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高校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的问题和增强途径

来源:大众标准化 作者:卜婷
发布于:2021-04-06 共5253字

  摘    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对国防教育认同不强烈的现象。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增强对国防教育认同的实践策略,以期在大学生一代的身上播上“认同”的种子,并将其牢牢扎根于学生们的心田,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自觉地接受和参加国防教育。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国防教育; 认同; 路径;

  新时代,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崛起已成必然,要全面实现国防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离不开全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这种参与和支持,首先是思想上的认同和支持。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对国防教育认同不强烈的现象,深入分析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的现实困境,引导大学生增强对国防教育的认同,在年青一代大学生的身上播上“认同”的种子,并将其牢牢扎根于年轻人的心田,对于巩固国防,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国防教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当前学术界有众多表述,其中武炳在《国防教育学》一书中对国防教育的定义,即国防教育是为扞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整个社会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技术战术和体质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认同,是人民在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上所达成的共同认知或共同评价,一般有着相同的认识方式和评判标准。在国防教育这一事关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命题上,必须最大可能的取得全体人民的一致认同。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国防教育就是一种认同教育,一种归属感教育。因此,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具有价值的教育引导活动,促使广大学生充分能理解国防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将认同素养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进而支持或自愿从事保卫国家安全、扞卫国家利益的各项工作。
 

高校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的问题和增强途径
 

  2、 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的现实困境

  2.1、 国防观念存在偏差,价值认同淡薄

  国防观念是国防教育的思想基础,一般是指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主权、利益不受侵犯,自发自觉地维护安全与利益的意识和行为。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这个特殊群体国防观念的正确与否,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纷纷证明,和平时期民众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是败军误国的重要原因。建国70多年以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长时间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深刻变化的社会结构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对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和国防建设等所持的态度存在偏差,出现了对国防教育的价值认同感普遍不强烈的现象。面对新时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一些大学生认识不清国防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堂发言中、书面材料中对国防意义认识地比较深刻,但在实际参与国防建设时,部分大学生往往比较冷漠和抵制,甚至一些身体素质出众的适龄青年大学生故意在应征体检前自我伤害,以达到逃避兵役的目的。部分大学生认为国防是国家的事情、是军人的事情,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参军入伍会剥夺了个人的青春和自由。有些大学生参军入伍是为了享受参军入伍所带来的福利政策,看中的是参军给个人带来的好处,例如转专业、学费补贴、考研加分等,至于认同军人职业、从事保家卫国、献身国防事业等意识比较薄弱。而没有从内心树立起正确的国防观念和价值认同则是以上现象出现的深层根源。

  2.2、 国防知识储备不足,理论认同不系统

  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国防法律法规、国防制度、国防战略方针政策、武装力量等。了解、熟悉、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是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大学生缺乏对国防知识系统性的了解和学习,从国防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上看,除了军事类院校外,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关于国防教育理论的课程数量很少,以最具代表性的《大学生军事理论》为主,这就造成大学生国防教育理论性教材比较单一,大学生可接受、可选择的理论性知识非常少。其次,就军事实践课程来说,多数高校采取的形式主要是新生入校时的军训,一些高校甚至直接把军训等同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片面地认为学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定时定点的完成对学生的军训。再次,国防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大学生对各类武器装备、国内外军事科技发展情况、战场上注意事项等基本上是一知半解,如果没有相应的学科背景或理论基础的话,国防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无异于天书一般,而大学生了解专业性的国防词汇或国防知识点的途径也很随意,零星、碎片式的从互联网或其他非正规途径获取。有学者曾做过关于国防知识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75%的大学生不知道防空警报不同响法的不同含义;60%的大学生不知道哪天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组数据直接表明赤裸裸的显示出大学生国防知识的缺乏和不足,这种不足极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困顿和迷茫,这些困顿和迷茫正是阻碍大学生对国防教育认同的基础。

  2.3 、国防精神缺乏,历史认同不深入

  国防精神,是国防建设的灵魂和重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尚武等各类精神。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高校,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但当前,部分大学生中任性自我、刚愎脆弱、自私复杂,在当前各类媒体的过度渲染和不正确的引导下,大学生追捧、迷恋所谓的“小鲜肉”们,镁光灯下“小鲜肉”们涂脂抹粉,行为举止弱柳扶风、性格作风阴柔妩媚,缺少中国好男儿应有的血气方刚。一名合格的军人,需要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性格和坚韧的意志,这些都不是“小鲜肉”们所能达到的。瑞士军事思想家约米尼曾说:“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财产去保卫祖国的勇士们,还不如一些包税者和交易所的生意人受到尊重,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是非常可悲的。”当危险来临、战争在即,“小鲜肉”们影响下的一代大学生是否愿意为国效力、是否愿意挺身而出值得深思。历史和历史记忆教育是塑造国民素养、增强认同的主要途径,这种国家层面的干预教育,深度影响着国民对自己所属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和情感。现阶段,大学生的教科书里战争的硝烟少见,国家和民族的屈辱少见,军人的身影少见,英雄的血性少见,恰恰这种教育的缺失,造成可悲的现象经常在大学生周边上演,崇洋媚外的言论甚嚣尘上,盲目推崇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东洋刀’当装饰物,着‘皇军服’合影留念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成出现这类悲哀的、荒唐的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国防精神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国防教育的偏差。因此,越是在和平环境下,越应注重通过国防教育,使新时代的大学生明确认知什么是人格、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耻、什么是民族尊严,什么是国格。

