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高校国防教育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将专业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的有机统一。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高校的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实质上是对其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也是民族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育。抓好国防教育,使大学生把国家兴亡、民族安危与个人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邓小平同志在5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6的讲话中指出:要普及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使人人具有忧患意识。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和进行军事训练,使其了解一定的军事常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大学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希望,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肩负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任。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国家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参军入伍已成为部队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来源,地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参军入伍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比例逐年增多。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在国防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普及军事基础知识,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既受到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又掌握了必备的国防常识,这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作用
在深化高校国防教育的今天,国防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他们的国防素质,为建设国防现代化服务。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国防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之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深化国防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逐渐成熟和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学生爱国主义觉悟,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举措。
通过国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书本知识与实际才能的关系,切实加强实践锻炼。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四有”合格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防教育不但涉及到人才的培养,而且还涉及到素质的养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国防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利保障。纵观开展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以及日常国防教育活动的实践历程,充分表明:对学生开展军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观念,而且培养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尤其是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当前军事科研成果。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世界高精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促进他们去探索,促进他们去求知,促进他们去进取。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军事生活的历史。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施展自己的抱负,有所作为,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必须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全面丰富和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德才兼备,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纪律、有团结协作精神,又有与时俱进的竞争意识。奋斗需要立志高远,奋斗需要真才实学,奋斗需要真抓实干。所以说,军事素质是一笔永恒的财富。不管这些大学生走出校门从事什么工作,都将终身受益。
高校国防教育自始至终蕴涵独特的教育功能。它在高等教育综合育人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途径
开展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军训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为此,我们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形势教育,战争与和平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责任感和自觉性。我们必须把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长期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在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和技能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提高国防教育内容的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优秀思想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要做到常抓不懈,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抓好新生入校后的集中军事训练。学生军训是新生到校的第一课,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基础,抓好学生军训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新生军训前,要成立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武装部制定具体军训计划,组建学生军训团,各系学生以营为建制参加军训。营长、连长由部队教官担任,教导员、指导员由各系学生工作干部担任,班排长由学生担任,武装部同承训部队教官密切配合,具体组织实施训练计划,创造近似于军营气氛的军训环境,贯彻军训生活条令化,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军训科目,统一教官示范动作,统一考核及评比标准。与此同时,学校应明确规定,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成绩综合以后,记入学生军训成绩档案,综合成绩不及格者,下期军训予以补训或重修。在集中军训过程中,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把学生军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搞好分散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军事理论课教学具有集中军事训练和其他专业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在集中军训结束后,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立即转入分散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在确定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及课程设置上做到统筹安排,不断深化军事课教学改革,从方式方法上不断改进,力争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效果。
再次,学校的日常国防教育,其活动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总之,对大学生集中军事训练,分散军事理论课教学及日常国防宣传教育活动,是落实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途径。
四、巩固军训成果,深化国防教育
如何巩固和发展军训成果,充分发扬集中军事训练的好思想,好作风,是深化国防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认为:高校国防教育在抓好新生集中军事训练和分散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应把日常的国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去。
(1)寓国防教育于学生各项活动之中。新生入学后开展集中军事训练,时间毕竟短暂。在军训期间学生所学过的基本军事技能以及在分散军事理论课所学的军事知识,必须在学生的各项活动中不断巩固,不断提高,不断深化,做到常抓不懈。例如:坚持每日结合队列训练,组织学生出早操。利用每年一度的运动会时机,组织各单位按分列式入场,评比优秀代表队等形式来巩固军训成果。
(2)在革命传统佳节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在清明节、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国防教育,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例如:组织大学生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战役纪念馆等。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积极性,既增强了学生国防意识,又能使学生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开拓未来,收到较好效果。
(3)以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深入广泛开展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有效措施。在高校要以全民国防教育日为契机,将以巩固大学生军训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种国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放映军事题材电影、录像周,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或者是国防教育活动征文等,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从而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
实践证明,抓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离不开对学生军训成果的巩固,只有把巩固军训成果活动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和教书育人中去,才能把高校国防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袁相武,邹本仁.全民国防教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
[2] 车文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