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新闻出版行业体制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各出版单位内部工作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质检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也随之改变。作为出版社负责人和质检工作人员,为保障出版社的专业性和行业地位,应当要密切关注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出版行业体制变化等内容,明确质检工作在出版社发展中的地位,在了解新闻出版行业压力的基础上,从做好产品研发和资源挖掘入手,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的媒体模式,从而在行业内构建起联盟模式,进而促进出版社打入国际市场。
关键词:新闻体制; 出版社; 质检;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界体制改革工作深化,各个出版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对出版单位来讲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间节点。面临此种情况,如何迎接机遇、应对挑战,推动自身跨越式发展的顺利完成,成为各个出版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应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各大出版单位负责人应当立足于新闻体制改革这一背景,在强化专业产品研发力度的同时,对交叉领域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建立起“立体化”的出版模式,提升出版社质检工作的整体质量。
一、出版社质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受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新闻体制在不断进行改革,导致出版行业运营模式和发展战略遭受了极大的挑战,质检工作首当其冲。具体如下:第一,目标模糊不清。相关条例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无法明确具体的目标,出现“重复执行”的情况,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1]。第二,质检管理工作难度大。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出版社自20世纪末就建立起了“以事业单位为本,以企业静音模式为重心”的运营模式,整体发展形势相对较为稳定。但由于出版社的各类出版物都是面向大众,而互联网本身带有明显的虚拟性,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出版社质检工作在信息真实性管控方面的难度。第三,思想观念具有滞后性。就新闻出版行业来讲,诱发其展开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所以,要想保证质检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对互联网具有明确认识。但从出版社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大部分负责质检工作的人员本身对互联网认识不足,无法将质检工作同网络技术很好地融合起来,而其他同类型企业则会借助互联网技术创建一些低价格的出版物赢得市场,当客户习惯于此种价格低廉的出版物后,就会对出版社的产品产生抵触情绪。第四,缺乏专业人才。受新闻体制改革影响,出版社对质检人员的要求也愈发严厉,要求其在思想政治、专业技术、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方面都要符合改革后的新闻体制要求[2]。但现阶段出版社高素质、综合性质检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出版社负责人需要强化培养专业人员的力度,以便为新闻体制改革下出版物内容和质量的革新奠定稳定坚固的基础。
二、新闻体制改革下出版社质检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借助交叉资源研发专业产品
对出版单位而言,出版资源是确保其能够生存和发展,开发出更多具有高价值综合出版产品的基础,所以,其整合和驾驭各类出版资源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中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作为质检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要重视学科资源,通过不断创新各类学科资源的方式,为出版社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3]。对出版社专业质检人员来讲,其首要工作任务就是大力研发专业产品,做出更多专业、精品图书,以此确保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质检人员需要对学科资源流动和交叉规律展开细致研究与深度挖掘,在逐步拓展自己专业视野的过程中,使行业领域的范围也得到同步拓宽,增加出版物内容包含的资源和角度。就交叉资源来看,其本身属于不同专业资源相互之间的一种渗透、交叉和融合,深入挖掘交叉资源,对研发新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从横向上来讲,交叉资源可以说是自然科学内各个专业之间的交叉,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同人文社会科学间交叉,或者是自然科学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部各分支专业之间的交叉,或者是工程技术同人文社会科学内不同分支专业交叉[4]。本质上来讲,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个专业结合之后,发展成为新的交叉学科资源,诸如金融学和演化证券学等。质检人员在开发和利用交叉专业学科资源期间,应当要深入分析各类交叉资源,结合出版社本身专业优势,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出版物。
二是从纵向上来看,可以开发一些同上游和下游产业链相关领域的品牌出版物。例如,本出版社之前的出版物侧重于机器人开发等类型的学术研究图书,上游可以拓展到零部件的供应商或者是机器人的制造商,下游可以拓展到机器人销售、机器人购买客户等,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加工之后,出版相应的图书或者是学术研究论文[5]。这样一来,就能够对这些交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综合利用,从而深化和创新各专业领域图书的内容和角度,提高质检工作质量。
总之,作为出版社质检人员,为保证工作质量,不仅要立足于质检工作系统,制作出计量规范、宣贯标准、内容符合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图书,还应当要深入挖掘交叉行业领域的资源,从检验检疫、质量系统内部展开,开发出更多生活化、大众化、国际化的图书或者是品牌出版物[6]。
(二)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全媒体出版模式
伴随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需求逐步多元化和社会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一些借助网络化和数字化衍生的新技术、出版物新要求等,都对传统的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消费者群体类型的分化也愈发明显。随着近些年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终端类型增加,人类在分析数字信息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升,且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发展,更是将出版产业带入了新的发展时代[7]。在此种趋势下,出版社可以将互联网作为流通的渠道,将数字内容转变为流通的介质,以网络支付丰富交易模式和出版物的出版发行方式,构建出一个信息化的图书出版系统。
