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浅析南北朝文化背景差异下的政治和经济的不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3-14 共2436字

  一、南北朝的文化背景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360余年间,以及在30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的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上显现出区别于两晋的新的发展趋势,两晋盛行的玄学风光不再,佛教和道教思想持续发展。“大量佛教经书被译出,佛教盛行,渗入到南北朝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家学说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为佛教的广泛流行和快速发展,儒、佛、道的相互关系和格局与两晋时期相比,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体裁盛行。就南北朝在文学风格上的差异而言,南朝的文学华丽纤巧,讲究格律,喜好用典,北朝的文学则趋于豪迈粗犷。受此影响,南北朝民歌风格迥然不同,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为其代表。一定的文化必须以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而社会经济则通过一定的社会文化显现和反映出来。北朝豪迈粗犷的文风,反映出北方政治上的相对动荡,以及经济上农牧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而南朝雍容华丽的文风,则适应了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环境。南北朝文化上的差异,显示了其在政治经济方面所存在的不同。
  
  二、南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
  
  (一)政治特点
  
  南朝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晋代文化的延续。当时各国皇族主要是汉族或次级世族,皇帝深受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的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皇室内部因为争夺皇位的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12月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南朝实行三省制度,三省制度在南朝刘宋开始设立门下省后确立。”门下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献计和对皇帝的施政过失提出劝谏,同时又参与政府机密要务的处理,因而门下省成为拥有很大权力的政府机构。在行政区划上,南朝大体上沿袭了东晋,州郡县三级制是其主要方式,州有刺史,郡有太守,县有令与长;其中,唯一的例外便是丹阳郡,由于丹阳郡是南朝首都,因而特置尹。
  
  受复杂的民族成分构成的影响,北朝的文化综合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这一特质反应在政治上,就表现为统治阶级对汉族政治制度的学习,以及自身的不断改革。从北魏孝文帝开始,鲜卑族进行了大举改革,取消了鲜卑族的很多特权,并积极推行汉化。北朝在北魏孝文帝掌权以后,开始采用南朝的官制。北周时期,根据周礼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北朝政治区域基本承袭西晋与十六国,与南朝一样,都采用州郡县三级制,只是其州的辖区比较小,州刺史可以越过郡一级直接管理县一级。这使得郡一级权利大大减少,其管理作用趋于虚无。北魏先设有管理地方军政的行台和治理数州军事的都督,北齐确定为行台制,北周则为总管制,都是负责几个州、郡的军事与行政的政区单位。北齐州的辖区分得很细,于是设置行台兼管数州民政及军事。西魏却改称都督,成为总管,性质和北齐的行台类似。北周时,总管常常兼任驻州的刺史,其官职即以所驻之州为名。
  
  (二)经济特点
  
  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于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此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南北朝时,由于长期战乱,北方的经济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而南方则与此不同。与北方的连续战乱相较,南方的环境则相对稳定,这使得南方的经济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究其原因,一是北方大量人口的南迁,二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三是一些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四是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的南移。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历来以北方黄河流域为经济中心的格局开始发生改变,经济中心逐渐开始南移。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模式,但是“士族制的发展和南北朝统治者长期尊崇佛教,使得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发展”,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集中到庄园主和寺院之手,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在此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渐趋向于融合。各民族间相互融合及互相学习的背景,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总之,南北朝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同发展特点,决定了南北方文化上的差异;同时,南北朝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影响了其各自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使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北朝在政治、经济上保留有自身游牧民族的特点,这使得北方的文化带有游牧民族粗犷、朴实无华的特色。这样一种文化背景,造就了北朝人民勇敢的性格。这也是北朝征战更为频繁,军力更为强盛的重要原因之所在。自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以后,鲜卑族统治阶层及其他少数民族加速了汉化的进程。少数民族的迅速汉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北朝在政治、经济上都更为务实,因而北朝的很多统治者大都大力改革制度,为经济的发展解开束缚。而北方士族的大量南迁,给南朝带来了北方大量的先进科技和文化,在促进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南朝在文化上承袭了魏晋之风。这种文化背景,不仅使得南朝文学华丽纤巧,与北方的豪放粗犷完全不同,同时,也对南朝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由华丽纤巧而来的纤弱,使得南朝在奢靡之中日趋走向孱弱,以至于南朝在国力尤其是军事力量上长期落后于北方。这也是南朝到后期领土日益狭小,最后终被继承于北朝的隋所灭的原因之所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