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来源:当代临床医刊 作者:金鹏
发布于:2021-01-28 共2563字

  摘要: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提升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模式; 妇产科患者;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分层级管理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次的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位,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开展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满足更高层次的护理需求[1]。为探究此模式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选取我院妇产科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25例,年龄22岁~35岁,平均年龄(26.5±1.2)岁;观察组:25例,年龄23岁~36岁,平均年龄(27.8±3.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为实施分层级管理前的传统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未进行能力与职责的划分,按传统护理模式开展工作,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的护理指导思想,具体以护理人员分级管理、人员交班管理、加强护理质控等方面实施,具体为

  1.2.2.1分级进阶管理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分层级管理规定》,依据护士的学历与职称情况、工作时间与护理经验考核对护士进行分级。分为NO~N4共五个等级[2],具体为:N0级(基本级)资质(1)通过卫生部门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者;(2)1年内轮转护士。N1级(基本级)资质(1)职称:护士、护师(第1~2年)。(2)工作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3年。N2级(胜任级)资质(1)职称:护师(第3年起)、主管护师(第1~2年);(2)工作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4~8年。N3级(骨干级)资质(1)职称:主管护师(第3年起)、副主任护师(第1~3年);(2)工作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9年及以上。N4(专家级)资质(1)职称:副主任护师(第4年起)、主任护师;(2)专科工作经验: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5年,本专业工作经历10年的专科护士(获得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证书);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本专业工作经历10年。

  1.2.2. 2 护理交接班工作

  采用APN弹性排班,实行三班连续交班,组长负责制,每班护理人员提前进入病房按规范进行交班,保证护理质量的有序接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士长工作重心主要是做好人员的行政管理与质量管控工作[3]。

  1.2.2. 3 严格护理考核制度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评定标准的制定,并对护理质量与安全实施控制与管理。

  1.2.3护理质量与安全实行护理部主任、病区护士长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与安全质控组(一级):由3~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评定标准对护理质量与安全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与安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追踪评价。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自查结果上报二级质控组。

  1.3 评价指标[4]

  (1)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表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计算,分五个方面: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操作、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分值越高护理表示质量越高。(2)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总分为60~80分为基本满意;总分<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操作、病例书写、健康教育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以往“平台式”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理论水平、护理经验参差不齐,能力与责任不对等,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价值感、职业发展动力不足,护理团体整体能力与水平欠佳,难以满足日益提升的护理需求[5]。分层级管理是针对不同护理需求配置合理的人力资源,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体现护理人员的主体价值,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明确护理人员的职业定位与自身职责,清晰划分权利和责任,明确具体任务,各司其责,协同进步,规划明晰的职业晋升与发展路线,通过结果导向,引导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与能力,实现人力资源有序补充、梯队晋级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提升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七枝.优质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20):27-28.

  [2]黄玉贤,申敏.基于专业能力进阶制度的护理人员优化层级管理模式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5):510-514.

  [3]葛星芸,李明月.护士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8,3(36):124+126.

  [4]王小琳,罗仕兰.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27):3839-3842.

  [5]苗凤茹,王婧,刘雪芳,等.护士层级管理对护士核心能力和责任制护理水平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123-125.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
原文出处:金鹏.分层级管理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6):571-57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