0.15~0.50Hz、>0.03~0.15Hz、0.00~0.03Hz。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头痛协会制定标准将头痛划分为4级。Ⅰ级:无疼痛感;Ⅱ级:轻微头痛,完全可以忍受;Ⅲ级:中度头痛,忍受比较痛苦,可影响部分生活;Ⅳ级:极度头痛,完全不能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基本治愈:头痛感觉基本消失且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头痛程度降低2级,且疼痛程度显著减轻,3个月内头痛发作次数大幅度减少;有效:头痛程度降低1级,且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头痛程度无改变,且头痛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均无改变,或病症恶化。
1.5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数据用x珋±s和%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2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人数情况实验组头痛发作期与缓解期神经功能障碍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2组患者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极为常见、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并同时伴随出现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目前关于偏头痛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可简括为2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为内因,该病有遗传易感特性,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呈高度外显率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FHM-I为CACNAlA基因突变,定位在19p13;FHM-Ⅱ为ATPlA2基因突变,定位在1q2l-31;FHM-Ⅲ为SCNlA基因突变,定位在2q24。其二为外因,环境因素也参与偏头痛的发作。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药物所诱发。食物包括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含谷氨酸钠的食品添加剂及葡萄酒等;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另外,强光、过劳、应激以及应激后的放松、睡眠过度或过少、禁食、紧张、情绪不稳等也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偏头痛易发于儿童与青少年,且女性居多,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无先兆偏头痛,作为偏头痛病症中最为普遍的类型之一,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可于患者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反复发生疼痛,且同时伴颈肌收缩致使病症恶化;先兆偏头痛,也是偏头痛病症中较为普遍的类型,可占总数的一成,病症发作前的数小时或数天可感觉有疲倦、萎靡、打哈欠等前驱症状,具体有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等;视网膜性偏头痛,为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或失明,并伴偏头痛发作,在发作间期眼科检查正常;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周期性呕吐、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即腹型偏头痛、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偏头痛并发症,如引发痫样发作、偏头痛性梗死、无梗死的持续先兆、慢性偏头痛等;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头痛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最常受累,常有上睑下垂、瞳孔扩大。
针灸是以中医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采用针、灸等手段来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医疗技术,主要分为针法和灸法2种医学技术。针灸的合理实施对于偏头痛病症具备见效快、操作便捷、延长发作周期、减少发作次数、缓解头痛程度等优势。
因此,建议有偏头痛患者首选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再结合中药辨证及按摩手法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偏头痛的发作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有一定关联的,通常偏头痛患者的下丘脑功能较弱,可直接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一旦被相关因素所激发,可致使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运动波亢奋,最终引发偏头痛。故治疗偏头痛的关键是必须防治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且其治疗效果是否理想也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自主神经效果显著,并且还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治疗偏头痛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焦玥,吴中朝,王京京,等.发作期偏头痛针刺治疗思路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86-87.
[2]华云辉.近1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概况[J].中国针灸,2004,24(z1):121-124.
[3]吴翥琴.针灸治疗偏头痛88例临床观察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2:241.
[4]李春晖,刘慧林,杨春艳,等.针刺预防性治疗月经相关性偏头痛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8):617-618.
[5]郑苏,彭力,穆敬平,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207-209.
[6]张家炎.自拟头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4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5):75-76.
[7]谢菊英,刘伍立.针刺治疗偏头痛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3,23(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