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施工变形问题及相关举措

来源:绿色环保建材 作者:寇宝才
发布于:2020-11-10 共4109字
  摘要:文章主要从定西市通定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出发,详细地分析了施工过程变形出现的规律,最终阐述了相关的施工变形控制技术方案,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同时,也能够促使我市公路工程施工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公路隧道; 施工变形; 监测;
 
  1 引言
 
  随着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面对不断增加的隧道施工数量,社会各界人士对其施工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实际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问题,一方面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不利于项目质量水平的提升。鉴于该种现状,文章从定西通定高速公路项目隧道施工出发,总结了施工过程出现变形的规律,着重对其监测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 工程概况
 
  通定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项目,作为一条双洞双向的隧道工程,本次主要研究右线施工。本次主要施工长度为1456m,有着最大的开挖跨度为14.173m,开挖高度为10.8m。其中V级围岩段开挖总宽度为12.16m,开挖总高度为9.932m;预留变形量初定12cm,可根据围岩情况调整。施工单位从项目现实条件下出发,最终确定了三台阶的施工形式。
 
  3 隧道施工引起变形规律分析
 
  公路隧道施工项目,通过施工人员的一系列操作以后,其地层结构的完整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伴随着受损土体的基础上,极易引发沉降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讲,不同的围岩或者是埋深程度不同的隧道,在施工人员实施开挖操作当中,最终导致地层变形的范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特点。在当前行业人士的观点当中认为,目前公路隧道施工地层变形问题的出现,最根本的就是因为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扰动现场周边土体结构完整性所导致的。从公路隧道开挖工序下进行分析,最终引发的地表沉降变形问题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特点,当然也隐藏着应力以及变形的传递。在施工人员开挖过程中,相应的会导致现场周边应力出现相应的改变,当施工人员对应力进行优化时,就会威胁到隧道周边的土体,鉴于不断扩大的开挖区域上,隐藏在地层的土体应力就会过渡到地表结构当中。有着从上往下的应力,在施工人员开挖操作当中,就会导致大量的应力集中在施工前部分的土体之中,当应力较大,超出土体本身强度值的基础上,就会导致不同程度变形现象的发生。而从应力传递过程下进行分析,主要是从上到下进行传递,从公路隧道的顶端开始,一直持续的像地表结构进行传递,整体传递的环节当中,还会出现土体水分流失等的危险。为了能够做好地层的保护工作,施工人员就必须合理的应用现代化的施工形式,全面把控好施工变形等问题的出现。但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施工形式,最根本的就是希望减少地层带来的较大损失,降低施工变形对企业带来的较大经济损失[1]。
 
  4 隧道施工变形控制的措施分析
 
  4.1 超前注浆加固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好公路隧道施工变形问题的出现,鉴于超前注浆加固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有着疏松结构喜爱加以分析,施工人员应该想方设法将其变的均匀;第二,维持土体内部较少的水分,借助有效地手段排水多余水分,不断提高土体的固结度;第三,促使土体摩擦角不断地增强,在最小的渗透数据下,确保地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降低坍塌问题的发生概率;第四,改善水土流失问题,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在本地区开展的公路隧道施工项目当中,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有着较差的围岩结构,再加上有些路段含有较多的水分,要想能够保证整个施工过程更具安全性特点,那么施工人员就必须应用合理的加固形式,全面把控好施工变形现象的出现。从本施工项目下出发,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较差的地层环境,鉴于会出现较大变形问题的地层,极大地增加的施工工作的难度。对此,在超前注浆加固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借助Φ60mm,壁厚5mm的热轧无缝钢管的超前支护,控制管长为3m,应用的注浆超前小导管应该控制好环向的间距,最终应该保持在40cm。尤其是某些路段突出的不稳定特点,此时更需要施工人员及时地调整好加固的数值。
 
  4.2 衬砌背后注浆
 
  从衬砌背后注浆操作形式下加以研究,施工人员第一可以实施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加固形式,第二可以是二衬砌背后注浆加固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注浆方式,根本上就是希望能够做好因为开挖工序造成地层扰动的部分,在施工人员妥善补强加固处理当中,保证地层间存在的缝隙加以填充,二次应力状态尽快转化为三次应力状态,整合隧道结构与地层两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促使公路隧道工程项目使用周期有效延长的同时,更能够保证施工单位额经济效益不受到损失。在本地区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当中[2],有着大约3m的滞后工作面,施工人员提前准备好注浆管,将其提前在拱部大约45°的位置加以埋设,在施工人员完成混凝土喷射的一天以后,才能够开展填充处理。从本项目现实条件下进行研究,在施工人员完成混凝土喷射以上,至少需要静置四天的时间,然后在开展背后低压注浆的操作,全面把控好注浆过程的压力,最佳状态是在0.3MPa~0.5MPa,施工人员此过程中所采用的浆液,最好是水泥单液浆,如果发现某部分存在较多的水分,那么施工人员可以应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进行处理。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可以发现,要想达到良好的充填效果,此时施工人员需要尽快完成壁后注浆操作工序。
 
