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3 共5088字
摘要

  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国家安全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985年起在部分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实施了军训试点,拉开了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帷幕。至今,国防教育在高校开展已近30年,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国防法》、《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等法规和文件,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在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当前这项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如果不推进其改革和创新,很可能会走“下坡路”、进入“萎缩期”,甚至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1.大学生对国防教育课程和军事训练的认可度低,接受国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普遍不高,接受国防教育课程学习和军事训练的意愿不强,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较为淡漠。[1]许多高校学生认为,“国防是军人的事,战争离我很远”,“作为地方高校的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毕业后基本不可能参军入伍、担任军官,所以没有必要学习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甚至还有人认为,如果战争爆发了还需要我们在校大学生上战场,那国家“养兵”、“建军”有何用?因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接受基本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视为“沉重的负担”和“极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接受国防教育的积极性较低。

  2.国防教育课程学时难以得到保障,“必修课”的地位岌岌可危

    虽然《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但在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的当前,国防教育课程不但教学学时越来越 难以保障,而且“必修课”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有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在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压缩国防教育课程的学时甚至取消这门课程。[2]在不少高校党政领导心目中,地方高校要培养的是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综合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是投身国防建设,会打仗、参战的士兵和军官,所以没有必要将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开设。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严重滞后于其他课程与学科,并且这种滞后程度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3.国防教育的教学平台搭建混乱,难以作为独立的教学机构存在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平台设置十分混乱、极不规范。目前只有极少数高校设置了独立的教学机构 (如军事教研室、国防教育学院、国防教育中心等)作为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要么将其挂靠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基础部等教学单位,要么将其归属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等行政职能部门。国防教育的教学平台难以作为独立的教学机构存在,也就自然难以获得足够的 “话语权”,边缘化倾向日趋明显,导致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培养、培训受到制约,教师的职称评定没有独立的评审体系,职称、待遇等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教师流动调动频繁,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重 “军训”轻 “课程”,片面将学生军训等同于国防教育

    虽然 《国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国防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课 (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但在实际操作和执行过程中,不少地方高校重军训轻理论教学、偏好能表演的阅兵式和分列式等有形科目,而忽略了 “意识”和 “思想”层面的教育与培养的根本目标。[3]不少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长期被 “学生军训”所替代,还有不少院校仅在军训期间简单地举办几次讲座来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

  二、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国防教育目标和发展导向偏位目前 “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军事训练+日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的模式是我国普通高校主流的国防教育模式,而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国防教育的目标和发展导向存在着严重的偏位、错位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导向的影响,大学生 “传统安全观”和 “军事技能”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目标。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重在进行军事知识和理论的讲授、军事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和军训中注重引导大学生去思考和关注国家军事、主权、政治等领域的安全问题,而未能从更开阔的 “总体安全”、 “大安全”的维度上实施国防教育。

  2.国防教育内容体系难以与时俱进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分别为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目前高等院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都限定在这五部分的框架体系内。然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颁布时间是2002年,最新的修订时间是2006年,也就是说自2006年起至今,大纲再未修订、更新过。

  2006年至今,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的内外部安全环境均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的安全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所以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显然与新时期我国新的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不相适应和匹配。

  3.国防教育教学模式陈旧和僵化

  目前高等院校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学科研水平难以与现实需要相适应,在国防教育课堂上,灌输式、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在大行其道,以问题探索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尚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仍热衷于埋头点击PPT、宣读讲稿,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撰写课程论文、讨论国防与军队建设案例、完成读书报告、分组讨论研究专题、集中课堂汇报等教学组织方式更是鲜有使用。原本很生动、鲜活的国际形势问题、大国关系问题、国防战略问题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国防教育课程自然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也使得自身走进了 “死胡同”.