对专业出版社来讲,质检人员在工作期间应着力打破传统纸质媒体的束缚,迎接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出版社立体化转型的速度,让出版社能够尽快适应数字化的阅读模式和依靠移动终端构建的网络化电子出版物这种新型的出版模式。同时,质检人员应当将出版社传统出版载体和媒介进行不断的细分和裂变处理,开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和视频化的新媒体产品,构建出一种纸质图书和数据库共存、电子图书和音像制品同步的立体化、虚拟化、全媒体品牌出版物,促进出版社可持续发展[8]。在工作期间,质检人员不仅要不断地推出精品纸质图书,还应当着力于延伸出版物形态,进一步开发网络数据库、制作大型纪录片。例如,《节能标准法规在线服务数据库》《标准在线全文数据库》等具有极高专业性的在线数据库;《前四史全注全译》《质量强国之路》等具有代表性的宣传片和纪录片;工具类或者是深加工手册等[9]。此外,质检人员可以着力于开发一些出版物延伸品,丰富出版物的品种和形态,以此来扩充出版物消费群体,促进出版社发展。
(三)构建行业联盟
新闻出版行业新型业务态势的迅速发展,在无形中推动了行业内部各个产业链的力量结合,构建出新的发展渠道,各类新型用户服务平台也随之搭建出来,提高了产业融合升级发展的速度。对专业的出版社来讲,在新闻体制改革发展趋势下,各大出版社与科研院、政府机构、市场服务、出版传媒等各环节逐步建立了联动互补的关系,使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都得到了全范围的提升[10]。但就出版社来讲,要想真正地扩大产业规模,就必须要在行业内组建联盟,通过联合行业内部实力的方式来实现共赢目标。
数字出版模式的兴起,使“以用户为中心”的出版社经营模式也成功建立,传统出版物内容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以往图书内容相比,目前图书中的阅读内容在逐步由“完整且庞大的信息模式”变为“碎片化且分段式的信息模式”,一种新的内容模式正在成为支撑出版社发展的力量。面对现代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质检人员在构建行业联盟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开发“私人订制式”的客户服务系统,确保整个出版工作流程都是按照用户需求构建其的定向化服务。这里面的“私人”,既可以代表单个用户,也可以带至某个组织、团体甚至是行业。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服务,本质就是确保产品和服务可以获取客户最高的满意度,避免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从而给出版社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并增加图书收藏价值,将图书带有的文化价值最大化地物化展现出来。
对出版社来讲,其本身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专业资源基础,在构建行业联盟时,可以从行业内挑选质量管理协会、各级标准技术委员会、标准化的管理机构、认证认可机构、科研院所等机构来建设。这种行业内联盟的成功建立,可以帮助出版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实现高端合作的发展目标,从而在无形中扩大出版社在教育培训、会展和咨询等方面业务的影响力。
(四)打入国际出版市场
对出版行业来讲,打入国家市场,不仅可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让世界对中国出版有更多的了解,帮助国内收拢更多的国际资金。与此同时,打入国际市场可以帮助国内出版社和国外出版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国外出版社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模式,提升我国出版社出版国际学术论文的能力。国内出版社要想走出去,就必须要从出版物本身入手,质检人员的作用再次凸现出来。
首先,质检人员需要从出版物质量方面入手,以坚实的出版物质量来帮助其他单位实现输出版权、逐步扩展国际市场中国内出版物占据份额的问题。其次,为提升出版物在国际学术市场中的影响力,质检人员需要确保其承载内容的质量,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编辑、专家作者等资源,借助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制作出精品的出版物来推向国际市场。再次,当成功打开国际市场,与国际出版社合作的过程中,质检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优势,不断推陈出新,以多元化的精品出版物来帮助出版社与国际出版社建立长期、稳定的版权合作关系,使国内出版社的精品图书、人文社会科学等代表大众文化的图书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最后,质检人员应当主动参与各类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出版活动中,实施掌握国际市场中出版物发展动态,与国外的知名作家、出版人、出版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将国外出版社的一些先进元素成功引入国内出版物中,使图书作品更加的国际化。
具体来讲,质检人员在工作期间要将自己的专业领域相结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国际上先进、标准的出版模式,强化学习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其他国际上重要标准化组织的新出版模式和标准,在结合国内外两个出版市场实时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地完成版权引进与输出工作,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出版经验的同时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三、结论
从新闻出版行业的角度来看,在社会迅猛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出版社应当尽可能地推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出版社为提升质检工作质量,促进出版社的良好发展,应当从整合资源、优化质检工作模式、深度挖掘交叉行业的可利用资源等方面入手,以多渠道、多维度、多元化的模式,建立起规范化、高效性、完整性的质检工作模式,提升出版社工作的专业度,为专业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出版社质检工作人员应当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出版社逐步推出一些依靠数据库的线上阅读体验和阅读服务展开严密的监控和审核,在确保出版社的工作内容得以丰富的同时,保证其专业性和质量不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促进出版社良好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淑芳.浅析“互联网+”环境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3):203.
[2]张翼展.基于网络社会背景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对策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23):21+23.
[3]周文慧.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出版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1):24+26.
[4]霍雅楠.浅析出版社编辑与发行工作的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18,9(6):211+237.
[5]胡芬.社科类图书质检中的常见编校错误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5):154+174.
[6]孙灿.新形势下专业出版社新型编辑成长建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6):187-188.
[7]黄德胡.新修订标准化法对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标准体系的影响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8(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