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途径是指在大学生中进行国防教育的实施方法、路子,是关于如何具体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教育实效的方法路径。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国防教育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几乎都集中于探讨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功能及地位方面,对于其实现途径的探讨也比较零散,而且流于表面描述,未能深入对教育途径进行系统探讨和研究,对多种途径进行系统总结、归纳的研究也不多见。在现实层面,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仍然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系统完善、科学规范的实施途径,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 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的内涵
构建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的理论前提是清晰其内涵、特点。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公民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其国防观念,提高其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教育活动,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国防教育活动。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探索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就是要探索在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具体方法思路,研究适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以确保党和国家关于国防教育的方针、政策、理念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学生群体中,通过一定手段、方式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自主认识、观念,并外化为正确、积极的行为。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理论基础的先进性,意识形态的鲜明性。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研究是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入认识国防教育客体,总结归纳高校国防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发展的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法,使之建立在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这是其先进性的来源;高校国防教育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在每一个特定历史阶段,高校国防教育都必须围绕党的工作中心进行,并为其服务,这是其意识形态特性的来源。
其二,实施方法上的渗透性、多样性。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的渗透性是因人的思想观念的本质和形成规律而产生的,人总是通过他与世界的交往而不断形成着他的思想观念或者发展他的思想观念.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国防观念,是对人的思想的改造。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的交叉性来源于人的思想的曲线式发展、影响因素不单一的规律。
其三,途径过程中的主导性、强制性。高校国防教育途径更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教学内容、教育途径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强制性;所谓主导性是指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的选择、设计乃至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起到主要作用,受教育者处于相对受支配的地位;强制性则是指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的选择和设置,具有一定规定和限制,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在国防教育方面有较为硬性的规定。
其四途径构成上的复合性、系统性。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的复合性是指途径的构成上并非仅仅限制在本领域教育教学方法上,而是需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领域中的有益方法,多学科具体操作方法整合在一起发挥整体效应。每一条教育途径都是若干具体方法的综合施用。所谓途径构成的系统性是指构成教育途径的不同具体方法要素都是按照一定规则和秩序组合成一个整体,每个要素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途径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依据高校国防教育途径内涵及其特点建立的,旨在将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具体化为一系列操作手段的方法渠道。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全面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
在当代中国,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其直接目的就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即培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这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为重点,在创新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上下功夫,使国防教育能贯彻先进性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要树立国防教育新理念。高校国防教育应坚持“三个协调”的原则,即集中教育(新生军训)与经常教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及国防知识讲座)相协调的原则;重点教育(国防生)与普及教育(非国防生)相协调的原则;理论教育与军事实践密切协调的原则.同时,要增强“三个结合”的国防教育的新观念,就是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全过程,应做到与学校素质教育、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军训工作方面,应做到地方院校与当地驻军相结合;在军事理论教学及国防知识讲座等方面,应做到校际结合,即地方院校与军事院校相结合。从而不断拓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充实和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由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决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重点。应结合新时期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模式,在继续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同时,有重点、系统化地抓好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强化反侵略、反分裂的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加自觉地增强国防意识,履行国防义务;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的大国防观念,提高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科技、信息、资源安全的自觉性,高度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作贡献。
(二)“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创新国防理论教育
创新国防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是国防教育的奠基环节。国防理论,是对国防的系统化理论性认识,是国防问题的本质、规律性的反映,是关于国防的科学理论知识。国防建设事业不断推进,国防理论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有效地开展高校国防理论教育创新,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将国防教育与专业课和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其次,坚持国防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各种文艺表现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其二,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法,把问题作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引导和线索,衔接教学环节,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在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国防理论教育课内容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特别注意启发大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思想观念上的矛盾运动,使学生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形成正确的国防思维和国防观念。
其三,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根据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灵活地把视听说讲有效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感性材料相互印证,同时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化难解为浅显易懂,化厌烦为喜闻乐见,增强国防理论教育的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全面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
全面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其一,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军事课程是长期军事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是通过特殊选择和组织构成的可供传授的学科体系,具有学科性和认识性两种属性。高校应将军事学科和军事课程,列入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来建设,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 21 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其二,强化教育阵地建设。良好的物质条件是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当首先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富有特色的教育计划。高校可以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认识现状,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开辟一条有本校特色的国防教育途径。如:在革命传统佳节期间,如清明节、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国庆节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国防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将高校国防教育寓于体育之中,高校国防教育要注重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这既是对国防教育内容的一种有力补充,更是对国防教育活动的一种创新和拓展。如组织大学生越野赛、射击比赛、军事障碍比赛、军体拳比赛、航模比赛等等,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以组织小分队战术竞技、军事夏令营等活动。
其次,多部门齐抓共管,拓展阵地建设。高校国防教育开展得如何,主要在认识,关键在领导,保证在组织.高校国防教育从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组织、教育步骤的设计、教育的实施一直到教育的管理、考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系统。应当进一步健全国防教育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国防教育组织体系.