  4.军训模式教条和老套

  我国多数高等院校的军训任务是由野战部队或武警承担的,然而受规模不断缩编的影响,目前野战部队和武警越来越难以保障我国众多地方高校的军训工作需求。另一方面,野战部队和武警官兵在施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与地方高校大学生缺乏共同话题、难以进行思想的深度交流等问题。此外,在军训过程中,多数高校仍停留在简单的分队队列动作练习、单兵战术动作训练、轻武器射击动作练习等方面,甚至在军训第一天就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为军训总结大会的方阵表演和阅兵仪式做准备。急功近利、教条僵化的军训模式不但得不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而且使得军训效果只是局限在很肤浅的层面。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2014年4月15日,***总书记出席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思想,也为如何破解当前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根据。唯有坚持以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进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才能使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驱动力。

  1.重新定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和发展导向,将 “总体安全观”和 “大国防观”的培养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和目标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丰富,国家安全已成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广义的范畴和综合性的概念,而绝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安全、主权安全和政治安全方面。

  因此,国家有关决策部门应当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和发展导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不能仅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 “传统安全观”和 “军事技能”,而应将大学生 “总体安全观”和 “大国防观”的培养作为高等院校 国 防 教 育 的 根 本 原 则 和 目 标 导 向,将“国家安全”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逻辑起点。唯有如此,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才能更好地顺应国家的安全战略,从而谋得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增设 “非传统安全”的教学内容,融入 “内部安全”的教育,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当前高等院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重视 “传统安全”而轻视 “非传统安全”、重视 “外部安全”而忽视 “内部安全”的情况非常明显,因此,从教学内容体系架构上来看是不完整、不完善的。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应尽快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拓宽课程内容体系,增加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等 “非传统安全”的教学内容,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新疆暴恐事件、美国 “棱镜门”事件、雾霾天气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议题积极引入课堂。还应融入 “内部安全”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内部安全问题,为国家内部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3.开展国防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发挥课程内在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国防教育课程涉及面宽、信息量大、趣味性浓、时代性强,从国际战略形势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从古代兵家将帅到当代政坛风云人物,从军事思想到战争艺术,从世界国防科技发展前沿到我国国防最新动向,从大国关系到国家战略,都是国防教育的关注点。在课堂上,发挥课程内在的优势和独特价值,开展包括 “设趣与展演”、 “指要与自学”、“精讲与答疑”、“研讨与回顾”及 “训练与总结”等基本环节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教师应积极发掘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尚未形成研究定论的课题领域 (如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我国解决钓鱼岛争端的策略、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我国进一步维护海洋权益的对策、应对新疆暴恐事件的策略等),将其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性学习、展开批判性思考,然后在课堂上汇报陈述、全体同学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获得共识性的答案,并指导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究国防和国家安全问题的兴趣。

  4.实施军事院校与地方高校相配合、技能训练与思想浸润相结合、传统科目与特色项目相融合的军训模式

  在野战部队或武警部队难以承担地方高校军训任务的形势下,可考虑邀请军事院校优秀高年级学员来对大学生施训。军事院校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诸多共性,军事院校与地方高校相互配合开展军训工作,教官和大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双方在军训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我国军民融合式国防教育和建设提供思路和实践平台。

  在军训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军事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进行思想的浸润、精神的培养、观念的塑造。在施训过程中,可邀请解放军高级将领为全体参训学生作报告,使学生感受将军的风采,激发投身国防建设事业的热情;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长征演练,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可结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歌咏比赛、板报评比、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可对革命圣地、战场遗址等进行实地参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可在军训期间组织观看有关钱学森、彭桓武、邓稼先等科学家英雄事迹的影片或发放有关材料,培养国防精神。

  军训期间,在开展传统必修项目的同时,还应积极融入具有时代特色、紧贴现实生活的训练项目,如增设消防逃生演练、反恐防暴演练等环节,增强军训的现实意义和吸引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 “深入国防教育改革”[6].如何深化改革?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破解难题?***总书记提出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坚持以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推进国防教育模式的全方位改革,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一定会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慧。国家安全视域下的高校国防教育改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5-99.

  [2]陈波,王沙骋。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88-90.

  [3]李科。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模式、问题及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55-459.

  [4]李科。从教学大纲的演变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5-110.

  [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2014-04-15].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