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探究医学影像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作者:赵波
发布于:2020-11-17 共3566字

  摘要:目的:探究医学影像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50例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MRI、CT影像动态增强检查,观察患者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CT增强成像各类指标与MRI成像各类指标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T参数中PH、灌注值、M/A、rBV等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Pm与MVD无显著相关性(P>0.05);MRI参数中SS、PH、E1、E2等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Tmax与MVD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增强CT与增强MRI两种检测方式各有优劣,均对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CT; MRI; 肺肿瘤血管; 微血管密度;

目录

  1资料与方法.................................................1

  1.1一般资料.................................................2

  1.2方法.................................................2

  1.3图像分析.................................................2

  1.4标本处理.................................................2

  1.5统计学方法.................................................2

  2结果.................................................3

  2.1病例分析.................................................4

  2.2 CT各项参数与IVD相关性分析.................................................4

  2.3派I各项参数与1MD相关性分析.................................................4

  3讨论.................................................5

  文内图表.................................................6

  图1 CT增强扫描成像.................................................7

  图2 MRI增强扫描成像.................................................7

  表1 CT各项参数与IVD相关性分析(士s).................................................7

  表2 MRI各项参数与ID相关性分析(远士s).................................................7

  参考文献.................................................8

医学影像技术

  肿瘤血管对于肿瘤发展、存活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肿瘤血管进行抑制已成为临床新型肿瘤治疗手段。因此,对肿瘤内血管进行探查是十分必要的治疗过程,对肺肿瘤患者进行全面观察,明确肿瘤生物学特点,对于临床肿瘤评估、预后判断等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MRI、CT均为较为常见的医学影像探查技术,MRI、CT增强检查较常规平扫检查对血管显示度更高。本研究旨在探究医学影像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50例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MRI、CT影像动态增强检查。纳入标准:①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肿瘤者[2];②年龄≥18;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障碍;②临床检查资料不全;③精神障碍患者;④合并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31~67岁,平均年龄为(49.53±3.26)岁;鳞癌14例,腺癌19例,转移性肺癌17例。

  1.2 方法

  CT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先对患者横断面进行扫描确定病灶部位,以能显示病灶最大层面为主,予以1次平扫。选取40ml对比剂(300mgI/ml碘海醇),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流率控制为6ml/s,延迟10s之后指导患者屏气,间隔1.5s,扫描过程0.75s,连续30s.结束第一期动态观察之后,嘱咐患者平稳呼吸20s,再实施第二期动态观察,总共需要60s.第二期动态观察以及平扫以轴扫为主,2.5mm层厚,250mA电流,120kV电压。

  MRI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 Multiva1.5TMRI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先通过冠状面、横断面扫描观察患者整个肺部,以T2W1、T1W1为主,从胸廓处一直观察到肾上腺,以病灶最大径平面为主,实施MRI动态增强观察,TE为9ms,TR为700ms,5mm层厚,17s.首先进行一次平扫,经周静脉团注0.15mmol/kg的Gd-DTPA,2ml/s,延迟10s,连续4min采集图像,获得MRI动态增强连续图像。

  1.3 图像分析

  将成像传至处理工作站,使用计算机对CT、MRI肿瘤血流成像进行处理,对肿瘤内灌注情况进行分析,记录CT扫描中强化峰值(PH)、灌注值、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比(M/A)、相对血管容积(rBV)、毛细血管通透值(Pm);记录MRI扫描中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强化峰值(PH)、增强1、4分钟时信号值(E1、E4)、达到强化峰值时间点(Tmax)。

  1.4 标本处理

  在选取标本时,应选取CT与MRI观察时间一致标本,在选取标本后使用CD31进行标本标记染色,记录标本内微血管数量,计算血管密度,其平均值即为微血管密度(MV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MRI各项参数与MV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分析

  患者男,68岁,因咳痰、胸痛、咯血、气闷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上肺低分化腺癌。CT成像如图1,成像显示肿块边缘强化明显,中间存在坏死区。患者男,72岁,因胸痛、咯血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下肺腺癌,见图2.MRI增强扫描成像,病灶明显强化,为均匀强化型。具体影像见下图。

  图1 CT增强扫描成像  

  图2 MRI增强扫描成像  

  2.2 CT各项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

  PH、灌注值、M/A、rBV等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Pm与MVD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

  2.3 MRI各项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

  SS、PH、E1、E2等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Tmax与MVD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逐渐深入,影像学技术为肿瘤诊治提供了新型思路。既往研究显示[3],在肿瘤发生与生长的过程中,肿瘤内血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肿瘤内部微血管形成过程十分复杂,而MVD与患者生存率息息相关,临床目前无法对患者机体肿瘤内血管进行监测,仅能使用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测。

  CT与MRI均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手段,常规CT与MRI虽可对肿瘤性状做出清晰显示,但对于血管显示功能较差,清晰度不佳。因此增强CT与MRI更适用于肿瘤内血管的观测,获取更为全面的肿瘤内血流动力学信息。在CT检测过程中,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可分布于肿瘤血管内部及外侧,便于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观察;若肿瘤内形成新血管,CT成像显示强化程度也可随之发生变化,可对肿瘤发展程度做出较为清晰的显示[4].MRI增强扫描对肿瘤内部血管的状态有良好的显示作用,尤其对于血管内灌流量、血流量、血容量、血管内皮通透性等观测效果更佳,且辐射程度与增强CT相比更小[5].在本研究中,CT扫描中的PH、灌注值、M/A、rBV等参数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而Pm与MVD无显著相关性。在对比剂注射入机体后,其可随着时间延续逐渐由毛细血管壁进入血管外间质,在静脉流出速度高于对比剂在肿块内积聚速度时,肿块强化可达峰值,因此肿块强度取决于对比剂流动速度,PH与M/s不仅与MVD密切相关,还与对比剂流动速度密切相关,而灌注值由对比剂在机体内积聚速度决定,因此相较于PH与M/s,灌注值与MVD相关性更高。rBV则为肿瘤内部血管容积,因此也与MVD呈显著相关。在MRI参数中,SS、PH、E1、E2等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Tmax与MVD无显著相关性,其中SS与MVD相关性最强。根据相关性排序SS>E1>PH>E4,由于对比剂进入肿瘤内微循环后与组织间隙之间达到平衡需要1min左右,这相关性排序则提示SS为平衡前最早期,E1紧随其后,E4则为平衡后期。SS对平衡前期血容量、对比剂浓度、渗透性有较好显示,E1其次,E4最小表明肿瘤血管外间隙占比较高[6].CT与MRI相比成像能力更强,而MRI优势在于可任意平面成像、无辐射,可对器官进行高对比度显示。

  综上所述,增强CT与增强MRI均对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两种检测方式各有优劣,或许结合进行辨别指导效果更佳,仍需后续研究证实。

  表1 CT各项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x?±s)

  表2 MRI各项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x?±s)

  参考文献
  [1]郭庆伟,刘继华,张智猷,等。双能CT评估肺部血管性病变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0,43(2):201-205.
  [2]周清华,范亚光,王颖,等。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2):67-75.
  [3]马胜林,陈雪琴。晚期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J].浙江医学,2019,41(23):2453-2457.
  [4]许立国。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价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0):80-82.
  [5]丁旭。医学影像(MRI、CT)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6):102-103.
  [6]李树功。医学影像(MRI、CT)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4):126-127.

作者单位: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原文出处:赵波.医学影像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98-10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