再次,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国防教育空间。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是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手段,是教育科学技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增强国防教育实效的标志性动作。一是要构建网上教育基地。网上国防教育基地应由一大批品位高、经典型的网站构成。其基地建构应加强两个方面:内容上,要选定一些知识性、理论性强、对青年具有深刻启迪价值的东西。形式上,版面设计和栏目都应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开发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超文本结构的电子教材,使人们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觉,增强国防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要开展高校网络国防教育技术实践。高校网络国防教育另一个突出的优势是其“技术实践”优势,所谓技术实践优势是指国防教育可以将思想教育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以思想引导技术发展,以技术保证网络思想信息的纯洁性,强化国防网络信息素质教育.三是要开设国防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有两个层次,一是内容层次,主要是指了解信息安全的实质,信息入侵的实质和表现,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网络的利用方式等等;二是指技术层次,主要是指了解实现安全防范和攻击入侵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等等。
其三,开辟国防教育基地,推进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开辟国防教育基地是深化国防教育又一重要途径。教育基地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近几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大创举。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推进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关键举措之一就是实现国防教育的基地化。高校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的构建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模式,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校内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校外国防教育实践基地、高校与社会联合教育基地等三种基地模式。
校内国防教育实践基地主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师资、设备、场所、资金来运行,其主要形式有:其一,利用论坛、社团等青年学生比较喜爱的形式,强化管理,定期开展国防、军事技术、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热点研讨、辩论、演讲、网上对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校参加相关论坛的讨论和讲学等。其二,依托国防班构建国防教育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国防班或国防硕士班学员为力量核心,建立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与普通班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其三,开展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大学生进军校、军事基地服务、接受教育等方面的访问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一些世人关注的国防问题或国际关系问题组织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等。
大力发展校外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资源,高校应当积极与拥有国防教育基地的社会机构联系,建立校外国防教育基地,如与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历史馆等单位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基地中去接受教育,同时可以邀请基地的专家们进校担任国防教师,定期开展讲学和授课活动。联合社会、政府力量办国防教育实践基地。联合社会力量办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是高校与社会机构一种互补式的合作形式,高校不仅能够获得国防教育资源,还应当向相关单位在人才资源的支持上予以协助。在这种形式的基地中,高校实现了其作为社会智囊机构的服务作用,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一种基地建设模式。
(四)加强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高校应按照《国防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尽快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确保国防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入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的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而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考。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同时,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是否能取得实效,在于教育者是否能深入认识以上五条基本途径,是否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对其加以灵活应用。只有站在全面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思维的高度,对基本途径加以系统组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具体手段、途径,才能切实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Z].
[2]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3] 刘卫平 . 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J]. 湘南学院学报,2006,(6):110-112.
[4] 高建国 . 时代交汇点上的思考 [M]. 北京 : 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20.
[5]李文辉。论高校国防教育[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
[6] 刘后根 . 对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思考 [J]. 党史文苑, 2004,(6):109.
[7]韦吉锋。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4,(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