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给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基于城乡规划视角,考虑如何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合理使用,对乡村环境予以彻底改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抓住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点,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乡村建设进程,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 乡村振兴; 实现路径;
城乡规划视角下,城市和乡村被置于同等地位,乡村建设不再依赖于城市,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完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那么人口流动就不再是单向,乡村地区拥有了更多优秀人才,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发展十分迅速,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面将从生态系统、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再生等角度阐述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从而转变城乡关系,为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添砖加瓦。
1 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及对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意义
1.1 城乡规划理论内涵
近些年来,城乡规划理论得到了不断完善,对于土地资源、城乡空间、城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新的见解。所谓城乡规划指的是将城市与周围乡村有机联系到一起,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通过对建筑物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设置,尽可能的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让城市和乡村可以容纳更多人口,致力于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和交通拥堵现象,为城乡协同发展起到正确导向。城乡规划工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特征,能够为工程项目建设起到指导作用,根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程度制定建设计划,合理安排建设时间和占地面积,确定需要投入的资金资源,在此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就会相对更高,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将会达成统一,城乡发展也会迈进新的阶段。
1.2 城乡规划理论对乡村振兴实现有着促进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问题备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传统乡村建设理念已经不适用于当前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城乡规划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变得十分必要,将会给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增强了城市和乡村的关联性,相互之间的影响大大加深,城市建设会对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乡村发展还会反哺城市,这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打破了城市和乡村之间厚厚的壁垒,将城市和乡村当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城乡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高速流动,让城乡发展保持协调一致的步伐,彻底颠覆了传统城乡规划思维,创建了自然-空间-人类的新格局。第三,突出了人本思想,城乡规划工作中深入考虑了广大社会公众的需求并予以最大化的满足,使其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够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家乡的归属感更加强烈,会踊跃参与到乡村建设工作中,当看到家乡发展日新月异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第四,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都有所提升,农民的收入更加丰厚,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三农问题被顺利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将为之不远。
2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为了保证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应该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争取用最少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佳的工作成效,促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城乡规划理论的应用价值。
2.1 加强乡村生态系统的构建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遭到了大肆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可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大量减少,以农业种植为生的乡村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另谋出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给乡村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标准,建立健全的法规政策,用以扶持环保工程的发展,针对乡村环境现状采取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促进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周围环境就会变得更加舒适宜人,能够吸引更多人口前来定居,乡村建设也会得到人才方面的保障。乡村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乡村居民去保护,山青水绿的环境可以让乡村成为动植物栖息的乐园,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化,调节了区域气候,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乡村真正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发展前景会不可限量。
2.2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伴随着乡村建设的大力开展,乡村人口势必会有所增加,然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必须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满足乡村人口日常生活所需,给他们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乡村居民才能落地生根,将乡村当作是温馨的港湾。首先,设施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资源为支撑,单单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地方政府可以采用税收减免或者是经济补贴等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加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用以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给当地居民带去便利和舒适。其次,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淘汰落后设施,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基础设施予以替代,扩大基础设施覆盖率,让乡村地区居民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各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就会进一步加快。最后,公共服务设施涵盖多个方面,与乡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既可以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还能给乡村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乡村建设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3 对乡村进行合理布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战略规划,空间规划必须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确保乡村布局的合理化。空间规划应当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原则,明确乡村区域内各用地的功能和资源分布特点,并制定适用性强的保障措施,从而满足区域内居民居住生活的需求,促进各功能区的协同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建设以及相关配套体系将会逐步完善。此举可以推动乡村各功能区的有效建设和使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功能特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夯实了基础。现阶段,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必须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空间规划必须根据乡村建设的功能定位分别提升乡村功能属性,实现乡村功能的优质化。
2.4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型产业
农业可以说是乡村的特色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了有利契机,在农业生产中所用技术和设备愈发先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满足了大众对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赋予了农产品更高的价值,大幅增加了乡村居民的收入,乡村振兴将由此得以达成。在乡村地区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建设示范基地,强化农村装备以及技术支撑,构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推进农林牧渔等产业的融合,乡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就将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优势和特色资源创新乡村产业,如发展生态旅游业,智慧农业等,或者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转变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地方特色农产品会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让其他地区的游客看到乡村的优美风景和地域独特文化风情,有效延伸了乡村地区的产业链,提升了产业价值,为乡村地区增加了创收,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2.5 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再生
耕读文化营造了传统村落,并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不同乡村地区拥有着特色文化,将其予以挖掘、提炼、保护和利用,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过程,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从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经济模式,为乡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为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除了公共设施和建筑等历史遗产之外,还应融入城市要素,满足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求,同时,还要重点保护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地方政府应在全省范围内申报各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并通过政策设计加以鼓励和监督,对于每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重点村提供资金和土地资源,还要对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监督,确保文化遗产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此举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实现了乡村社会空间的再生产,乡村会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为其他乡村树立了模仿的榜样。
3 结语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多方给予全力支持,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型产业,保护好乡村文化遗产并加以充分利用,给乡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从而为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广为传播,城乡将会得以同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雯,张小林,李智。乡村振兴视角下县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评价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3):1-5.
[2]陈运。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成都村镇规划体系建设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7(6):9-11.
[3]骏轲,沙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3):339-341.
[4]张伟。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0):128.
[5]钟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71-76.
[6]赵华勤,江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2):9-14.
[7]赵佩佩,胡庆钢,吕冬敏,等。东部先发地区乡村振兴的规划研究探索--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9(5):68-76.
[8]张立。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矛盾和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J].城乡规划,2018(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