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地点,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目前已经发生了很多起实验室危险生物感染的案例和医务人员实验室生物感染案例,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验室是病原生物急剧扩散的地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应受到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相关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之一。若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出现问题,会给人类健康、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险。目前许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事故都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分析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1 加强生物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原因,实验人员操作不当与不安全操作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缺乏一些系统的培训和考核,生物安全意识不足,不了解一些基本的标准与操作流程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健全并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培训人员的培训档案,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感染的危险。还应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鼓励实验人员能自觉按照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开展工作[1]。
2 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注重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效约束操作人员的各项行为,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与合理,从而推动实验室各项研究工作。实验室的搭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出符合本实验室标准的一系列操作规范,提升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水平,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严禁乱接电源,精密仪器实验室必须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2]。
3 规范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防止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还可以从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入手。进入实验室的相关人员应树立有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做好防护工作。消毒处理检测过程中可能被污染的场所,检测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应经过过滤排出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可能产生的废弃物等有害废液应集中收集到废液收集瓶中,定期由相关环保公司取走,进行无害化处理[3]。
4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各个实验室应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建设实验室,并进行合理布局,从硬件方面杜绝安全事故。在布局方面应符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与划分,区分实验区、办公区与生活区,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进行分隔,清洁区和污染区做到无交叉,将可能产生热量、烟雾、气味等有害物质的设备进行隔离。各个工作区域应进行明确标注,安装排风罩,降低实验室获得感染的概率。可以设置门禁系统,进行警示语提醒,配备灭菌装置,实验室门可以自动关闭,实验室的墙壁与地板等铺设成不易渗水与耐腐蚀性的材质等。
5 注重防护安全
生物安全小组的负责人应对实验室人员开展意外事故应急处理的培训,让工作人员能依据相关专业知识与手段,对可能产生的刺伤、烧伤、中毒、传染等污染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工作人员在开展不同级别微生物操作和接触一些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应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措施。从事生物安全检测的相关人员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所有人员都应遵守实验室进出制度,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检测区域、接触检测资源。工作人员应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并将其纳入考核培训计划[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在开展实验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项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发生感染,完善硬件设备,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王子鑫.浅谈高等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J].新疆农垦科技,2019,42(4):26-28.
[2]齐海霞,郭睿,张海云,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3):61.
[3]周宝琴,张霞,侯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4714-4715.
[4]姜海燕,施京利,秦玲玲,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S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