  4.3 设置锁脚锚杆
 
  为了能够此时沉降量得以有效把控,那么施工人员必须适当地将锁脚锚杆进行合理的设置,在本地区的公路隧道项目当中,要想能够控制好拱顶下沉问题的出现,在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当中,可以鉴于部分的开挖路段,融合锁脚锚杆加以处理。在施工人员埋放锁脚锚杆部分时,浅埋段可以借助Φ50mm无缝钢管,有着5mm的壁厚,总体长度在3m,将两根的锁脚锚杆合理的设置在每一处的拱脚部分下,其中对于深埋段的锁脚锚杆来讲,此时施工人员应用的是无缝钢管材料,型号为Φ42mm,选择3.5m的壁厚,控制长度为3.5m,都提前准备好充足数量的,均匀的设置在所欲的拱脚部分[3]。
 
  5 公路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技术分析
 
  5.1 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技术施工的优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施工技术形式,最常见的就是三台阶法施工技术,在长期以来的应用中可以发现,此种技术形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施工人员通过此种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一同开展上下中三个部位的操作,整合分步平行开挖的方式,在施工人员平行当中,主要可以开展初期的支护方式,第一时间做好仰拱处理,保证成环尽快地实现封闭效果。
 
  第二,不管是有着多大跨度或者是断面结构,此时施工人员都能够借助该种技术方式进行处理,粗气支护过程能够化整为零,促使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第三,在实际施工人员操作当中,如果发现地质环境出现的改变,那么应该立刻调整自身的施工流程,尽快找出最合适的方式开展处理。
 
  第四,鉴于台阶法开挖工序当中,施工人员需要先将核心土提前预留,秉持左右交错的开挖模式,维持开挖面具备较强的安全性。
 
  第五,面对较大变化的围岩结构变化,施工人员要想保证整个操作过程安全平稳的开展,那么从闭合时间下来看,施工人员就必须加以全面地把控以及优化。
 
  第六,在过去公路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施工过程中,在之前最常见的施工技术有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及交叉中隔壁法,该些技术手段因为需要将临时支护结构加以拆除,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危险性,而通过三台阶的施工方法,一方面能够促使中间过程更具安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更能够做到对闭合时间的及时优化,保证施工人员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够将施工工序加以灵活的调换[4]。
 
  第七,整个过程便利于施工人员的及时作业,在极高的工作效率中,通过对较多的工序开展同时的操作,更好地融入现代化施工设备的基础上,在高效开挖处理工作,达到预期理想的施工效果。
 
  第八,通过三台阶施工方法的应用,能够促使施工人员借助专业的设备,保护好拱脚位置安全的同时,降低后期较大洞身开挖工序对地层造成的沉降等危险。在本地区项目中应用三台阶的施工形式,鉴于开挖工序中,施工人员能够利用专业的挖掘机设备顺利开展作业,更是鉴于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借助自卸汽车进行运输,压入式的通风方式下,保证排水工作的顺畅性,尤其是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前,身为公路隧道的相关施工人员,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合理的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遵循施工单位的操作细节要领,当前期支护完成以后开展混凝土喷射处理。
 
  最后,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全程做好施工工作的变形监测工作[5]。
 
  5.2 隧道施工顺序分析
 
  从本地区公路隧道项目施工现场各方面条件下出发,施工单位结合多年以来的实践经验,在应用三台阶方式施工当中,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法组织施工的施工顺序周,见图1。
 
 
 
 
  图1 三台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顺序 
 
  上台阶。在进行上台阶开挖的时候要保证高度在5m左右,最重要的土层高度在2.96m左右,上口的宽度为5m,在上台阶开挖的时候用环形方式进行挖掘。中台阶,在进行中台阶挖掘的时候弧形导坑3m,挖掘的高度在3.15m,每次开挖的长度要和弧形导坑挖掘的长度保持一直,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完的时候保持错开2m~3m。下台阶。在此环节当中,施工人员需要做到对下台阶当中,中台阶高度的把控工作,最佳状态是在10m范围之中,施工人员开挖下台阶时,也应该掌握好开挖工序的高度,最好应该位于3.15m以内,推动整个下台阶开挖工作的高效进行[6]。
 
  6 结论
 
  简而言之,公路工程施工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鉴于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出现的施工变形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关的举措,希望通过先进施工技术的优势下,降低公路隧道施工变形问题发生概率的同时,也能够促使我国公路隧道施工行业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先国,王显军.近距重叠隧道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0.
  [2] 黄伟钊.CRD工法及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的对比和改进[J].隧道建设,2015(5):4~6.
  [3] 关宝树.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
  [4] 黄伟钊.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三台阶法施工[J].桥随机械&施工技术,2018.
  [5] 杨家岭,韩少光.全站仪用于隧道三维变形测量的实施方法[J].岩土力学,2017(3).
  [6] 刘绍堂.隧道施工期问的变形监测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8).
作者单位:定西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原文出处:寇宝才.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1):86-8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