  3 、增强大学生对国防教育认同的实践路径

  3.1 、借助喜闻乐见方式,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

  高校国防教育不仅需要严肃庄重的方式,也需要轻松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牢牢把握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在寻找共鸣、找到结合基础上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首先,可以借助文学、影视、艺术等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群体,有着新的审美范式,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大学生需要形式更新颖、内容更易懂、画面更生动的国防教育作品,文学、影视、艺术作品大多直观形象化,感染力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审美情趣,在视觉、听觉上给大学生带来有力冲击的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功能。例如,《那年那兔那些事》《领风者》《红海行动》《战狼2》《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等影视作品,不仅贴近大学生的观赏需求,而且通过缜密的叙事以及传奇或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现和推进,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对国防文化的认同。其次,在尊重历史和坚定扞卫民族精神的基础上,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大学生借助文学、诗歌、影视作品等去撰写和编织蕴含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脚本,使抽象、理性化的词条和知识点随着脚本进行具体而丰富的情景再现,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生命体验,变成有血有肉、碰撞心灵的生动情节,而这种最质朴的方式、最直白的信息传递,使得国防教育更容易被青年大学生所喜欢、所接受。

  3.2、 紧密结合日常生活,注重体验与参与

  对于理论灌输和思想教育来说,只有将理论性的命题和政治性的规则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现实问题中来,人民才能在解决这些日常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内驱力。法国着名教育学家涂尔干认为:“只有让心智直接面对事物,面对事物的现况,面对事物实际运作的状况,才能使心智养成这些态度。”对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这个命题来说,国防教育认同并不是一味追求知识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和活动,要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尊重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考特点,大学生对于国防认同的形成,不能只靠逻辑的推理或者科学的论证,更多的是要通过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或者道德生活的亲身认知和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认同而形成的。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可戎矣”,参与、参观、互动、体验等教育形式是增强国防教育认同的有效方法。国旗下的宣誓、英雄故事读书活动、爱国爱党演讲报告、红色足迹研学旅行、改革成就展参观等方式都会成为激发青年学生产生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尽量去营造一种身临其境、情感共鸣的良好国防环境和国防氛围,积极联络学校驻地所驻部队,利用军营开放日,组织广大学生走进军营、走进靶场、走进最可爱的人,在亲身体验军营生活、目睹人民军队变化的历程中激发大学生对军人的崇拜和对军人这个光荣职业的向往;还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出发,设计富有兴趣的军事游戏,将国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利用暑假或寒假举办大学生军事夏令营或军事冬令营,在夏令营或冬令营时进行军事游戏比赛,使学生在体验、参与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知识和技能,实现认知与情感结合、知识与想象交融并行,有效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3.3、 避免陈旧的说教方式,充分挖掘教育资源

  兴趣是人生的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想去了解想去认识这种事物。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工作亦是如此,单纯地进行生搬硬套的理论灌输,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不会对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感兴趣的。现在的青年大学生思想新、抱负新,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国防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进行合理、可行的引导,少说教,多互动,少书本,多实践,精心策划开展一些受大学生欢迎的、与大学生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国防教育特色活动,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改变比较单一的教育模式,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学习国防教育知识。首先,如课程思政模式一般,组织各课程教师,深入挖掘所带课程中蕴含的国防教育元素,巧妙地将知识点、结合点、教育元素等进行有机融合,将各类课程与国防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例如,在《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着重介绍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适当的扩展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火箭军等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加入实时性题材,如把“朝鲜半岛危机”“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国际时事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在时事热点中敏锐捕捉国防动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性的加入基本军事技能作为拉练项目,以此来培养同学们的自律性和行动力。最后,要在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中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以各种活动为契机、牵引,广泛开展开放共享的线上、线下国防教育示范活动,将学校打造独具国防教育特色的大课堂,以此推动国防教育在学校真正地落地生根。

  4 、结语

  倘若偌大的校园里容不下一张国防课桌,大学生沉重的书包里没有一本国防课本,那么我们最后的国防教育课堂很可能就是——战场!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种国防教育资源,结合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在体验和参与中将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发展为互动参与、生动活泼的过程形态,在情与理的融合中,通过感染的力量来增强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实践体验,让大学生主动接受实践磨砺成为一种常态,只有真正的认同、真正的信仰信念,崇军尚武、刚毅勇敢、砥砺奋发等优秀品质才能切实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 武炳.国防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2] 葛坚.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3] 艾跃进,朱旭.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105-107.
  [4] 何东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5] 尚勇.当前影响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负面因素[J].学理论,2012(12):27-28.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卜婷.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认同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大众标准化,2021(04):80-8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